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耳草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全面理解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的种内多样性,探讨种下分类的可能性,为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对全国43个虎耳草居群的33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和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该种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5~0.67,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9~1.39,居群间斑纹分布式样和叶色多样性水平高,匍匐茎分枝数和叶长宽比分别为最不稳定和最稳定的性状.(2)数量性状和导出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分散,因此不宜仅仅依靠形态特征对该种进行种下分类.(3)虎耳草居群间各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叶长和叶宽、下长花瓣长和下短花瓣长、下长花瓣宽和下短花瓣宽等性状相关性显著.(4)基于形态聚类结果可将国产虎耳草分为3个分支,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分支I由8个西南居群、2个华东居群和3个西北居群组成;分支Ⅱ由4个华东居群、4个华中居群、4个西南居群和1个西北居群组成,这一类表型的虎耳草分布广泛;分支Ⅲ由10个华中居群、6个西南居群和1个华东居群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药用植物虎耳草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基因组大小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通过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进行物种鉴定和基因组大小测定,以更全面地开发其植物资源的遗传信息.方法:通过对虎耳草DNA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发现ITS2+matK条形码可确认待测的植物样本为虎耳草.进一步利用虎耳草及其近似物种的ITS2 和matK条形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虎耳草与其同属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流式细胞术估测虎耳草基因组大小约为 949.4 Mb.结论:本研究基于条形码序列对十堰武当山本地的虎耳草物种进行了鉴定,为虎耳草的基因组提供了特征信息,为后续虎耳草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的物种选择和测序策略规划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篦齿虎耳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pectinata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方法(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篦齿虎耳草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4S)-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1)、(4R)-4-羟基-6-(3,4-二羟基苯基)己烷-4-醇(2)、(2R)-6-(3,4-二羟基苯基)-2-羟基己烷-4-酮(3)、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4)、(E)-9,10-二羟基-苯已基-2-烯-4-酮(5)、rhododendrin(6)、对香豆酸(7)、对羟基苯丙酸(8)、异落叶松脂素(9)、(5S)-5-丁氧基-7-(3,4-二羟基苯基)-1-(4-羟基苯基)-3-庚酮(10)、(5S)-5-丁氧基-1,7-二(4-羟基苯基)-3-庚酮(11)、1-(4-羟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5-O-β-D-葡萄糖苷-3-庚酮(12)、5-羟基-1-(4-羟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3-庚酮(13)、alusenone(14)、白桦林烯酮(15)、hannokinol(16)、alnuheptanoid A(17)、5-羟基-1,7-二(4-羟基苯基)-3-庚酮(18)、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19)、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20)、金丝桃苷(21)、鼠李亭-3-O-半乳糖苷(22)、鼠李素-3-O-鼠李糖苷(23)、槲皮苷(24)、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25)、山柰酚-3-O-(6"-乙酰基)-β-D-半乳糖苷(26)、槲皮素(27)、催吐萝芙木醇(28)、8,9-dihydromegastigmane-4,6-diene-3-one(29)、tubiflorone(30)、chakyunglupulin A(31).结论 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虎耳草酚二醇、虎耳草酚和(R)-纤孔菌酚A,化合物4、8~11、13、17~20、22、23、26、28~31均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报道,化合物6、7、12、14、15、16、24和25均为首次从篦齿虎耳草中分离报道,其中化合物10和11为人工产物.上述黄酮类、二苯庚烷类、单苯烷类和环烯类成分在虎耳草属植物中具有一定的化学分类学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虎耳草属的资源分类及育种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ex L.)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全球有440~500个种,其分类一直受到植物学家的关注.该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欧洲多国非常重视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虎耳草属的品种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2022年国际虎耳草协会(The Saxifrage Society)网站收录了 1 692个品种,但只有1个品种来自中国.可见,我国虽然是虎耳草属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但对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日本.该文从虎耳草属的种质资源、分类概况、育种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该属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今后我国虎耳草属的分类、育种及应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虎耳草种质资源丰富,但属下系统演化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整合形态和系统发育学手段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该属品种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和变异筛选的方式育成,英国、捷克共和国、德国、荷兰为培育品种最多的国家.(3)我国对该属的品种选育工作起步晚,育成品种少且育种方式单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冠盖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冠盖藤属(Pileostegia Hook.f.et Thoms.)