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ahma相关基因1与激活转录因子2相互作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激活转录因子2(ATF2)相互作用调控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2021年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经病理确诊为日光性角化病(AK)、cSCC(含原位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分别66例和80例,同时收集皮肤美容手术修整下的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RG1在cSCC、AK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RG1表达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收集cSCC患者和健康对照新鲜组织标本各12例,常规培养cSCC细胞株A431和Scl-1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BRG1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BRG1与ATF2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干扰法敲低A431、Scl-1细胞中BRG1(BRG1 siRNA1 ~ 5组)和ATF2表达(ATF2-shRNA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或shNC作为对照(control siRNA组、shNC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BRG1、ATF2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G1蛋白在cSCC、AK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 χ2 = 44.40, P < 0.001)。qRT-PCR显示,cSCC组织中BRG1 mRNA表达水平(1.345 ± 0.956)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2.499 ± 1.501, t = 2.25, P = 0.035),A431、Scl-1细胞中BRG1 mRNA表达水平(0.041 ± 0.002、0.026 ± 0.003)亦显著低于HaCaT细胞(0.135 ± 0.033, t = 4.95、5.73, P = 0.008、0.005)。BRG1的低表达与cSCC患者癌组织位于曝光部位( P = 0.041)、肿瘤低分化程度( P = 0.001)、Broder高分级( P < 0.001)有关。BRG1 siRNA1组和BRG1 siRNA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均 P < 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在A431、Scl-1细胞中BRG1蛋白与ATF2蛋白能相互结合,免疫荧光法显示二者存在共定位;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A431(BRG1 siRNA1、2组)和Scl-1细胞(BRG1 siRNA1组)中敲低BRG1表达可促进ATF2磷酸化激活(均 P < 0.05);与shNC组相比,shATF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均 P = 0.001)、24 ~ 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 P < 0.001)、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均 P ≤ 0.001)。 结论:BRG1在cSCC及AK组织中低表达,且BRG1可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ATF2促进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BRG1可能通过与ATF2蛋白相互作用并抑制ATF2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与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发生反应的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克隆能够表达BCOADC-E2蛋白抗原表位同源目的基因序列BCKD,与工程质粒pGEX-4T1进行DNA重组,通过PCR获得15个点突变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中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ELISA法、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定位出对BCOADC-E2蛋白和AMA-M2特异性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氨基酸,探讨其在PBC诊断中的价值。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共获得14个突变型蛋白、1个野生型蛋白。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和pGEX-BCKD-C3A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1.634±0.328)和pGEX-BCKD-C3A(1.744±0.345)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E4A(0.157±0.067)、pGEX-BCKD-V5A(0.057±0.029)、pGEX-BCKD-Q6A(0.580±0.166)、pGEX-BCKD-S7A(0.744±0.125)、pGEX-BCKD-D8A(0.351±0.135)、pGEX-BCKD-S10A(0.496±0.158)、pGEX-BCKD-V11A(0.149±0.089)、pGEX-BCKD-T12A(0.061±0.043)、pGEX-BCKD-I13A(0.007±0.017)、pGEX-BCKD-T14A(0.198±0.101)、pGEX-BCKD-S15A(0.156±0.087)、pGEX-BCKD-R16A(0.884±0.099)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低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蛋白。结论:BCOADC-E2蛋白的1号和3号位半胱氨酸是提高蛋白BCOADC-E2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4、5、6、7、8、10、11、12、13、14、15、16号位氨基酸被丙氨酸代替后形成突变型蛋白会降低其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5号位和13号位氨基酸是影响蛋白BCOADC-E2与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对BCOADC-E2蛋白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对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进行深入研究对PBC诊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抑制剂通过改变甲状腺相关眼病中成纤维细胞的免疫表型发挥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Graves病(GD)的一种难治性并发症。刺激性促甲状腺素受体(TSAb)可以与GD眼眶成纤维细胞(GD-OF)表达的TSH受体(TS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复合体结合,促进TAO的发生发展。