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 119 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结果:119例P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岁,其中男性71例(59.7%).所有患者均成功找到至少1条肾上腺动脉,共获得192条肾上腺动脉,其中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别有20条(10.4%)、40条(20.8%)、132条(68.8%),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的肾上腺动脉分别有82条(42.7%)、72条(37.5%)、38条(19.8%).72.8%(83/114)的左肾上腺动脉和60.3%(47/78)的右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腰椎水平.28.1%(54/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2腰椎水平,4.2%(8/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2胸椎水平.左肾上腺动脉与起源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35.90°~160.07°、27.08°~171.99°、0°~158.70°,右肾上腺动脉与上述起源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 18.43°~172.53°、69.26°~114.62°、12.32°~232.85°.左、右肾上腺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98±0.45)mm和(1.27±0.42)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A患者较为详细的肾上腺动脉放射学解剖特征,作为人体解剖学特征的补充,可为肾上腺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实用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obb's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obb'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同一椎体节段内发生的可同时累及皮肤、椎体、脊髓甚至内脏组织的脊柱脊髓血管畸形。Behrenbruch在1890年首次报告了1例脊柱脊髓血管畸形合并相对应的椎体皮肤血管瘤患者,1915年Cobb [1]阐述了同一椎体中皮肤血管瘤与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关联,故后人将之称为Cobb's综合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8月收治了1例累及颈7~胸3椎体节段的Cobb's综合征患者,笔者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介入治疗乳糜胸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乳糜胸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术,并尝试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胸导管直接造影,显示胸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胸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胸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胸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行乳糜胸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与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对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效果比较(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小IT刀组),另外38例行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常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小IT刀组与常规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79, P=0.017),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IT刀组中位插管时间141.5 s,常规组270.0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 268.0, P=0.022)。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51/52)比94.7%(36/38), χ2=0.760, P=0.571]。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5.4%(8/52)比7.9%(3/38), χ2=1.148, P=0.345]、术后胰腺炎发生率[5.8%(3/52)比7.9%(3/38), χ2=0.159, P=0.694]和胆管炎发生率[1.9%(1/52)比5.3%(2/38), χ2=0.760, P=0.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孔。根据操作者熟练程度分层后比较,小IT刀专家组与常规插管专家组间的中位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0 s比258.0 s, Z=276.0, P=0.038),其余各组间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安全、有效,并可能缩短ERCP插管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节性多动脉炎致腹腔血肿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4例结节性多动脉炎(PAN)导致腹腔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4例患者均因为CT发现腹腔血肿,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PAN特征表现:多发动脉瘤、动脉多发狭窄、串珠状改变、血管截断征等;并结合患者的乙型肝炎、高血压病史、肾功能受损、神经痛等;确诊为PAN致腹腔分支动脉瘤破裂导致腹腔血肿。患者经选择性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配合内科治疗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研究认为PAN患者部分以腹腔血肿来诊;介入栓塞治疗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栓塞术前CT判断靶血管,介入选择性栓塞配合内科对症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咯血的临床特征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治疗咯血的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咯血接受SAE治疗的住院患者,术后随访2年,分析咯血的病因,血管造影表现,供血血管、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咯血复发情况。结果:共有1 211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SAE治疗。咯血的主要病因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654例(54.0%),肺结核144例(11.9%),肺恶性肿瘤128例(10.6%),肺部感染116例(9.6%)。血管增粗、迂曲,末梢分支增多紊乱、体动脉-肺循环异常交通、动脉瘤或瘤样扩张为DSA下靶血管的主要病理特征。1 211例患者共栓塞6 540支责任血管,例均栓塞的血管支数为(5.4±3.7)支,其中栓塞支气管动脉(BA)(2.5±1.0)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3.5±2.0)支。SAE总有效率为94.0%(1 138/1 211)。1 026例患者完成随访,208例2年内咯血复发(20.3%)。复发组栓塞的责任血管支数、NBSA支数及其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肺血管介入联合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比例低于未复发组(均 P<0.05)。481例(39.72%)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术后胸背痛385例(31.79%)和发热142例(11.73%)为多见。 结论:成人咯血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BA和NBSA均为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靶血管越复杂,NBSA数量及比例越高,越容易出现咯血复发,SAE是治疗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骨头内动脉走行研究方法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股骨头内动脉走行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以“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血供”“股骨头坏死”“支持带动脉定位”及“femoral neck fracture”“ blood supply of the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location of retinacular arter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21年4月关于股骨头内动脉走行研究方法的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6篇,排除质量低、无法获取全文及内容不相符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38篇(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23篇),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目前用来研究股骨头内动脉走行的方法有灌注对比剂、增强MRI、超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显微灌注三维数字成像等,股骨头内血供主要来源于上、下、前3组支持带动脉,圆韧带动脉也参与股骨头血液的供应,3组支持带动脉在股骨头内彼此交通联结成血管网,分布于骺板上下方,但目前对股骨头内的血供及动脉走行特点仍未达成共识。结论:目前用于股骨头内动脉研究的方法及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学者们对股骨头内的动脉解剖及血供模式有了一些认识,但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尚需更进一步研究股骨头内的动脉解剖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栓塞治疗巨大子宫动静脉畸形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子宫、附件包块10 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轻度痛经,无阴道不规则出血,12年前行剖宫产。体格检查: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不易推动的包块。腹部超声:左侧附件区囊性团块,约5.0 cm×4.4 cm,边界清,左侧宫旁血管扩张;CTA:左侧附件区异常增粗血管影,考虑为子宫动静脉 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见图1。经多学科讨论后行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术中造影证实为巨大UAVM,使用Glubran胶与碘油混合液以及弹簧圈对靶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图2, 3)。术后2个月(图4)和2年盆腔CTA:左髂内动脉远段闭塞,UAVM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呃逆为主诉的心肌梗死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未能明确诊断,而就诊于其他科室,甚至拟行有创操作,在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显著抬高或压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均 ≥ 80%,其中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旋支3例、前降支远端1例,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呃逆均在冠状动脉开通后24 h内停止,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心肌梗死发生时,有时因各种原因,特征性表现不明显,而单纯表现为呃逆,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开拓诊断思路,形成发散性诊断思维,合理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老年患者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CABG术后随访的老年患者30例,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及CTA对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价。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在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意义进行评估。结果:选择性CAG观察到桥血管共82支。(1)动脉桥31支,包括:原位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桥27支,原位右乳内动脉(RIMA)→LAD桥1支,主动脉(AO)→LIMA→LAD 1支,以及AO→桡动脉(RA)→右冠状动脉(RCA)桥2支;(2)大隐静脉桥(SVG)51支,包括:AO→SVG→LAD桥9支、AO→SVG→回旋支(LCX)桥20支,以及AO→SVG→RCA桥22支。其中动脉桥通畅28/31支(90.3%),闭塞3支(9.7%)。静脉桥通畅34/51支(66.7%),狭窄11支(21.6%),闭塞6支(11.8%)。CTA观察到桥血管共87支。以选择性CAG结果为标准,CTA评价桥血管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5.1%、97.6%、和0.93。通畅血管评价时,CTA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6.8%、95.0%、和0.90,在狭窄病变评价时,分别为81.8%、97.2%、和0.79;闭塞病变评价时为100.0%、98.6%、和0.94。结论:256层CTA桥血管检查可准确评价桥血管状况,具备无创、简便易行、低风险等优势,在老年患者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评价中推荐优先选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