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染色体分布特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赖草的Cot-1 DNA文库获得大量重复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重复序列对赖草以及近缘物种大赖草和祖先供体物种新麦草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涂染.[结果](1)根据序列及基因组分布特性,赖草Cot-1 DNA可归为串联重复序列、散布重复序列、散布加串联混合重复序列以及未能鉴定类型,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2.4%、45.7%、12.4%和9.5%.(2)串联重复序列TaiI-family、Lt1-6、pTa-535和pSc250在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信号数量存在较大变异,分别为7~20,1~14,17~26,0~24个.(3)10个反转座子序列在所有物种染色体的分布呈现3种方式:在所有染色体上杂交信号集中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间质区;在所有染色体的所有区域都有分布;在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与第1种相同,但是部分染色体端部也有分布.2个LTR/Copia序列仅在赖草染色体上有分布,其他序列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材料间均有分布,但在信号强度以及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态性.[结论]赖草属物种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具有快速进化的特性,支持赖草属物种多倍化过程,并存在散在重复序列向整个核基因组的快速同质化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2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例无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NB分期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危险分度依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危险度分组标准,所有患儿在确诊NB并确定临床分期后,根据COG危险度分组并进行分层治疗。患儿在治疗完成后采取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21日。结果:11例临床诊断为NB,但颈部、纵隔、后腹膜、盆腔及颅内均未发现原发灶。中位发病年龄为18.5(11.8,27.3)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4例),腹胀(2例),下肢疼痛(2例),乏力纳差(1例),皮肤黄染(1例),发现体表肿物(1例),眼眶青紫(1例)。转移情况为多发骨转移伴骨髓转移(7例),肝转移(3例),背部肌肉转移(1例)。11例均完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升高者占9例;9例完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升高者占8例;7例完成24 h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检测,升高者占5例。根据INSS分期,Ⅳ期9例,Ⅳs期2例。3例未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均死亡,接受治疗的患儿中1例死亡,7例存活至今。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62.3%,其中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88个月。结论:无明显原发灶NB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主要依赖肿瘤转移灶或骨髓转移的病理学检测来确诊,经过规范化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草乌甲素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口服草乌甲素片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法的临床试验,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5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一线用药加巴喷丁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口服草乌甲素片,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主要观察指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好转50%为目标结局,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结局的有效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次要观察指标:治疗第1、2、3、4周及治疗后第8、12周不同时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量表(ID-pain评分、DN4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评分),以评估在口服一线药物基础上,联合草乌甲素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28(7,84)d,有效率为68.3%(28/41);对照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56(14,84)d,有效率为52.9%(18/34)。Cox回归分析显示,口服草乌甲素片的分组因素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HR=2.063,95% CI:1.059~4.018, P<0.05),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的概率是对照组的2.063倍( P<0.05)。同时,病程长组(>6个月)的转归概率仅为病程短组(<6个月)的0.201倍( HR=0.201,95% CI:0.073~0.551, P<0.05)。两组VAS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ID-pain评分、DN4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 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口服草乌甲素片能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治疗效果,在短期3个月内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冬凌草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冬凌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SD雄性大鼠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冬凌草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生物化学指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提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冬凌草能降低ALT、AST活性和减少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H)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调节血脂,显著增加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 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6.95±4.45和2.73±1.07)及mRNA(0.36±0.02和0.21±0.02)明显减少( P<0.05),冬凌草低、中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ARα、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P<0.05)。 