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氟对大鼠肾皮质IRE1α-ASK1-JNK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相关蛋白在慢性氟中毒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根据体质量(10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6只/组,雌雄各半);对照组大鼠饮用自来水(含氟量< 0.5 mg/L),低、中、高氟组分别饮用含氟量为10、50、10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各组大鼠饲养180 d后,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收集24 h尿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含量;大鼠麻醉后处死取肾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皮质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肌醇依赖性激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JNK,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未检出氟斑牙,低氟组大鼠氟斑牙发生率为2/6,中氟组为5/6,高氟组为6/6。与对照组[(5.707 ± 1.190)mg/L]比较,低、中、高氟组大鼠尿氟[(17.028 ± 3.006)、(34.378 ± 12.045)、(94.759 ± 31.773)mg/L]均较高( P均< 0.05),且高氟组明显高于低、中氟组( P均< 0.05)。HE染色可见,与对照组比较,中、高氟组大鼠肾皮质区肾小管及肾小球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嗜酸性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低、中、高氟组大鼠肾皮质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07, P > 0.05);高氟组大鼠肾皮质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和低、中氟组比较均较高( P均< 0.05),且中氟组IRE1α、AS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氟组( P均< 0.05)。 结论:长期过量氟摄入可导致大鼠肾皮质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IRE1α-ASK1-JNK的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XGBoost模型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 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融合特征结合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21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2(46,60)岁;HER2阳性95例,HER2阴性115例],采用Python 3.7.1软件从HER2阳性组及HER2阴性组分别随机抽取70%作为训练集[147例,其中HER2阳性67例,年龄52(46,60)岁;HER2阴性80例,年龄55(45,62)岁],30%作为测试集[63例,其中HER2阳性28例,年龄54(43,65)岁;HER2阴性35例,年龄52(45,61)岁]。在CT和PET图像上进行肿瘤分割后,分别提取CT、PET影像组学特征,经后处理获得PET/CT融合特征(包括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和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输入经特征筛选后保留的特征,用于预测乳腺癌原发灶中HER2的表达状态,并用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模型及组学特征的预测效能,并绘制预测效能最高的机器学习模型的校准曲线。 结果:与SVM模型比较,XGBoost模型在输入CT特征、PET特征、PET/CT拼接特征和PET/CT平均特征时均有更佳的预测效能( z值:2.26~3.54, P值:0.016~0.040)。在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中,PET/CT平均特征预测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ROC AUC为0.83(95% CI:0.73~0.93),优于CT特征[0.75(95% CI:0.63~0.88); z=3.57, P=0.027]、PET特征[0.73(95% CI:0.60~0.86); z=2.64, P=0.034]及PET/CT拼接特征[0.74(95% CI:0.60~0.87); z=2.49, P=0.037]。 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融合特征建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有望用于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预测帕金森病剂末现象发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 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 t=2.76, P=0.008;0.66±0.20与0.87±0.28, t=2.27, 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 ?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20,95% CI 0.07~0.63, 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 HR=0.28,95% CI 0.11~0.69, 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08,95% CI 0.01~0.64, 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 HR=2.33,95% CI 1.02~5.33, 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 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合成 18F-Flurpiridaz的优化方法,评估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以 18F取代2-叔丁基-4-氯-5-[4-(2-甲基磺酰基-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哒嗪-3-哒嗪酮中的苯磺酸离去基团进行标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非梯度洗脱的方法纯化产物。