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捷克作为欧洲内陆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实施强制保险模式以保障民众健康。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肺癌,而糖尿病、AD及COPD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加。捷克的传统医学包括巴赫花疗法、特异性免疫调节自我疗法、法国耳针治疗等。中医药在捷克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尤其是针灸已在神经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中草药在捷克的使用受到限制,且中医药执业尚未合法化。建议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并通过加强高水平中医药学位教育,加大中药与非药物疗法宣传和普及力度,推动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4年4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对2024年4月中国境外发生的全球传染病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估对我国的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方法 运用多种来源的互联网开源情报信息,对重点关注传染病开展基于事件的监测,并采用风险矩阵法,从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整合疾病、国家和事件特异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开展评估.结果 2024年4月监测到29种传染病在全球43个国家形成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面,中风险事件27个;海外旅行风险方面,高风险事件22个,中风险事件33个.结论 建议一般关注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登革热,柬埔寨和美国的猴痘,埃塞俄比亚、也门和莫桑比克的霍乱,巴西的黄热病,巴西和阿根廷的基孔肯雅热,格鲁吉亚、捷克、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百日咳,俄罗斯的麻疹可能带来的输入风险.海外旅行风险方面,建议出国旅行者重点关注中国周边亚洲国家(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新加坡)、马里、阿根廷、巴西、法国和秘鲁的登革热疫情,也门、索马里、刚果(金)和莫桑比克的霍乱疫情,阿根廷和巴西的基孔肯雅热,尼日利亚的拉沙热,亚美尼亚的猩红热以及巴西的黄热病疫情,一般关注格鲁吉亚、捷克、俄罗斯、拉脱维亚的百日咳疫情,苏丹、智利、孟加拉国、萨摩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登革热疫情,马拉维、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阿富汗、巴西和科摩罗的霍乱疫情,索马里、南苏丹、也门、刚果(金)、乍得和尼日利亚的脊髓灰质炎疫情,美国、柬埔寨和刚果(金)和刚果(布)的猴痘疫情,俄罗斯、布基纳法索、吉尔吉斯斯坦、伊拉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阿富汗的麻疹疫情,阿根廷的鹦鹉热疫情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虎耳草属的资源分类及育种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ex L.)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全球有440~500个种,其分类一直受到植物学家的关注.该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欧洲多国非常重视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虎耳草属的品种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2022年国际虎耳草协会(The Saxifrage Society)网站收录了 1 692个品种,但只有1个品种来自中国.可见,我国虽然是虎耳草属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但对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日本.该文从虎耳草属的种质资源、分类概况、育种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该属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今后我国虎耳草属的分类、育种及应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虎耳草种质资源丰富,但属下系统演化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整合形态和系统发育学手段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该属品种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和变异筛选的方式育成,英国、捷克共和国、德国、荷兰为培育品种最多的国家.(3)我国对该属的品种选育工作起步晚,育成品种少且育种方式单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23年10月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评估2023年10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情况以及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发布的每日COVID-19疫情数据,结合全球COVID-19入境政策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通过总体概述、各大洲及重点国家疫情趋势综合评估和周边十四国疫情分析,对全球COVID-19疫情风险进行综合、全面与及时的评估.结果 与2023年9月相比,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下降了 6.17%,月新增死亡病例下降了 30.72%,全球月新增确诊病例前10位国家中,俄罗斯、新加坡、塞尔维亚、捷克和新西兰为全球重点关注国家;各大洲月新增确诊病例前3位国家中,菲律宾为亚洲一般关注国家,布隆迪和斯威士兰为非洲一般关注国家.俄罗斯、印度和阿富汗是周边十四国特别关注国家.结论 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10月均呈下降趋势,多数国家疫情稳定.对于重点国家要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同相关机构建立沟通机制,互通有无,及时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PubMLST数据库的克罗诺杆菌全球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PubMLST数据库中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全球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PubMLST数据库收录的数据,筛选其中具有完整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T)的来自全球的克罗诺杆菌株数据,分别进行国别、来源、菌种构成、序列型及克隆复合体(Clonal complex,CC)的构成分析,并基于7个管家基因序列构建与人类致病密切相关的CC4和CC7型克罗诺杆菌分离株的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结果 从PubMLST数据库巾筛选出1 603条菌株数据,共含有541个ST型和50个CC型,其巾ST4型和CC4型居多,分别含有256和295条菌株数据.