IGF-IR是TSHR启动细胞信号传导所必须的成分,teprotumumab作为一种阻断IGF-IR的单克隆抗体,在202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 TAO,但该药物治疗TAO的潜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纹带棒状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纹带棒状杆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探讨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筛选出7个管家基因( gyrA、 gyrB、 hsp65、 sodA、 secA1、 rpoB、16S rRNA),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所得序列通过SeqMan 软件进行拼接。采用DnaSP 5.10.01软件、Splits tree 4.14.2软件对管家基因的多样性及基因重组特征进行评价;采用MEGA 7.0.14软件基于序列型别(ST)采用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BioNumerics软件基于ST特征值构建最小生成树,并用eBURST软件分析ST间遗传进化关系。 结果:所选的7个位点在所有试验菌株中均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Splits tree表明所有纹带棒状杆菌的聚类一致,提示基因重组是推动纹带棒状杆菌进化的潜在动力;MLST将344株纹带棒状杆菌分成72个STs,85.7%的菌株形成克隆复合体(CC)结构,CC19形成了优势克隆复合体,但包含菌株数最多的ST为该克隆复合体中的ST16。ST具有一定的地域聚集性且与分离年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我国纹带棒状杆菌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CC19为优势克隆复合体。本研究建立的MLST分型方案可用于纹带棒状杆菌的分型,但尚需优化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2基因沉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2(ARPC2)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TPC-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义短发夹RNA(shRNA)序列慢病毒(shCtrl)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含有ARPC2 shRNA干扰序列慢病毒(shARPC2)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抑制ARPC2表达对TPC-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克隆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抑制ARPC2基因对TPC-1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shARPC2可以高效感染TPC-1细胞,72 h后感染效率达到85%以上。MTT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PC-1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14.79±0.21)%比(21.13±0.33)%, t=27.77, P<0.05],实验组G 1与G 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G 1期:(67.57±0.08)%比(62.06±0.36)%, t=25.56, P<0.05;G 2/M期:(17.64±0.12)%比(16.91±0.17)%, t=6.154, 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CyclinE和CyclinD的表达均降低。实验组形成克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个比(161±6)个, t=9.011, 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8.60±0.77)%比(4.08±0.40)%, t=9.011, P<0.05]。对照组抗凋亡因子p21与bcl-2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shRNA干扰ARPC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PTC TPC-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ARPC2可能是PTC治疗的生物学新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基因组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临床分离株C37携带 blaNDM-1基因质粒的遗传特征,并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研究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全球流行情况。 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复合物(CRECC)。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和16S rRNA Sanger测序对C37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37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使用接合试验确认C37菌株抗性基因的接合转移性。对C37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提取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的核心基因组,对目前可公开获得的66个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C37菌株对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携带 blaACT-5、 blaNDM-1、 qnrA1、 aac( 6′) -Ib-cr、 oqxAB、 fosA、 dfrA15等多种抗性基因及IncX3、IncX4、IncFIB和IncFII质粒。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显示其属于阴沟肠杆菌复合体(ECC)ST78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 结论:ST78型霍氏肠杆菌霍夫曼亚种与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传播密切相关,是传播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高风险克隆,需密切监测其流行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HOXC-AS3调控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内恶变巨噬细胞脂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s)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靶向tMΦ的精准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巨噬细胞(MΦ)、tMΦ细胞株(包括tMΦ 1、tMΦ 2),通过检测细胞内的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分析tMΦ的脂代谢特征,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调控脂代谢的关键分子钙调蛋白(CaM)、载脂蛋白E(ApoE)、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肝X受体(LXR)的表达水平。构建tMΦ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选择HOXC-AS3为研究对象。建立HOXC-AS3过表达和低表达的tMΦ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上调、沉默HOXC-AS3后tMΦ内CaM的表达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OXC-AS3沉默后tMΦ的集落形成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通过建立在体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其致瘤能力。