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及密度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枝条数量作为重要的枝条特征因子,对树冠结构特征、树木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负二项分布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混合效应预估模型,又基于负指数模型构建包含水枝的日本落叶松一级枝条密度混合效应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一级枝条数量模型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木的冠长率越大,枝条的数量越多.将最优一级枝条数量基础模型的截距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a2=0.552,均方根误差为7.242.对于一级枝条密度来说,考虑样木水平的混合模型同样降低了模型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枝条的密度随着冠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将最优的一级枝条密度基础模型的截距与着枝深度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模型被确定为最优模型,其Rae=0.792,均方根误差为4.447.本研究构建的日本落叶松枝条数量及密度模型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以提高木材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园城市理念下建成区复合生态廊道识别与空间规划引导: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公园城市理念为建成区多元要素的复合利用提供了新模式,其中,生态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建成区各生态空间之间信息流动和物质交流的主要职能.本研究以兴趣点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 10.2平台上识别沈阳市的生态(混合)空间并将其作为源地,再利用最小阻力模型和引力模型在阻力面上识别高阻力、中阻力和低阻力潜在生态廊道,最后根据潜在廊道分布特征提出空间规划引导策略.结果表明:2017-2022年间,研究区生态(混合)空间数量显著增加,生态阻力面呈向外扩张趋势且核心区阻力持续累积,高阻力和中阻力潜在廊道各增加1条,低阻力潜在廊道增加9条,但存在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生态孤岛现象加剧以及阻力不断累积的问题.从公园城市理念出发,针对潜在廊道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强化复合空间廊道支撑体系的空间规划引导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其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塑料产量的增加和塑料废物管理不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中微塑料(MPs)的数量.MPs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 M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或携带MPs,这些MPs可能对新陈代谢、功能和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它们具有较大的表面积,MPs能够吸附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基于近年来对MPs进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MPs来源与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植物、动物和人体暴露途径、毒性作用与毒理机制,展望了未来MPs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MPs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 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 10 033 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B2 型及C型病变)患者,其中TRA组 9 625 例、dTRA组 408 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 391 例患者.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中资料(包括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等)、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dTRA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TRA组(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P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B2 型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而C型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两组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应用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支架置入数量较多(P均<0.05),两组在SYNTAX积分、指引导管大小、靶病变分布、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比例、介入操作成功率、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RA相比,经dTRA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 119 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结果:119例P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岁,其中男性71例(59.7%).所有患者均成功找到至少1条肾上腺动脉,共获得192条肾上腺动脉,其中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别有20条(10.4%)、40条(20.8%)、132条(68.8%),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的肾上腺动脉分别有82条(42.7%)、72条(37.5%)、38条(19.8%).72.8%(83/114)的左肾上腺动脉和60.3%(47/78)的右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腰椎水平.28.1%(54/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2腰椎水平,4.2%(8/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2胸椎水平.左肾上腺动脉与起源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35.90°~160.07°、27.08°~171.99°、0°~158.70°,右肾上腺动脉与上述起源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 18.43°~172.53°、69.26°~114.62°、12.32°~232.85°.左、右肾上腺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98±0.45)mm和(1.27±0.42)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A患者较为详细的肾上腺动脉放射学解剖特征,作为人体解剖学特征的补充,可为肾上腺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实用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 8 个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2年 12月.检索有关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由 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 16篇文献,其中 15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 3 18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共 1 553例,队列研究样本量 180例,心房颤动累计发生 39例,纳入研究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OR=2.14,95%CI(1.82,2.52),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OR=2.24,95%CI(1.86,2.71),P<0.000 01]与非洲[OR=4.87,95%CI(2.49,9.52),P<0.000 01]人群中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而在欧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无关.心房颤动病人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与幽门螺杆菌阴性者相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MD=-0.33,95%CI(-0.50,-0.17),P<0.000 1],血清 C反应蛋白(CRP)[SMD=2.02,95%CI(0.53,3.50),P=0.008]、同型半胱氨酸(Hcy)[MD=7.77,95%CI(5.43,10.12),P<0.000 01]水平升高.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结论:当前研究证据表明,在亚洲与非洲人群中幽门螺杆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影响血清 HDL-C、CRP、Hcy等相关指标,促进心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引起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赖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染色体分布特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赖草的Cot-1 DNA文库获得大量重复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重复序列对赖草以及近缘物种大赖草和祖先供体物种新麦草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涂染.[结果](1)根据序列及基因组分布特性,赖草Cot-1 DNA可归为串联重复序列、散布重复序列、散布加串联混合重复序列以及未能鉴定类型,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2.4%、45.7%、12.4%和9.5%.(2)串联重复序列TaiI-family、Lt1-6、pTa-535和pSc250在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信号数量存在较大变异,分别为7~20,1~14,17~26,0~24个.(3)10个反转座子序列在所有物种染色体的分布呈现3种方式:在所有染色体上杂交信号集中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间质区;在所有染色体的所有区域都有分布;在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与第1种相同,但是部分染色体端部也有分布.2个LTR/Copia序列仅在赖草染色体上有分布,其他序列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材料间均有分布,但在信号强度以及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态性.[结论]赖草属物种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具有快速进化的特性,支持赖草属物种多倍化过程,并存在散在重复序列向整个核基因组的快速同质化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保存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每组10个标本。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不同保存方法角膜基质透镜细胞死亡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基质透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保存的角膜基质透镜超微结构。结果: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死亡数分别为(53.1±14.2)、(50.8±9.8)、(70.4±13.6)、(172.8±31.7)和(182.8±14.2)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37, P<0.05);DX保存液保存1 d组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透镜死亡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甘油保存1 d组细胞死亡数明显少于甘油保存1周组和甘油保存2周组,甘油保存1周组死亡细胞数明显多于DX保存液保存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基质透镜胶原纤维排列规则;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细胞较完整,甘油保存1 d组角膜基质组织水肿,细胞核裸露,随着甘油保存时间的延长,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变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DX保存液保存1 d组和DX保存液保存1周组角膜基质组织紧密,胶原纤维致密,细胞核完整;甘油保存1周组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结构不完整,甘油保存2周组细胞分布明显稀疏,细胞结构破坏。 结论:人角膜基质透镜用DX保存液保存1周可有效保存角膜基质组织和维持细胞结构。DX保存液对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优于甘油保存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癌症筛查的影响及其方案调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有组织性筛查的国家暂停了结直肠癌筛查服务,这可能会导致癌前病变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延迟,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然而随着疫情的控制,筛查项目的重启,其对结直肠癌发病率及其各分期分布的影响未知。本研究基于荷兰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2018—2020年25家医院所有确诊的55~75岁(当地筛查起止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分析每月总体及各临床分期诊断数量。基于筛查暂停前的发病率推断2020年3—12月的预期发病率,并将其与实际发病率比较,分析结直肠癌筛查活动暂停与重启的影响。结果显示,2020年4—6月结直肠癌总发病率大幅下降,其中Ⅰ期的占比最高(48%),其次是Ⅱ期(23%)和Ⅲ期(23%),Ⅳ期仅占5%。同年5月,当地政府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分阶段重启筛查计划,并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工作量(1.2倍)等措施,实现结直肠癌诊断量的追赶。7月观察到结直肠癌诊断数量增加,10月的实际诊断数量已远超预期。该研究提示,疫情导致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暂停,对结直肠癌总发病率的影响主要在于短期内早期癌的下降,对结直肠癌分期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可能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