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马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 650例(1 65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结果:后囊破裂的原因包括撕囊不当5例(8.8%),水分离不当2例(3.5%),劈核不当10例(17.5%),旋转核不当13例(22.8%),吸附抓核不当10例(17.5%),超声乳化核不当11例(19.3%),吸除皮质不当5例(8.8%),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1例(1.8%)。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多发生于处理核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周围撕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应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治疗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膨胀性白色白内障315例(3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常规撕囊法手术69例(82眼);减张组,采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撕囊手术246例(258眼)。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并发症和撕囊成功率。结果:常规组有13眼(15.85%)晶状体囊裂开,其中1眼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改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2眼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减张组有15眼(5.81%)囊裂开,使用囊剪完成撕囊,未影响超声乳化操作,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减张组撕囊成功率94.19%(243/258),高于常规组的84.15%(69/82)( χ2=8.299, P=0.004)。 结论: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能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高张力和皮质溢出问题,提高撕囊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肩袖部分撕裂(PTRCTs)是成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过肩运动(投掷运动最常见)的年轻人。PTRCTs包括关节侧的部分撕裂、滑囊侧的部分撕裂和腱内撕裂,关节侧撕裂概率是滑囊侧的2~3倍,但腱内撕裂是最常见的类型。PTRCTs的处理方式包括两大类,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PTRCTs患者,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良好的接受意愿,被推荐为PTRCT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文献报道结果也存在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PTRCTs的解剖学、流行病学、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 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 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8例患者年龄(7±4)岁(2~12岁);男性14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均成功夹持于晶状体后囊膜撕开区。术后随访6.0~12.0个月(平均8.4个月)。除1例(2只眼)患者无法配合检查视力外,其余27例(41只眼)中最佳矫正视力<0.1、0.1~<0.3、0.3~<0.5、≥0.5术前分别有17、17、4、3只眼,术后分别有4、4、5、28只眼,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末次随访等效球镜度数为(0.21±0.74)D。3只眼术后1周出现药物相关性高眼压,停用糖皮质激素性眼药后随访眼压正常。随访过程中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均稳定夹持于后囊膜撕开区。全部患者均未发现视轴区混浊,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43- 3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massiv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MIRCT)时LHBT远端切断对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肩关节尸体标本,切断冈上及冈下肌腱构建MIRCT模型,将LHBT转位固定于冈上肌腱大结节足印区内侧缘中点,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转位后根据LHBT远端切断与否分为保留组和切断组,每组4具标本,测量LHBT固定的刚度、极限强度及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MIRCT患者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62.6±7.3)岁(范围46~76岁)。术中LHBT远端保留18例、切断23例。术后观察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术后12个月采用MRI检测重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结构性再撕裂主要指转位LHBT固定失效或撕裂,可伴有部分修补的冈上肌腱再撕裂。结果:生物力学试验中,LHBT保留组的刚度[(54.0±6.6)N/mm]、极限强度[(141.8±15.9)N]、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93.3±12.4)mm]均大于切断组[分别为(25.7±4.2)N/mm、(80.8±8.0)N、(47.4±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5±1.8)个月(范围12~18个月)。术后1年远端保留组及切断组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保留组与切断组的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内旋(椎骨水平)分别为144.3°±15.5°和148.0°±10.3°、145.1°±14.1°和142.3°±11.2°、67.3°±14.4°和62.7°±11.7°、8.3±2.1和7.8±2.5]、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分别为(2.3±1.6)分和(1.5±1.2)分、(88.2±11.4)分和(85.6±9.6)分、(29.3±2.8)分和(31.4±3.5)分、(86.8±11.8)分和(82.6±9.2)分、(92.1±10.1)分和(88.3±8.2)分]及术后结构性失败率(分别为35.2%和3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中LHBT远端保留可获得更强的力学强度,但术后短期未发现LHBT远端切断对功能改善及结构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圆韧带囊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于久行、劳累时发作,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外用膏药未见明显效果。患者门诊X线片示左侧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正常。左侧单髋关节MRI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图1,红色箭头所指为圆韧带,绿色箭头所指为囊肿;图2)。专科检查:Tredelenburg征(-),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股骨滚动试验弱阳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70分,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56分。入院后行关节镜下左髋关节探查清理,见关节内增生,滑膜充血、水肿(图3,箭头示未破裂囊肿镜下观;图4);股骨头及髋臼软骨正常,髋臼上方盂唇撕裂,部分充血、水肿,嵌顿于关节间隙内。髋臼底圆韧带相连部出现一1.5 cm×1.0 cm囊性改变,穿刺针刺破囊肿可见棕色囊液流出,遂行圆韧带囊肿切除、髋关节成形、盂唇缝合术。圆韧带中有痛觉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与本体感觉、疼痛感觉和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圆韧带囊肿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多由损伤所致。术中需将囊壁切除干净,以免囊肿复发。本例患者有反复的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后提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结合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圆韧带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柱内镜下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手术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在脊柱微创外科(MISS)理念的指导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脊柱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该技术利用水介质,通过小切口实现对椎管的减压,并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脊柱内镜下的椎管减压手术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类脊髓高压反应和硬膜外血肿等。部分学者开始探索脊柱内镜机器人技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脊柱内镜治疗LSS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让手术医师充分了解和认识这种手术方式,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对术后后囊浑浊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80例(88眼)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不同倾斜角分为3个组:A组植入前倾角10°的SKY人工晶状体者27例(31眼);B组植入倾角0°的AO人工晶状体者31例(33眼);C组植入后倾角5°的FLEX人工晶状体者22例(24眼)。比较3组术后前房深度、屈光度、后囊浑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深度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89, P=0.378)。术后均未出现Ⅲ级后囊浑浊,术后6个月3组Ⅰ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9.09%(3/33)、8.33%(2/24),Ⅱ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03%(1/33)、8.33%(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屈光度的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2.945, P>0.05);3组撕囊直径和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植入不同倾斜角的人工晶状体(SKY、AO、FLEX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