结论:冬凌草对大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和肝组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上调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伐尼克兰在戒烟门诊实践中的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伐尼克兰在戒烟门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戒烟门诊就诊、临床资料完整的318例烟草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初诊及后续复诊时接受劝诫、初诊及3个月复诊时监测其呼出气一氧化碳(eCO)浓度,根据是否接受伐尼克兰治疗,分为eCO浓度监测+劝诫组(简称劝诫组,126例)、eCO浓度监测+劝诫+伐尼克兰治疗组(简称伐尼克兰组,192例),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观察戒烟效果,至少连续3个月不吸烟认定为戒烟成功。结果:劝诫组、伐尼克兰组初诊时和3个月复诊时eCO浓度分别为(11.5±4.8)、(11.8±4.3)ppm( t=0.599, P=0.550)和(7.8±3.6)、(7.3±4.3)ppm( t=1.181, P=0.239);两组在3个月随访时的eCO浓度均明显下降( t=7.293、11.920,均 P<0.001)。劝诫组戒烟成功率显著低于伐尼克兰组(28.6%比40.6%; χ2=4.806, P=0.028);劝诫组、伐尼克兰组戒烟成功者3个月复诊时eCO浓度均显著低于初诊时[(3.6±2.4)比(15.5±5.6)ppm、(3.5±2.5)比(13.9±5.1)ppm]( t=17.580、27.180,均 P<0.001)。 结论:在戒烟门诊实践中,伐尼克兰可显著提高戒烟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吸烟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吸烟情况,为此部分特殊人群控烟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整群抽取2022年2~3月云南省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脏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和血液科的2 033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吸烟量、戒烟意愿和Fagerstr?m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由专人在巡回病房时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并整理和分析数据。计算总体、不同性别患者的吸烟率,以及各科室男性患者的吸烟率和戒烟率。比较不同年龄(15~24岁、25~44岁、45~64岁、65~80岁),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婚姻(已婚、其他婚姻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6 000元、>6 000元)和民族(汉族、其他民族)的男性吸烟患者吸烟率、每日吸烟量、戒烟意愿和FTND≥7分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033份,收回有效问卷1 94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其中男1 116例(57.5%),女825例(42.5%)。总体吸烟率为22.4%(435/1 941),其中男性患者吸烟率为38.8%(433/1 116),女性患者吸烟率为0.2%(2/825)。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脏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和血液科男性患者吸烟率37.0%(61/165)、44.1%(112/254)、47.5%(58/112)、43.4%(46/106)、38.6%(44/114)、43.3%(58/134)、31.1%(33/106)、18.3%(21/115),戒烟率分别为51.2%(64/125)、35.3%(61/173)、24.7%(19/77)、19.3%(11/57)、32.3%(21/65)、32.6%(28/86)、57.7%(45/78)、53.3%(21/45)。83.4%(361/433)的男性吸烟患者吸烟量≥10支/d。87.3%(378/433)的男性吸烟患者属于中重度尼古丁依赖,61.0%(264/433)的男性吸烟患者有戒烟意愿。男性患者戒烟率为38.7%(273/706)。不同年龄的内科男性住院患者吸烟率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6, P=0.009)45~64岁年龄段的吸烟率较65~80岁年龄段的吸烟率高(45.1%比28.5%, P<0.01)。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内科男性住院患者吸烟率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69, P<0.001);<3 000元的吸烟率较3 000~6 000元和>6 000元的吸烟率高(90.4%比37.9%、26.1%, P<0.01)。不同年龄、学历、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民族的内科男性住院吸烟患者每日吸烟量≥10支、有戒烟意愿和FTND≥7分的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内科男性住院患者吸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每日吸烟量均高,但戒烟意愿也高。制定控烟策略应重点关注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等收治烟草相关疾病的科室,以及中青年、低收入的内科男性住院吸烟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在老年COPD合并烟草依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与分析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烟草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合并烟草依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比较两组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临床综合症状评分、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观察组的尼古丁依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1、2、3个月的戒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观察组的P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的临床综合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在老年COPD合并烟草依赖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戒烟率,减轻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同时有效地缓解COPD相关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花蛇舌草多糖通过调控STAT3/β-catenin通路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hedyotis diffusa polysaccharide,HDP)调控STAT3/β-catenin通路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依据HDP干预剂量将LSCC TU177细胞分为NC组、HDP-L组、HDP-M组、HDP-H组和HDP-H+Colivelin组。依据HDP注射剂量将Balb/c裸鼠分为M-NC组、M-HDP-L组、M-HDP-M组、M-HDP-H组、M-HDP-H+Colivelin组,每组5只。