植物隶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全世界仅有3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该属植物一直作为传统药物加以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香豆素、甾体等,除此还有苯并吡喃、糖苷、酚苷等,具有抗癌、消炎、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冠盖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盖藤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省金腰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于2011~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发现若干湖北新记录.现主要报道了湖北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腰属(Chrysosplenium)植物4种分布新记录,分别为秦岭金腰(C.b iondianum Engler)、纤细金腰(C.giraldianum Engler)、舌叶金腰(C.glossophyllum H.Hara)、天胡荽金腰(C.hydrocotylifolium H.Léveillé& Vaniot).文中对这几个物种的报道增加了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凭证标本存放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虎耳草属植物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开发虎耳草属基因组SSR分子标记,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虎耳草属植物混合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MISA程序识别和定位SSR位点,利用Primer 3软件对搜索到的SSR位点两端设计引物.随机合成120对引物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再从多态性引物中选取易扩增、多态性高的引物,对25种虎耳草属植物基因组进行扩增,检测引物的通用性,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测序拼接后获得的1881979条序列中,共搜索到587256个SSR.针对2~6个核苷酸为重复基元的SSR位点设计引物,经过逐级筛选,获得17对多态性高、容易扩增的引物,在25种虎耳草属样品中共扩增出2687个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58个,通用率为88.0% ~100%.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对虎耳草属25种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物种间关系与根据传统形态学特征分类的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虎耳草属植物分类学关系提供了分子证据,所开发的SSR引物具有较高的种间通用性和多态性,为研究该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虎耳草属药材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防治作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篦齿虎耳草、唐古特虎耳草、虎耳草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各药材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双环醇为阳性对照药,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TG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3种虎耳草属药材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篦齿虎耳草高、低剂量组和唐古特虎耳草高剂量组对ALT、AST水平升高有显著降低作用;仅篦齿虎耳草高、低剂量组显示出对TBIL水平升高有显著降低作用;篦齿虎耳草高、低剂量组和唐古特虎耳草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学显示,肝损伤程度显著减轻;在化学成分组成方面,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篦齿虎耳草和唐古特虎耳草更接近,而低海拔地区的虎耳草与前两者差异巨大.结论 3种虎耳草属药材中,青藏高原地区的篦齿虎耳草、唐古特虎耳草药材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其中前者效果更明显,而低海拔地区的虎耳草无明显作用,可能与该属药材所处地理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化学物质基础不同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海虎耳草属植物新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虎耳草属植物在生态学、形态学、细胞学等方面的变异很大,增加了物种鉴定的难度,导致地方植物志中多有遗漏之处.《青海植物志》收录了虎耳草属植物32种.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发现了青海虎耳草属植物的6个新分布种——狭叶虎耳草、阿墩子虎耳草、密花虎耳草、珠芽虎耳草、沼地虎耳草和篦齿虎耳草.《青海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均没有记录这6个物种在青海省的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赶黄草中肝脏保护作用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赶黄草中肝保护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不同的化学分离手段,包括硅胶柱层析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赶黄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分离;同时结合不同的波谱解析手段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H2O2诱导的HL-7702细胞进行肝保护有效成分的检测.[结果]从赶黄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芹菜素(3)、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苷(5)、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6)、山奈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7)、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8)、4-deoxy-phlorizin(9)、2’,4’,6’-trihydroydihydrochalcone-4’-O-β-D-glucoside (10);其中化合物4、7和10的OD450值分别为0.317±0.017、0.287±0.017、0.412±0.017.[结论]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扯根菜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虎耳草科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4、7和10具有较强的肝细胞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