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暴露引起小鼠学习记忆改变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小鼠神经行为、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于2019年8月,将64只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铅暴露组,每组16只。实验期间自由摄食饮水,低、中、高铅暴露组分别在饮用水中加入20、100和500 mg/l醋酸铅,对照组添加同量的醋酸钠。暴露10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取样,采用ICP-MS检测血铅和脑铅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改变,使用 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菌群和行为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铅暴露组小鼠体重和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中、高铅暴露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铅暴露组小鼠在目的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鼠的血铅含量随着铅暴露剂量升高而增加,高铅暴露组小鼠脑铅含量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升高( P<0.05);各铅暴露组小鼠血清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各铅暴露组小鼠均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 P<0.05),在属水平上,别样棒菌属、脱硫弧菌属、毛螺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脲原体属均明显增加( P<0.05);脱硫弧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脲原体属的相对丰度与小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r=-0.32、-0.29、-0.44, P<0.05)。 结论:铅暴露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可能与铅暴露导致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德尔菲法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方法:于2022年6月—2023年5月,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初步拟定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共纳入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15/15);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5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7、0.230( P<0.01);最终形成的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项(吞咽训练阶梯、吞咽训练方法和摄食指导方法)、二级条目21项、三级条目35项。 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喉部分切除患者住院-门诊-家庭阶梯式吞咽康复训练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背景数据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总结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13-2022年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背景数据库,为药物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中心2013-2022年11项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对照组共计205只孕鼠和3037只胎鼠各项胚胎发育和胎仔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95%置信区间.指标包括孕鼠妊娠期体重和体重增长幅度、孕鼠摄食量、妊娠结局(妊娠率、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胎仔生长发育情况(胎仔重、胎盘重、性别比)、胎仔外观异常率、内脏异常率和骨骼异常率.结果 孕鼠妊娠期体重呈增长趋势,妊娠后期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增大.孕鼠摄食量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妊娠第20天进行剖腹产,妊娠率为93.2%,平均黄体数、着床数和活胎数分别为18.0±3.2,15.9±2.8和14.8±3.0,活胎率为93.4%,死胎率为6.6%;胎仔雄/雌性别比为0.94,平均体重为(3.6±0.3)g,胎盘平均重量为(0.6±0.3)g.胎仔外观异常发生率约为0.2%,内脏异常率约为0.8%.骨骼异常率约为1.2%,未骨化和骨化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胸骨和舌骨等,胎仔的掌骨骨化数、跖骨骨化数和骶尾椎骨化数分别为7.0±0.7,8.0±0.1和7.4±0.5,第Ⅰ~Ⅳ胸骨骨化率较高,平均为98.6%~99.9%,第Ⅴ胸骨骨化率为(68.0±28.4)%,第Ⅵ胸骨骨化率为(82.8±23.9)%.结论 初步建立了本GLP实验室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指标背景数据库,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为优化太湖鲂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3个饲料蛋白水平(36%、39%和42%)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的3×3因子实验,配制9种实验饲料(P36L6、P36L8、P36L10、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分别饲喂9组3重复平均体重为8.59 g的太湖舫鲌冬片鱼种60d,以探讨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蛋白和脂肪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肠道消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鱼摄食蛋白水平为39%和42%的6种饲料(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后,其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体增重率均比摄饲料蛋白水平为36%的3种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的实验组要高(P<0.05),而饲料系数则较低;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时,饲料脂肪水平变化对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摄食蛋白质水平为39%饲料的3个实验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均高于饲料蛋白为36%的3个实验组.饲料同一脂肪水平时,饲料蛋白水平从39%提高到42%对蛋白质沉积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脏体指数(VSI)与饲料脂肪水平(L)呈正相关(VSI=0.223L+4.611,R=0.746,P=0.000);全鱼粗脂肪随饲料蛋白的升高而降低,但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摄食3种低脂肪水平(6%)的饲料(P36L6、P39L6和P42L6)的太湖鲂鲌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摄食其他6种脂肪水平较高(8%和10%)饲料组;摄食3种蛋白水平为36%的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后,太湖鲂鲌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蛋白水平39%和42%的饲料组;太湖舫鲌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不受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能使实验鱼获得良好生长和饲料利用的适宜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9%和6%.过低的饲料蛋白水平和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易导致鱼体脂肪积累过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溴敌隆成品毒饵在北京市东城区的灭鼠效果现场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分别观察和评价 0.005%溴敌隆成品毒饵的适口性和大规模灭鼠后现场灭鼠效果.方法 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用 0.005%溴敌隆成品毒饵对小白鼠进行实验室的有选择摄食试验,选择农贸市场和居民区两类重点场所进行现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 在室内药效试验中,小白鼠于投药后第 3 天时出现死亡,5d内全部死亡,实验室校正死亡率为 100%,小白鼠对 0.005%溴敌隆毒饵的摄食系数为 1.71.在现场灭效试验中,农贸市场和居民区现场校正灭鼠率分别为 85.05%和 87.89%.