CCK-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分别检测TU17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U17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atalloproteinases,MMP)-2、MMP-9、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olubility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DP-L组、HDP-M组、HDP-H组、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划痕愈合率及细胞侵袭数目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3.31、339.30、448.13、251.27、451.10, P值均<0.001);与HDP-H组比较,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及细胞侵袭数目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8±0.04)比(0.75±0.06),(24.42±1.23)%比(52.29±2.57)%,(42.69±2.50)%比(24.43±1.18)%,(19.23±1.05)%比(33.78±1.62)%,(21.23±1.12)个比(48.86±2.33)个, P值均<0.001]。与NC组比较,HDP-L组、HDP-M组、HDP-H组、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中PCNA、MMP-2、MMP-9、p-STAT3、β-catenin表达显著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2.57、70.14、57.48、253.92、90.97、181.72, P值均<0.001);与HDP-H组比较,HDP-H+Colivelin组TU177细胞中PCNA、MMP-2、MMP-9、p-STAT3、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Bax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03)比(0.84±0.06),(0.52±0.04)比(0.91±0.08),(0.45±0.04)比(0.79±0.06),(0.16±0.01)比(0.52±0.04),(0.26±0.02)比(0.63±0.06),(1.36±0.14)比(0.69±0.05), P值均<0.001]。与M-NC组比较,M-HDP-L组、M-HDP-M组、M-HDP-H组、M-HDP-H+Colivelin组LSCC肿瘤质量明显降低,且与M-HDP-H组比较,M-HDP-H+Colivelin组肿瘤质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0.68±0.05)比(0.54±0.05)比(0.42±0.03)比(0.28±0.03)比(0.45±0.04), F=65.42, P<0.001]。 结论:HDP可能通过抑制STAT3/β-catenin通路抑制TU17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苹果园花期地表开花植物特征对野生蜂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粉服务是人类社会持续存在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之一,野生蜂作为重要的传粉者易受到气候变化、农业集约化、景观转变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营建传粉昆虫栖息地是一项重要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调控手段.本研究于苹果花期调查北京市昌平区22个苹果园内野生蜂现状和地表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分析野生蜂多样性对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的响应,以期为野生蜂栖息地营建的蜜源植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苹果花期共在研究区捕获野生蜂3517头,分属5科13属49种;调查到与苹果园花期重合的地表开花植物共21种,统计花色5种,花序类型9种;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社会性蜜蜂丰富度与开花植物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丰富度、社会性蜜蜂丰富度、地下筑巢蜜蜂丰富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隧蜂科蜜蜂多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花序类型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与白色花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社会性蜜蜂多度、地上筑巢蜜蜂丰富度与紫色花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不同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筑巢类型野生蜂群落与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暂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苹果园花期果园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提升果园野生蜂多样性,增加紫色花盖度有利于促进切叶蜂科蜜蜂、社会性蜜蜂、地上筑巢蜜蜂的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圣草酚对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反应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圣草酚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增殖、氧化应激反应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HSF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圣草酚低剂量组、圣草酚中剂量组、圣草酚高剂量组、SB-431542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用5.0 ng/mL TGF-β1干预24 h,圣草酚低剂量组、圣草酚中剂量组、圣草酚高剂量组分别用40 μmol/L、80 μmol/L、160 μmol/L圣草酚和5.0 ng/mL TGF-β1同时干预 24 h,SB-431542 组用 10 μmol/L SB-431542 和 5.0 ng/mL TGF-β1 同时干预 24 h.检测各组 HSF 细胞活力、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活性氧簇(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GF-β1、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mRNA表达量及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圣草酚中剂量组HSF的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SF细胞活力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ROS含量增加而SOD 活性降低,TGF-β1、α-SMA、ColⅠ、ColⅢ和MMP2 mRNA 表达量上调,TGF-β1、Smad2、Smad3、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量亦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圣草酚各剂量组和SB-431542组HSF细胞活力降低、ROS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且α-SMA、ColⅠ、ColⅢ、MMP2的mRNA表达量和TGF-β1蛋白表达量下调,圣草酚中剂量组、圣草酚高剂量组和SB-431542组HSF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圣草酚中剂量组及SB-431542组Smad2、Smad3、p-Smad2、p-Smad3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圣草酚低剂量组、圣草酚中剂量组、圣草酚高剂量组HSF细胞活力、α-SMA蛋白表达水平、ROS含量依次降低,SOD活性依次增强,α-SMA、ColⅠ、ColⅢmRNA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结论 圣草酚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TGF-β1/Smad通路的活化,从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1诱导的HSF细胞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