5头正常巴马小型猪经耳缘静脉注射37 MBq 18F-Flurpiridaz后10 min行PET/CT MPI,并于注射后30和60 min进行PET/CT全身显像,观察显像剂在其体内主要脏器的摄取情况。 结果:18F-Flurpiridaz的制备时间约为50 min,非校正放射化学产率为40%,放射化学纯度>97%。MPI图像显示心肌细胞摄取明显,肝脏仅有少量摄取,肺基本无摄取,心肌图像质量好。全身显像中,显像剂注射后30 min,心肌和肾脏摄取明显,肌肉组织中有少量摄取,而其他组织器官均无明显摄取;显像剂注射后60 min,心脏内仍有较高摄取。 结论:实现并优化了 18F-Flurpiridaz的自动化合成,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心房显像的方法学研究及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适合心房 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 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 min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另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名,女7名,年龄(66±4)岁]行60 min 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图像分析:(1)左心室心肌 18F-FDG摄取情况定性分析:0级,左心室心肌摄取低于或等于心血池;1级,轻度高于心血池;2级,明显高于心血池。另观察左心房、左心耳和右心房的 18F-FDG摄取情况,高于心血池判定为异常摄取;采用配对 χ2检验比较早期相与延迟相各心房及心耳结构异常摄取的比例。(2)定量分析:测定左心房、左心耳、右心房的SUV max,并测定左右心房腔的SUV mean,计算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的靶本比(TBR);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各心房及心耳结构早期相与延迟相TBR间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房颤患者和对照组心房各结构 18F-FDG摄取差异。 结果:84.8%(67/79)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生理性摄取被有效抑制,仅1例由于左心室摄取较高而影响对左心耳的判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左心房、右心房及左心耳延迟相异常摄取的比例均高于早期相,其中左心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19/68)与42.6%(29/68); χ2=8.10, P=0.020]。定量分析示,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延迟相TBR均高于早期相TBR[左心房:1.1(1.0,1.3)与1.1(1.0,1.2);左心耳:1.2(1.0,1.5)与1.0(0.9,1.2);右心房:1.4(1.1,1.9)与1.3(1.0,1.5); z值:-6.81~-3.42,均 P<0.05]。87.0%(60/69)的房颤患者存在心房异常摄取,明显高于对照组[0(0/10); χ2=31.50, P<0.001],其中左心耳、右心房异常摄取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耳:30.4%(21/69)与0(0/10); χ2=4.10, P=0.042;右心房:53.6%(37/69)与0(0/10); χ2=8.00, P=0.001]。 结论:采用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的生理性摄取并适当延长采集间隔,有利于观察心房的 18F-FDG异常摄取。房颤患者心房 18F-FDG摄取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预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 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 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 *)、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 -3 mm 2/s,(1.04±0.12)×10 -3 mm 2/s,(3.9±3.0)×10 -2 mm 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 -3 mm 2/s,(0.89±0.12)×10 -3 mm 2/s,(3.5±2.5)×10 -2 mm 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 t=4.196, P=0.0001)、ADC( t=2.502, P=0.0018)、D( t=3.158, 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 *( t=0.361, P=0.721)、f( t=0.627, 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 *、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 结论:PET/CT与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普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作为一种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肿瘤细胞代谢状态的显像方法,已成为NSCLC诊断、分期和预后预测的重要工具。PET/CT在ⅠA期NSCLC中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多,笔者就近年来涉及到 18F-FDG PET/CT在ⅠA期NSCLC患者中应用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决策及预后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骨症肘关节病变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骨症患者肘关节常见临床表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高台县、皋兰县的13个病区村作为样本村,对该村全部常住成年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①人口学信息、家族史、现病史调查;②骨科临床专科查体;③前臂(含肘关节)和小腿(含膝关节)数字X线摄影拍片,并根据X线表现划分肘关节Kellgkn-Lawrence分级(K-L分级);④身高、体质量检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⑤应用Mayo肘关节评分量表评价肘关节功能。根据调查结果描述氟骨症患者肘关节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布特征,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MI、K-L分级等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和计数资料用Spearman检验。