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蚕益肾方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雄蚕益肾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H2O2诱导小鼠TM3 睾丸间质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诱导成模的TM3 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雄蚕益肾方组、铁死亡抑制剂 Ferrostatin-1 组、Ferrostatin-1 联合雄蚕益肾方组,分别用空白血清、20%含药血清、2 μmol/L Ferrostatin-1、2 μmol/L Ferrostatin-1+20%含药血清干预,另设置对照组(正常TM3 细胞+空白血清).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的睾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铁蛋白重链1(FTH1)、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4(FACL4)、总铁离子及亚铁离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ROS、MDA、FACL4、总铁和亚铁离子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睾酮、SOD、谷胱甘肽、FTH1、SLC7A11 及GPX4 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雄蚕益肾方组能显著促进TM3 细胞分泌睾酮并上调TM3 细胞FTH1、SLC7A11、GPX4、GSH和SOD表达(P<0.05),显著下调ROS、MDA、FACL4、总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表达(P<0.05).结论:H2O2 暴露后可通过氧化应激诱导小鼠TM3 睾丸间质细胞发生铁死亡,雄蚕益肾方可能通过激活SLC7A11/GSH/GPX4 轴拮抗TM3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铁死亡,这可能是雄蚕益肾方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潜在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氯胺酮上调谷氨酸能突触通路诱导斑马鱼成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氯胺酮是谷氨酸NMDA受体的拮抗剂,也是当下滥用较严重的一种精神活性物质,长期滥用会引起机体多个系统的损害,探讨氯胺酮的成瘾机制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毒品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先对斑马鱼胚胎/幼鱼进行氯胺酮急性暴露实验,然后取6月龄的斑马鱼,通过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建立氯胺酮成瘾模型,RNA-seq检测斑马鱼脑转录组,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其中关键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中斑马鱼胚胎的自主抽动、胚胎孵化率及幼鱼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移动距离更是大幅下降,由对照组的1 904.2 mm降到300 μmol/L氯胺酮组的319.0 mm;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显示对照组斑马鱼在鱼缸的活动没有明显变化,而氯胺酮组斑马鱼在鱼缸明区的活动时间从训练前的385.2 s提高到训练后的706.4 s,时间占比提高了 26.8%(***P<0.001),说明斑马鱼对对氯胺酮刺激产生了偏爱;KEGG分析显示氯胺酮处理的差异基因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富集,GSEA分析进一步发现氯胺酮显著上调谷氨酸能突触通路(NES值为1.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的Grin2b和Gria2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至4.6倍、1.4倍,同时蛋白质水平分别升高至2.0倍和1.4倍.这说明氯胺酮能够诱导斑马鱼成瘾,谷氨酸能突触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R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所分泌的新型R 型噬菌体尾样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平板拮抗试验和肉汤微量发酵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对MRSA的拮抗活性.超高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发酵上清液粗提物.使用透射电镜检测粗提物中有无新型R型PTLB.琼脂平板点种法,验证粗提物对MRSA的抗菌活性.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结果 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分泌新型R型PTLB,对MRSA具有强拮抗效应.新型R型PTLB的分子量约35 ku,能够高效杀伤MR-SA;尾鞘未收缩的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142.7±4.3)×(13.8±0.6)nm,尾鞘收缩的非功能性分子的物理尺寸为(57.7±1.2)×(20.8±1.5)nm.结论 阴沟肠杆菌SHAMU191747产生的新型R型PTLB能够高效杀伤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性CPI-444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对T细胞活性和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CPI-444并偶联CD8抗体的纳米微粒(CNP/αCD8),探讨其对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和EDC/NHS法制备包载腺苷受体A2A(A2AR)特异性拮抗剂CPI-444(C)或香豆素6(C6)荧光素的纳米微粒并分别在其表面偶联CD8抗体,制得CNP/αCD8和C6NP/αCD8.扫描电镜和NanoPlus粒度测定仪表征纳米微粒形态和粒径,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和离心法测定纳米微粒的载药量和药物释放情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内化C6NP/αCD8的情况,流式细胞仪、ELISA和LDH法检测CNP/αCD8对CD8+T细胞增殖、活化、细胞毒活性和杀瘤能力的影响.结果:CNP/αCD8纳米微粒为圆形、粒径约150 nm,能有效包载CPI-444和偶联CD8抗体,药物包封率和CD8抗体偶联效率分别约为60%和53.4%;CNP/αCD8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稳定性,能被CD8+T细胞内化,抑制A2AR分子表达.生物学功能实验显示,CNP/αCD8增强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T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及产生颗粒酶B和穿孔素,并增强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CNP/αCD8纳米微粒能显著增强CD8+T细胞免疫效应功能,其增强CD8+T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A2AR分子的表达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抑制GSK-3β活性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前瞻性研究.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视网膜HE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视网膜神经变性及神经细胞中线粒体损伤情况,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中GSK-3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ELISA法检测视网膜中IL-6及IL-1β的水平变化.糖尿病小鼠玻璃体腔注射GSK-3β拮抗剂,观察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及视网膜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与糖尿病相比,GSK-3β阻断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及神经元线粒体凋亡明显减轻,视网膜中炎性因子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断GSK-3β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发挥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及方中中药配伍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调控作用.方法 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高、中、低剂量中药组,黄芪+白术组,黄芪+党参组,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连续给药17 d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比例,酶标法测试NK细胞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明显降低(P<0.01),表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补中益气汤)组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其中以中剂量中药组纠正效果最为显著,NK细胞比例高于阳性组,但不及空白组水平,表明方剂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黄芪+白术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P<0.01或P<0.05),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表明方中主药配伍亦可一定程度提升免疫功能,但效果不及全方组(中剂量中药组).