对与HOXC-AS3脂代谢相关的结合蛋白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应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二者是否可形成复合体,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OXC-AS3对其结合蛋白的调控作用。 结果:tMΦ中的TC、TG含量及CaM、ApoE、HSL、LX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MΦ(均 P<0.01)。LncRNA表达谱结果提示,与正常MΦ相比,HOXC-AS3在tMΦ 1、tMΦ 2中均呈高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沉默HOXC-AS3后的tMΦ 1、tMΦ 2(sh-HOXC-AS3组)的克隆数目明显少于空转染对照组(sh-NC组)(均 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tMΦ 1、tMΦ 2的穿膜细胞数少于sh-NC组(均 P<0.01);致瘤实验结果表明,sh-HOXC-AS3组小鼠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sh-NC组(均 P<0.01)。qRT-PCR结果提示,过表达HOXC-AS3可上调tMΦ中CaM的表达,而沉默HOXC-AS3可下调tMΦ中CaM的表达(均 P<0.01)。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与HOXC-AS3相关性最高的脂代谢相关蛋白为hnRNPA1。RNA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hnRNPA1与HOXC-AS3可形成复合体,沉默hnRNPA1后tMΦ内的CaM表达下调(均 P<0.01),而沉默tMΦ内的HOXC-AS3后,hnRNPA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MΦ中的脂代谢合成水平高于正常MΦ,其机制可能为HOXC-AS3通过与hnRNPA1的结合,从而影响脂代谢分子CaM的表达,进而调控tMΦ的脂代谢重塑。靶向HOXC-AS3可抑制tMΦ在GSCs微环境的增殖和侵袭,HOXC-AS3可能为提高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耐克林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耐克林霉素SA感染的诊疗及科学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检测样本分离SA,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SA耐药表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后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型,并在耐药基因数据库中筛选耐药基因.结果 共收集到临床SA分离株200株,86株SA确定为克林霉素耐药,其中43株(43/86,50%)为诱导耐药(iMLSB).86株SA耐药模式多样,固有耐药(cMLSB)共有15种耐药表型,其中有4株菌对6种以上药物不敏感;iMLSB共有13种耐药表型,有7株菌对6种以上药物不敏感.对9类17种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携带超过6个耐药基因的菌株中,iMLSB占9.30%(8/86),高于cMLSB(2.33%,2/86).86 株 SA 分为 12 个不同的克隆复合体(CC),优势型别为 CC398(27.90%)、CC5(15.12%)和CC59(12.79%).结论 与cMLSB相比,iMLSB对6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菌株数更多,耐药基因携带率也更高.CC5克隆群多为iMLSB(84.62%,11/13),平均携带耐药基因数为7.扬州市iMLSB SA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特征值得关注,CC5-ermA-SA在抗生素的威胁下可能更具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大豆GmALMT33基因在镉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由于工业发展以及生活废弃物污染的不断加剧,作物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编码一类阴离子通道蛋白,在植物有机酸的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研究GmALMT33基因在大豆应对镉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大豆黑农48的叶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得到GmALMT33基因.该基因CDS区全长162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含有1个ALMT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GmALMT33在大豆根部的表达水平最高;镉胁迫后,该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PB-GmALMT33并对烟草、大豆毛状根进行遗传转化,转基因植株抗逆表型与生理指标分析表明,镉(66pmol/LCdCl2)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叶片黄化、褪绿,边缘褐化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烟草.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茎秆和叶脉呈现的红褐色毒害症状程度明显弱于转空载体植株.在镉胁迫处理7d后,转基因烟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对照,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在镉胁迫处理0 d、1 d、3 d后,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转空载体对照,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GmALMT33基因提高了植株的耐镉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GmALMT33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大豆抗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Russell小体胃炎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ussell小体胃炎(Russell body gastritis,RBG)于1998年由Tazawa等[1]首次报道并命名.Russell小体胃炎是一种罕见的胃黏膜病变,其定义是胃黏膜中含有Russell小体浆细胞的胃炎,其特征是黏膜内含有嗜酸性细胞质的浆细胞的浸润.Russell小体于1890年由Russell[2]首次提出是由于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在分泌球蛋白过程中被阻塞所形成,以粗面内质网扩张为特征.Russell小体不被苏丹Ⅲ染色,能受复红染色,故又名复红小体.具有Russell小体的浆细胞被称为Mott细胞.该细胞具有多克隆免疫表型(κ、λ链均阳性),其CD138染色阳性,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临床需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本文报道4例RB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目的在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避免误诊为印戒细胞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