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整合素α vβ 3微泡体内评价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整合素α vβ 3双靶向造影剂(MBD)在体内对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造影剂USphere LA为模板,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以VEGFR2、整合素α vβ 3为靶点的单靶向造影剂及双靶向造影剂。构建人肾脏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共40只,选取其中20只,每只均以任意顺序采用4种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MBN)、VEGFR2单靶向造影剂(MBV)或整合素α vβ 3单靶向造影剂(MBI)及MBD]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另20只裸鼠行抗体阻断试验。所得声像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定量参数:造影前3 min造影剂强度增量(a 1)、峰值减半速度(a 2)、曲线上升斜率(a 3)、灌注时间(t 0)、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爆破前及爆破后10 s的峰值强度(P 1及P 2),以及二者的差值(dTE),比较4种造影剂间及抗体阻断前后各定量参数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CD31、VEGFR2及整合素β 3表达情况。 结果:将MBN、MBV或MBI及MB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单靶向造影剂间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 1、a 3、t 0、TTP、PI及P 2在4种造影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UC、MTT、P1及dTE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 P<0.05),与之相反,参数a 2则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 P<0.05)。比较双靶向造影剂MBD各定量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的差别显示,抗体阻断后a 2快于抗体阻断前( P<0.001),而AUC、MTT、P 1及dTE较抗体阻断前降低(均 P<0.001),其余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人肾细胞癌组织内有明显的CD31、VEGFR2及整合素β 3表达。 结论:以VEGFR2及整合素α vβ 3为靶点的双靶向造影剂在体内对人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有良好的靶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整合素α vβ 3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联合PD-L1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TRT)联合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制备可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 vβ 3的分子探针 177Lu-伊文思蓝(EB)-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并测定其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化纯。建立结肠癌MC38荷瘤鼠模型,进行生物分布及microSPECT显像研究。通过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变化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各组 n=9);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B组( 177Lu-EB-RGD单药治疗,18.5 MBq)、C组(PD-L1抗体单药治疗,10 mg/kg)和D组(联合治疗,18.5 MBq 177Lu-EB-RGD与10 mg/kg PD-L1)荷瘤鼠经治疗后肿瘤微环境(PD-L1 +免疫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各组 n=3)。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77Lu-EB-RGD放射性比活度为(55.85±14.00) GBq/μmol,放化纯大于95%。MicroSPECT显像中, 177Lu-EB-RGD在荷瘤鼠肿瘤中清晰可见,且摄取率高、滞留时间长,注射后24 h肿瘤/肌肉比值达14.87±0.88,而在正常组织摄取及滞留较少;生物分布结果显示,注射后4 h 177Lu-EB-RGD较 177Lu-RGD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肿瘤摄取[(12.00±1.60)和(3.69±0.37)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 t=8.63, P<0.01]。在治疗开始后第6天,A~D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32, P=0.03),在监测时间内,D组平均肿瘤体积最小,治疗效果最好,7/9的荷瘤鼠表现为完全缓解,且未出现肿瘤复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RT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上调,B组与A组PD-L1 +免疫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 +/PD-L1: 2.34%与0.95%,CD11b +/PD-L1:2.41%与0.66%; t值:11.17和8.70,均 P<0.01),而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使C、D组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浸润较A组急剧增加(2.07%与0.26%,2.71%与0.26%; t值:4.10和6.03,均 P<0.05)。 结论:TRT联合免疫治疗可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有望应用于可接受TRT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激素在胎盘发育及局部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激素对胎盘发育有调控作用;甲状腺激素通过细胞核受体及细胞膜受体整合素αVβ3分别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发挥调控血管生成、控制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绒毛外滋养细胞(EVT)的侵袭性等作用;此外,胎盘分布有多种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局部作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流产,而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发生子痫前期和流产的保护因素,这些临床现象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血管生成、增强EVT的侵袭能力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在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简称 99Tc m-3PRGD 2)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诊断效能。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检查的59例RAIR-DTC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为51(28,80)岁。所有患者均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其中22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7例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例在2周内接受了 18F-FDG PET/CT显像)。