来自中国的克罗诺杆菌分离株数据有610条数据,包括31 5个ST型和40个CC型,其中ST4型和CC4型分别含有62条和75条菌株数据.1 603株克罗诺杆菌分离株中,来自中国的分离株数居多(610),其次为捷克(188)和美国(176);来源于食品的分离株数量居多(58.39%),其次为环境标本(21.83%)和临床标本(14.78%);菌种构成以阪崎克罗诺杆菌(C.sakazakii)数量居多(70.24%),其次为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C.malonaticus,12.41%),都柏林克罗诺杆菌(C.dublinensis,8.98%),苏黎世克罗诺杆菌(C.turicensis,4.68%),穆汀斯克罗诺杆菌(C.muytjensii,2.5%),尤尼沃斯克罗诺杆菌(C.universalis,1.00%)和康迪蒙提克罗诺杆菌(C.condimenti,0.1 9%).致病变种阪崎克罗诺杆菌、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和苏黎世克罗诺杆菌分别含有256、92,49个ST型以及27、10、5个CC型.与人类致病密切相关的CC4和CC7型分离株分别包括32和12个ST型,其中ST4型分离株在CC4型较多,ST7型分离株在CC7型较多.CC4和CC7型分离株分别分布在全球21和10个国家中,其中CC4和CC7型中国分离株分别占其总数的25.42%和36.00%.系统发育分析CC4和CC7型克罗诺杆菌分离株分布在两个不同的簇群,亲缘关系较远. 结论 克罗诺杆菌全球分离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目前已分离出5种克罗诺杆菌临床分离株,且与致病相关的CC4和CC7型菌株占比较高,提示应加强对不同来源的克罗诺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监测,以降低克罗诺杆菌爆发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罕见病孤儿药遴选标准的多维决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多维度决策分析的方法,对孤儿药的遴选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包括政府官员、医保部门管理人员、药企工作人员和医务科研在内的61位特定人群进行认知调查,采用SSPS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上述4组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还进行了kendall等级相关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前三位因素影响罕见病孤儿药价格高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患病人数少、药品研发费用高和药品生产成本高.从遴选罕见病孤儿药的8条标准评价结果来看,重要性依次为孤儿药的治疗效果、药物的安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医保基金的可负担性或治疗的公平性.在与波黑、波兰、捷克、希腊及匈牙利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被调查的我国医保管理者对罕见病的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治疗公平性和医保基金的可负担性比较关心,而对未满足的需要、患者的偏好方面还不够重视,与国外调查结果略有不同.结论:我国已开始启动罕见病的防治政策,多渠道筹资机制正在形成,但对罕见病认知和对患者偏好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是一种因SLC25A 13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的Citrin功能缺陷,进而造成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导致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1].该病最先见于日本,由Ohura等人命名,近年来在中国、韩国、越南、以色列、捷克、英国和泰国等亚洲及欧洲国家均有报道[2-3].目前,全世界已发现100余种SLC25A13基因突变,其中以851 del4、IVS6+ 5G>A、1638ins23和IVS16ins3kb 4种突变最为常见,占80%以上[4-5].CD可分为3种类型:(1)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其发病率为1/34000~1/17000,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4,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氏志贺菌历史菌株血清型转换的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1949—1965年间出现血清型转换的福氏志贺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255株福氏志贺菌均来源于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其中,进行血清型转换研究的20株福氏志贺菌收集自1949—1965年,分别来源于中国12株、苏联3株、捷克斯洛伐克1株、美国2株、匈牙利1株、法国1株.分别使用玻片凝集和多重PCR法进行血清分型,并进行gtrⅡ基因检测.对出现血清型转换的菌株进行gtrⅡ基因序列比对以及PFGE分型.结果 255株福氏志贺菌中,79株携带gtrⅡ基因;其中19株玻片凝集为Y血清型菌株,多重PCR法检测分别为福氏2a血清型;1株玻片凝集为X血清型,多重PCR法检测为2b血清型;20株菌株发现了血清型转换,并出现了多处位点的核酸突变,除3株菌出现了3个氨基酸突变外,其余17株菌氨基酸序列均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导致gtrⅡ功能性失活.PFGE分析发现,携带gtrⅡ基因的Y血清型菌株与2a血清型菌株相似性为75.8%~100%,携带gtrⅡ基因的X血清型菌株与2b血清型菌株相似性为81.6%~100%.结论 发生血清型转换的福氏Y或X血清型菌株,gtrⅡ基因出现的突变更加复杂;发生血清型转换的福氏Y或X血清型菌株可能来源于福氏2a或2b血清型,并将血清型转换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至1949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捷克临床医学教育体系概况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本科、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培训等3个方面对捷克共和国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针对捷克在临床医学教育上的特色和优势,对中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第十二届国际神经病学辩论大会纪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第十二届国际神经病学辩论大会(the 12th World Congress on Controversies in Neurology,CONy)于2018年3月22-25日在波兰首都华沙隆重召开,各国代表2 000余人参加,中国大陆有10余名正式代表(2名特邀大会演讲嘉宾),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各有2名正式代表参加.CONy会议首先在2007年由欧洲九国发起,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神经病学系终生教授Korcyzn为大会主席和波兰教授Slawek为主席,每年举办1次,已经先后在德国、希腊、捷克和中国(北京,张薇薇教授作为驻地主席)等10个国家地区召开.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涉及神经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尤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神经免疫疾病、脑血管病以及头痛等多个方面,就目前国际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争论探讨,现将大会涉及的主要内容整理后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