-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痛和膝冷与髌下脂肪垫神经支配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髌下脂肪垫神经支配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膝关节痛、冷感觉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2—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29例(29膝)KOA患者为KOA组,纳入同期8例(8膝)膝关节或膝关节周围组织急性创伤的非KOA患者为对照组。KOA组男8例、女21例,年龄61~95[70.0(64.5,76.5)]岁,均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男6例、女2例,年龄30~84[61.0(30.5,81.0)]岁,接受开放手术或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膝冷评分定量评价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寒冷程度,并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影像分级系统对KOA患者进行K-L分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患者髌下脂肪垫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感觉神经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交感神经的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KOA组患者髌下脂肪垫内CGRP含量。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髌下脂肪垫中免疫荧光检测CGRP阳性感觉神经和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的差异;(3)比较不同K-L分级患者免疫荧光检测CGRP阳性感觉神经和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的差异;(4)分析CGRP阳性感觉神经、TH阳性交感神经及CGRP含量与VAS评分、WOMAC、KSS、膝冷评分的相关性;(5)分析膝冷评分与K-L分级、VAS评分和WOMAC疼痛分量表的相关性。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侧别、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2)KOA组CGRP阳性感觉神经密度[17.65(5.88,23.53)fibers/mm 2]高于对照组[2.94(0.00,16.18)fibers/mm 2],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11.76(0.00,17.65)fibers/mm 2]低于对照组[20.59(13.23,29.41)fibers/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6、2.48, P值均<0.05)。(3)29例KOA患者中K-L 3级15例、4级14例。K-L 4级KOA患者CGRP阳性感觉神经密度[(25.21±13.73)fibers/mm 2]高于K-L 3级KOA患者[(9.80±8.52)fibers/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6, P=0.001);K-L 3级和4级KOA患者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分别为[11.76(5.88,17.65)fibers/mm 2]和[8.82(0.00,23.53)fibers/mm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7 ,P=0.813)。(4)CGRP含量为7.18~18.50(11.50±2.66)μg/L,与WOMAC疼痛分量表中夜间睡眠时疼痛呈正相关( r=0.444, P=0.044),与膝冷评分呈正相关( r=0.500, P=0.021);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与VAS评分呈负相关( r=-0.438, P=0.047),与WOMAC疼痛分量表中夜间睡眠时疼痛呈负相关( r=-0.523, P=0.015)、与膝冷评分呈负相关( r=-0.457, P=0.037)。(5)膝冷评分与K-L分级、VAS评分、WOMAC疼痛分量表之间均无相关性( P值均>0.05)。 结论:KOA患者髌下脂肪垫内CGRP含量增高会加重其膝关节痛、冷感觉,而TH阳性交感神经密度增高会减轻其膝关节痛、冷感觉。尽管未发现CGRP阳性感觉神经密度与膝关节痛、冷感觉之间的关系,但是CGRP含量与膝关节痛冷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任务学习血管分割的拟定量侧支评分在s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 的 评估基线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 A)拟定量评分(self-desig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quantita-tive,SD-CCQ)与 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 CT 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两者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SD-CCQ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包括CT、CTA、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数据.采用多任务深度学习方法对CTA源图像进行血管分割标注,并对血管分割后的CTA影像分别进行ASPECTS评分和SD-CCQ评分,从而评估AIS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CCQ与AI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SPECTS评分与SD-CCQ评分在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65,P<0.001),SD-CCQ对AIS良性侧支循环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CCQ、基线NIHSS、DWI梗死体积是影响AIS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SD-CCQ可用于CTA影像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CT的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恶性脑水肿早期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CT及CTA影像定量测得的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构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恶性脑水肿(MCE)早期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 250 例,根据病人是否为MCE阳性将其分为MCE组(73 例)和非MCE组(177 例).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析平扫CT和CTA影像,测量相应缺血区域脑组织的净摄水率、强化比及ASPECT评分(CT-ASPECTS和CTA-ASPECTS),并根据Tan评分评估侧支循环.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MCE的相关因素,分别建立基于CT平扫和CTA的MCE预测模型,采用 5 折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 LASSO及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CT-ASPECTS、CTA-ASPECTS、侧支评分以及净摄水率及强化比是MCE的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CT平扫(CT-ASPECTS+净摄水率)及临床危险因素(NIHSS评分)构建模型 1,基于动脉期单时相CTA(CTA-ASPECTS+强化比+侧支评分)及临床危险因素(NIHSS评分)构建模型 2.模型 1 的AUC为 0.800(95%CI:0.743~0.856),敏感度 78.1%,特异度 70.6%;模型 2 的AUC为 0.839(95%CI:0.787~0.890),敏感度 80.8%,特异度76.3%.Delong检验显示 2个模型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2 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显示模型 2 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 基于CT的净摄水率及基于CTA的强化比构建的MCE早期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基于CTA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净获益,有助于快速筛查和早期识别MCE病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效果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共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现实步态训练.采用的评估量表有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采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以及关节运动学参数进行评定,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位医师在实验前和实验后6周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干预前的FAC等级、FMA-L评分、步态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步幅、步速、步频、FMA下肢评分、FAC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步行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支撑相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健侧摆动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ait Watch 步态分析系统能够量化测定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参数,为其步行康复训练提供定量参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步态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CT容积扫描的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供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时相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single 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sCTA)、术前术后两次320排容积CT灌注(CT perfusion,CTP)扫描、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测量及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t-MIP图像与sCTA图像上显示的血管质量差异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定术前、术后小腿的血管容积,应用组间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分析两者的测定一致性,配对t检验用于检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患者小腿的血流状态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小腿CT血管容积和ABI的相关性.结果 共评价16条小腿.t-MIP图像显示小腿血管的质量明显优于sCTA图像,包括血管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P<0.001)及主观评分(P<0.05);sCTA图像和t-MIP图像分别显示小腿侧支血管23支及45支,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者间对术前、术后血管容积评估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97和0.906.术后ABI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前、术后Wong-Baker FACE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CT血管容积与ABI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MIP可以提升容积CT图像对血管的显示质量,通过计算小腿血管容积可以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iR-29a-3p通过靶向HMGB1/TLR4/NF-κB信号轴减轻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miR-29a-3p通过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轴减轻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机制.方法 收集52例哮喘患儿与5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浆miR-29 a-3 p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使用卵清蛋白构建哮喘大鼠模型,腹腔注射miR-29a-3p激动剂过表达miR-29a-3p,收集一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总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并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取另一侧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表现.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29a-3p与HMGB1的靶向关系,并检测HMGB1/TLR4/NF-κB信号轴的主要蛋白表达情况.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干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 HBE模拟哮喘体外模型,通过转染过表达miR-29a-3p与HMGB1,检测细胞HMGB1/TLR4/NF-κB信号轴的主要蛋白与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健康儿童比较,哮喘患儿血浆中miR-29a-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均升高(P<0.05),miR-29a-3p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过表达miR-29 a-3 p能改善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管腔变窄、管壁增厚、支气管及周围血管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评分,减少BALF中的总白细胞数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29a-3p能靶向抑制HMGB1,且HMGB1/TLR4/NF-κB信号轴的主要蛋白表达水平在哮喘模型中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miR-29a-3p可以减少PAF刺激细胞后HMGB1/TLR4/NF-κB信号轴的主要蛋白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表达,但过表达HMGB1会抵消这种作用(P<0.05).结论 miR-29a-3p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气道炎症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过表达miR-29a-3p可以通过靶向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轴的主要蛋白表达减轻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