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与CBL联合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改进和提升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通过回顾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在某院妇产科实习的62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依据入科时间先后分为A,B组.A组为采用传统的PBL+CBL教学方式,B组为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教学方式.分析成绩考核表和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使用spss 27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A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8.68±9.63 分 vs82±7.74 P<0.05;技能 86.14±7.58 分 vs80.12±7.73 分 P<0.05,且 B 组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A组,(97.1%vs 85.7%,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读片会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读片会教学的反馈意见,探讨住院医师读片会的教学效果和提升方向。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计40人。每周一次的读片会上,由2名住院医师分别针对一个病例或一个临床问题进行汇报,督导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全体住院医师进行自由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问卷结果并比较不同年级住院医师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40名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其中一年级14人、二年级13人、三年级13人。对于读片会教学整体满意率为95%(38/40);对读片会举办频率、举办时间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认同率高(分别为85%、85%、100%)。随年级增高,读片会参会频率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P=0.00215)。病例选择方面,相比于肿瘤性疾病和多系统/脏器受累综合征,选择急诊来源病例(95%)、罕见/疑难病例(82.5%)和常见/基础病例(75%)的比例更高。具体地,一年级更倾向于急诊和常见病(26/44,59.1%),二年级对于急诊和疑难罕见病例更感兴趣(24/43,55.8%),三年级对急诊、罕见病、常见基础病、肿瘤性病变和多系统综合征等各类疾病均有学习需求。在各系统性疾病中,相比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5%),更多学员认为读片会教学在妇产科病例(57.5%)和浅表器官病例(37.5%)两方面帮助更大。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读片会对于住院医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分级教学等方面作出改进,适应住院医师培训需求,帮助其提高职业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方法:本横断面研究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形式,对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轮转的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描述CTDI-CV得分,采用SPSS 23.0软件用 t检验、 F检验、趋势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倾向分布情况。 结果:共收集到130份有效问卷。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CTDI-CV总体平均为(235.76±30.73)分,男性得分为(224.40±28.50)分,低于女性的(242.86±30.08)分( P=0.001);“5+3”一体化学生[(244.18±30.33)分]较统招硕士[(232.02±30.32)分]得分高( P=0.037);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4.77±18.97)分]比二年级[(229.21±27.19)分]和一年级[(219.79±37.41)分]得分高,且随年级增加而增加( H=30.34, P<0.000 1)。全部学生寻找真相子维度的平均分为(39.52±6.86)分,是所有子维度中最高的;最低的是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为(28.65±7.23)分。女性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27、0.025、0.031、0.016、0.005、0.013);求知欲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3)。 结论:大多数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呈现多元化或不太倾向于批判性思维。他们愿意寻找真相,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较低。其中,女性、“5+3”一体化和高年级研究生相对更倾向于批判性思维。这些发现突显了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获得及时、有效反馈信息改进和调整教学的过程。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了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在理论框架研究、评价方法探索、教学效果检验、评价体系构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欠缺和对形成性评价的创新性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和总结《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程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开设专业选修课《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经过两轮授课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分别对课程学员和非课程学员进行调查评估。调查项目包括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等方面。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率100%,其中52份(71%)来自于课程学员。83%的课程学员"非常同意"本课程讲授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94%者对学习效果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对授课教师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分别为92%和83%。学习课程后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为"开阔思路"(96%),其次为"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9%)。86%的非课程学员认为需要在现有课程安排中增加本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开阔思路"(76%)、"提高临床应用能力"(81%)和"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1%)的效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都有覆盖,值得继续开展并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提出提升策略,为改进学生学习和调整教师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自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3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417名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总体评分为(3.73±0.28)分,各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评价内容(3.98±0.64)分、评价反馈(3.97±0.55)分、评价主体(3.49±0.86)分、评价方式(3.48±0.76)分;形成性评价效果整体评分为(3.74±0.04)分。结论: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整体实施现状良好,但存在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理解不到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建议从遵循形成性评价理念、多元方法并举、多维主体参与等方面加以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情景模拟与快速读片方法提升放射科颈椎DR教学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快速读片培训方法在放射科颈椎DR检查技术规范化建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检查室情景模拟拍摄颈椎DR片的方法,由两位高年资主管技师从患者核对、曝光条件、体位摆放、胶片打印、检查安全及辐射防护等方面,对低年资技师的不足进行评价指导。每日晨间随意抽取颈椎DR图像进行快速阅片,让初级技师在1 min内快速地浏览完图像并作出质控评价,并由高年资主管技师指出评价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随后通过每位技师的不足及发现的问题整理成颈椎DR检查技术规范手册。随机筛选规范化建立前后年龄18~55岁、行动无异常、无内固定颈椎常规投照患者各200例,规范前为A组、规范后为B组,分别比较A、B两组图像质量、重复投照率。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B组图像质量评分(8.83±0.33)高于A组(8.45±0.30),B组重复投照率(2%)低于A组(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快速读片与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建立适合科室情况的颈椎DR检查技术的规范,有效解决了放射科技术教学抽象化的问题;建立颈椎DR检查技术的规范,让各技师参与规范化建立及培训过程,较快掌握科室工作流程及相应检查技术,在规范化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信息护士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信息护士研究的脉络、前沿及热点,以期为我国信息护士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信息护士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采用HistCite Pro 2.1软件对文献的发表时间、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及高引论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 246篇文献,美国、巴西、加拿大3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在信息护士领域研究处于主导地位。护理管理者信息能力的探索、患者诊疗数据的管理是近5年的研究前沿;结合临床需求参与设计软件、基于信息数据改进护理质量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国外信息护士研究起步早、发展更成熟,我国应借鉴国外信息护士的培养经验,注重学校信息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鼓励临床开展护理信息技能培训,以信息护士能够熟练应用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持护士参与护理信息系统开发,提高信息护士的数据分析能力,全面发挥信息护士的临床价值,从而加速实现临床护理信息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改进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等现象,将"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运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人文关怀、学会学习6个维度入手,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考核工具,最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学闭环。通过课程实施改革、收集反馈和整理资料后,得出根据此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切合及服务于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通识教育需要的多维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