有序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用Kendall′s Tau- b检验。 结果:①在501例氟骨症患者中,共检出肘关节疼痛患者465例(92.8%)、肘关节有压痛者185例(36.9%)、肘关节肿大者300例(59.9%)、肘关节晨僵者415例(82.8%)、肘管综合征阳性者102例(20.4%)、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153例(30.5%)、前臂屈肌腱牵拉试验阳性97例(19.4%);肘关节旋转受限以关节活动范围(ROM)在30°~70°者检出率最高(261例,52.1%),肘关节伸屈受限以ROM在50°~90°者检出率最高(274例,54.7%)。②在501例氟骨症患者中,共检出肘关节有症状和阳性体征者465例,其中男性检出率<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9, P<0.001)。年龄以50~65岁者最多(274/501,58.9%),体质指数以BMI<18 kg/m 2者最多(217/501,46.7%),K-L关节炎放射学分级以Ⅲ级者最多(256/501,55.0%),病程以>30年者最多(217/501,46.7%)。③氟骨症临床特征、Mayo评分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疼痛与年龄( r=0.79, P<0.001)、疼痛与病程( r=0.71, P<0.001)有较高相关性;伸屈ROM与年龄( r=-0.43, P<0.001)、伸屈ROM与K-L分级( r=-0.67, P<0.001)、伸屈ROM与病程( r=-0.48, P<0.001)均呈负相关;肘管综合征与年龄( r=0.72, P<0.001)呈正相关;Mayo功能评分与年龄( r=-0.35, P<0.001)呈负相关。 结论:肘关节晨僵(<30 min)、肘关节旋转受限、肘关节伸屈受限、肘管综合征(Ⅰ度)在氟骨症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年龄、病程、关节退变程度对氟骨症肘关节功能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线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伴有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治疗前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原发灶与转移灶代谢参数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106例接受放化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例、女性8例,年龄(63.9±8.8)岁。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治疗方式。以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作为阈值,勾画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感兴趣区(ROI),获得相应的食管癌原发灶的SUV max,原发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 p),原发灶的病灶糖酵解总量(TLG p)和全身病灶的MTV(MTV wb),全身病灶的TLG(TLG wb),转移灶与原发灶SUV max,MTV,TLG的比值(R-SUV max、R-MTV、R-TLG)。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预测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的预后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MTV p、TLG p、MTV wb、TLG wb及R-TLG是影响接受放化疗ESCC患者PFS期和OS期的危险因素( χ2=4.105~27.992,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及R-TLG为ESCC患者PFS期( HR=2.210,95% CI:1.307~3.737, P=0.003; HR=3.118,95% CI:1.414~6.875, P=0.005)及OS期( HR=1.885,95% CI:1.072~3.317, P=0.028; HR=2.584,95% CI:1.186~5.629; P=0.017)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T分期及R-TLG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结果显示,各组患者间PFS期及OS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8.392、19.857,均 P<0.001)。 结论:ESCC患者放化疗前T分期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R-TLG为PFS期及OS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2-(5-氟-戊基)-2-甲基丙二酸检测顺铂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正电子凋亡显像剂 18F-2-(5-氟-戊基)-2-甲基丙二酸( 18F-ML-10)检测顺铂诱导的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情况的可行性。 方法:将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不同作用时间组、顺铂不同剂量组,其中对照组细胞不加顺铂;顺铂不同作用时间组加入50 μg/ml顺铂分别作用12、18、24、30、36、42、48 h,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顺铂不同剂量组分别采用10、20、30、40、50、60、70、80、90、100 μg/ml顺铂作用30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各组凋亡细胞 18F-ML-10标准摄取值。 结果:随着50 μg/ml顺铂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 F=66.87, P<0.01), 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逐渐增加( F=86.47, P<0.01)。顺铂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63.10±14.00)%], 18F-ML-10标准摄取值也达到最高(4.97±1.03)(均 P<0.01)。顺铂作用30 h后,随着顺铂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 18F-ML-10标准摄取值均逐渐增加(均 P<0.01),顺铂100 μg/ml组细胞凋亡率最高[(37.31±2.48)%], 18F-ML-10标准摄取值最高(3.08±0.20)。 结论:采用 18F-ML-10检测顺铂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