结论 0.005%溴敌隆成品灭鼠毒饵对实验鼠和家栖鼠类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适口性较好,可以在城市社区和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灭鼠活动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对鳜生长、脱氨及糖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探究谷氨酸(Glu)和α-酮戊二酸(AKG)对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和氨排泄的影响,实验以鳜[初始体重(26.28±0.99)g]为研究材料,将Glu和AKG分别添加到鳜的基础日粮中(添加量2%),进行了60d的养殖实验,前40d等量投喂,后20d饱食投喂.通过设置对照组、Glu组和AKG组,比较了3种不同饲料饲喂下鳜的摄食与氨排泄差异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等量饲喂期间添加Glu、AKG显著提高鳜生长和降低饵料系数,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鳜的体外氨排泄量.在饱食投喂阶段,Glu、AKG组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降低.两个投喂阶段结果都表明,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能显著促进鳜脑中npy表达并抑制poinc表达,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比和特定生长率,增加鱼体体重,促进鱼体生长且降低饲料系数.同时,肝脏中gdh表达及肌肉ampd表达均提高,脱氨代谢供能水平升高,最终导致其氨排泄量升高.此外,饲料中添加Glu和AKG可促进肝脏pepck、g6pase、pk和gk基因表达量增加,糖代谢增强,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均能促进鳜的摄食并降低氨的排泄.研究结果将应用于鳜的低氨排放养殖,并推进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鳜饲料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投喂频率下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鱼粉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30%、60%和90%的鱼粉的四种等氮等脂饲料(D1、D2、D3和D4),设置3个投喂频率(1、2和4次/d).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体重为(14.23±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室外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RE)显著低于D1—D3组,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2和4次/d投喂组(P<0.05).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D1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大口黑鲈血浆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和4次/d组(P<0.05),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投喂1次/d的处理组中,摄食D4饲料组的全鱼粗脂肪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投喂频率下,D4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D2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2次/d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次/d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在摄食不同饲料条件下,投喂2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肌层厚度和绒毛表面积显著高于投喂1次/d,投喂4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隐窝深度显著低于1次/d(P<0.05).综上所述,以2次/d投喂60%替代水平新型蛋白源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鸦葱疱疹膏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观察鸦葱疱疹膏对新西兰兔的长期毒性.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级 10~14 周龄,体重 2.0~2.5 kg新西兰兔 32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鸦葱疱疹膏高剂量组(2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中剂量组(1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低剂量组(0.5 g生药/kg),每组8只.四组均对称脱去脊柱两侧毛,共 150 cm2.各组每周经皮给药 6d,连续用药 4 周,观察记录一般情况.给药 4 周后,每组取 4 只新西兰兔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然后解剖新西兰兔,取其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对脏器及给药局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剩余动物停药饲养恢复 2 周后,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给药 4 周后及停药恢复 2 周后,四组未发现明显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四组一般情况良好,饮水、摄食未见异常,皮毛光泽,活动行为及二便均未见异常;体重均逐渐增加,生长发育良好.鸦葱疱疹膏高、中、低剂量组均未见因药物中毒引起的动物死亡或其他毒副作用.给药 4周后及停药 2周后,四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钾、钠、氯、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血糖,肝脏、心脏、脾、肺、胰腺、肾脏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 4周后及停药 2周后,四组脏器形态、硬度、色泽均未见药物引起异常;各组心脏、肝脏、脾、肺、肾脏、肾上腺、胰腺、脑、胃、睾丸、小肠、直肠、膀胱、胸腺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无异常组织学改变,皮肤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未见水肿、表皮增生、角化等现象.结论 鸦葱疱疹膏长期用药对新西兰兔无明显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不同条件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摄食生物絮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絮凝技术是一项具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和减少养殖污水排放等特点的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已成熟应用于鱼虾的集约化养殖中.旨在探究生物絮凝技术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上的适用情况.从摄食环境(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絮凝浓度3个角度探讨了适宜扣蟹摄食的絮凝水体环境,通过肠道饱满指数以及肠道充塞度来评估摄食差异.结果表明:絮凝浓度达到500~600 mg/L的絮凝即可满足扣蟹摄食;摄食2 h后,扣蟹肠道即可达到饱和;摄食相同时间情况下,絮凝水草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絮凝曝气组和絮凝不曝气组(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都市妊娠期女性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妊娠早、中、晚期女性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成都市4所医院的妊娠早、中、晚期女性各600名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妊娠各期女性饮食行为总体较好,但仍存在偏食、水果和牛奶摄入过多、抽烟与喝酒等不健康饮食行为.营养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家人、朋友和报纸杂志.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孕妇饮食行为受行为意向的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β)为0.301;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意向而影响饮食行为,β值分别为0.131、0.647;孕妇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饮食行为,β=0.226;家庭人均月收入通过影响行为态度而影响饮食行为,β=0.168;母亲文化程度通过影响主观规范而影响饮食行为,β=0.217.结论 妊娠各期女性饮食行为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应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人员的作用,做好孕期饮食相关健康教育,通过改变孕妇及其主要家庭成员饮食相关态度而改变其不健康饮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