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拮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NK细胞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C趋化因子ligand-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ligand-5(CCL5)促进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C57BL/6野生型和CCL5缺陷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小鼠经历缺血灌注模型方案,但没有进行血管闭塞, n=10);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用异氟烷麻醉小鼠,进行中线剖腹手术,并将一个无创伤夹子放置在静脉门、肝动脉和胆管上,以中断左侧外侧叶和中叶的血液供应,在部分肝脏缺血60 min后,移除夹子以开始再灌注, n=10);CCL5拮抗剂+模型组[在即将开始再灌注之前,CCL5拮抗剂+模型组接受单次推注静脉注射趋化因子受体5(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诺, n=10];CCL5缺陷组(CCL5缺陷小鼠, n=10);通过收集小鼠血液用VTROS DT60 Ⅱ化学系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LT mRNA及MPO 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数量;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巨噬细胞对肺部的浸润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相关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中ALT含量[(521.36±20.65)比( 4126.55±326.68), F=16.237, P<0.05]及MPO[(1.78±0.54)比(7.66±2.34), F=14.211, P<0.05]活性升高,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前1~3 h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与CCL5缺陷组中CD45 +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第24小时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较CCL5缺陷组CD45 +的数量升高[(2.91±0.23)比(1.65±0.17), F=16.311, P<0.05]。再灌注后1、2、8和24h中,发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D68 +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高[(94.62±8.55)比(23.68±3.11),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缺血再灌注早期CCL5缺陷组中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降低[(76.38±6.77)比(94.62±8.55), F=16.35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2±0.23)比(3.24±0.42), F=11.352, P<0.05] 、白细胞介素(IL)-1β[(1.03±0.08)比(2.87±0.35), F=12.452, P<0.05] 、IL-6[(0.95±0.02)比(2.58±0.21), F=15.652, P<0.05]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CL5拮抗剂+模型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TNF-α[(3.24±0.42)比(1.35±0.14), F=14.252, P<0.05]、IL-1β[(2.87±0.35)比(1.22±0.15), F=13.723, P<0.05]、IL-6[(2.58±0.21)比(1.35±0.26), F=14.312, P<0.05]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CL5促进早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循环巨噬细胞对肝脏的浸润,并介导随后的促炎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活化蛋白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表达CC趋化因子配体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及其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是否通过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表达而对SLE的病情活动程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4例SLE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APC、sEPCR和CCL2水平,并对APC、sEPCR与SLEDAI及CCL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重组APC对CCL2表达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组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血浆APC水平在SLE患者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55(205.03,964.90)ng/ml和398.50(216.60,835.32)ng/ml, Z=0.221, P=0.825],而sEPCR水平则明显升高[(215±104)ng/ml和(127±73)ng/ml, t=4.734, P<0.01],导致SLE患者的APC/sEPCR比率明显下降[2.4(0.9,4.7)和4.2(2.2,8.5), Z=3.212, P=0.001];CCL2水平在SLE患者为[543.45(285.48,1 216.2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3.5(109.825,300.30)pg/ml, Z=5.801, 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APC/sEPCR比率下降的程度与SLEDAI( r=-0.245, P=0.016)及CCL2表达水平( r=-0.262, P=0.012)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P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株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CCL2,并伴随NF-κB DNA结合活性水平的受抑,这一作用可被蛋白C抑制剂拮抗。 结论:APC/sEPCR比率与SLEDAI相关性联系,提示其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AP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下调CCL2的表达,而sEPCR在SLE中的过度表达,使得APC这一抗炎作用减弱,可能与蛋白C系统对SLE病情活动程度的影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于37 ℃下95%空气、5% CO 2常规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脂多糖(LPS)模型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制备LPS攻击模型;HO-1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30 μmol/L的HO-1诱导剂血红素孵育1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HO-1抑制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μmol/L的HO-1特异性拮抗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孵育0.5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各组加入LPS孵育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应激反应,出现线粒体自噬,但部分炎症因子表达受限,与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HO-1、IL-1β、LC-3B、R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TNF-α、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说明LPS攻击后细胞受损严重,模型制备成功。与LPS模型组比较,HO-1诱导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O-1/GAPDH:0.31±0.03比0.22±0.03, P<0.05),TNF-α、IL-1β、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TNF-α蛋白(TNF-α/GAPDH):0.08±0.01比0.45±0.05,IL-1β蛋白(IL-1β/GAPDH):0.50±0.01比0.82±0.03,TXNIP蛋白(TXNIP/GAPDH):0.21±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11±0.01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0.67±0.04比0.92±0.12,ROS(荧光强度):80.9±12.5比94.1±19.5,均 P<0.05〕,说明诱导HO-1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自噬;而拮抗HO-1可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自噬,表现为TNF-α、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程度较HO-1诱导组明显减轻〔TNF-α蛋白(TNF-α/GAPDH):0.26±0.02比0.08±0.01,IL-1β蛋白(IL-1β/GAPDH):0.76±0.01比0.50±0.01,均 P<0.05〕,且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增加〔TXNIP蛋白(TXNIP/GAPDH):0.43±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24±0.02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1.12±0.07比0.92±0.12,ROS(荧光强度):112.0±17.0比94.1±19.5,均 P<0.05〕。 结论:HO-1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CA5与肿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发生于DNA复制时期,由黏合素调节,并且依赖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及黏合素的乙酰化。WAPL可以促进黏合素与DNA解离,CDCA5可以拮抗WAPL的作用,通过稳定黏合素与DNA的结合从而稳定姐妹染色单体凝聚。CDCA5 mRNA在多种肿瘤细胞株中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提示CDCA5可能与肿瘤细胞较高的恶性增殖活性有关,并且已经在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得到证实,CDCA5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向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