取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灶长径(TL)、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SUV max的相关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分析RAIR-DTC患者TKI治疗前后sTg水平、SUV max、TL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之间的关系。 结果:59例RAIR-DTC患者的276个病灶被纳入分析,其中TKI治疗前后对比病灶59个。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 (95% CI:90.7%~97.3%)和88.7%(95% CI:77.5%~95.0%)。ROC曲线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为2.7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靶病灶的SUV max与sTg水平、TL均呈正相关( r=0.811、0.635,均 P=0.001)。22例患者经TKI治疗后,RAIR-DTC病灶的SUV max显著降低( t=11.027, 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间呈正相关( r=0.560, P=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的诊断效能与 18F-FDG PET/CT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2, P=0.753)。 结论: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RAIR-D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 18F-FDG PET/CT显像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靶超声微泡评估肾癌生长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整合素α vβ 3双靶超声造影剂评估肾细胞癌(RCC)生长过程中肿瘤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的能力。 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VEGFR/整合素α vβ 3双靶超声造影剂。构建20只人肾脏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用于纵向评价RCC生长过程中靶向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变化情况,该组10只荷瘤鼠均接受2次靶向超声造影检查,2次检查时瘤体最大径分别为5~10 mm、>10~20 mm。第二组分为A、B两个亚组,每组5只荷瘤鼠:A组裸鼠瘤体最大径为5~10 mm,B组最大径为>10~20 mm,荷瘤鼠均行靶向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造影声像图行定量分析后获取以下靶向定量参数:造影前3 min感兴趣区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超声爆破前及爆破后10 s各自峰值强度P 1及P 2,以及P 1与P 2的差值(dTE)。检查结束后获取第二组荷瘤鼠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内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R2、整合素α vβ 3及CD31表达情况,以横向比较各因子在不同大小RCC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靶向载药定量参数与各因子表达量间相关性。 结果:纵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小RCC靶向定量参数AUC及d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瘤体越大,靶向定量参数越小。横向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大小RCC间VEGFR2及整合素α vβ 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D31表达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754)。此外,瘤体最大径与靶向定量参数AUC、dTE、VEGFR2、整合素α vβ 3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s=-0.83、-0.81、-0.70、-0.88,均 P<0.05),AUC与VEGFR2、整合素α vβ 3表达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 rs=0.76、0.72,均 P<0.05),dTE与VEGFR2及整合素α vβ 3表达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 rs=0.81、0.72,均 P<0.05),PI与CD3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s=0.70, P=0.025)。 结论:RCC内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R2及整合素α vβ 3表达量随肿瘤体积增大逐渐减小。VEGFR/整合素α vβ 3介导的靶向超声造影可无创评估RCC内对应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R2及整合素α vβ 3的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8Ga-NOTA-3P-TATE-RGD PET/CT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同时靶向生长抑素受体(SSTR)和整合素α vβ 3的新型双靶点分子探针 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3聚乙二醇-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NOTA-3P-TATE-RGD)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的35例经病理证实的NEN患者[男19例、女16例,中位年龄54(41,61)岁],所有患者在1周内行 68Ga-NOTA-3P-TATE-RGD和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 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DOTATATE) PET/CT显像。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种显像检出的病灶数目、SUV max和肿瘤/本底比值(TBR)的差异。 结果:68Ga-NOTA-3P-TATE-RGD和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检出的病灶总数分别为1 190和1 106个,两者均检出35个原发肿瘤,对淋巴结转移灶[4(1,8)和4(1,8)个; z=-0.45, P=0.655]及骨转移灶[5(2,60)和5(2,66)个; z=-1.11, P=0.244]的检测能力相当,但 68Ga-NOTA-3P-TATE-RGD检出的肝转移灶数量明显多于 68Ga-DOTATATE[(17(6,27)和8(3,26)个; z=-2.31, P=0.021]。肿瘤的 68Ga-DOTATATE摄取程度明显高于 68Ga-NOTA-3P-TATE-RGD摄取[SUV max:15.6(9.9,24.9)和12.7(8.0, 18.4); z=-7.19, P<0.001],但肝转移灶 68Ga-DOTATATE显像明显较 68Ga-NOTA-3P-TATE-RGD显像的TBR低[3.4(1.8,5.5)和6.1(3.8,10.8); z=-7.56, P<0.001]。 结论:68Ga-NOTA-3P-TATE-RGD对NEN肝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优于 68Ga-DOTATATE,而对于其他部位病灶的检出能力与 68Ga-DOTATATE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桥蛋白-整合素ɑνβ3配体受体反应对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透明质酸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干预体外培养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骨桥蛋白(OPN)-整合素ɑνβ3配体受体反应,观察其对软骨细胞透明质酸(H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从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标本中获取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加入1 μg/ml重组人骨桥蛋白(rhOPN)干预;整合素ɑνβ3阻断组先采用整合素ɑνβ3阻断剂GRGDSP peptide(100 μg/ml)干预软骨细胞1 h以阻断OPN-整合素ɑνβ3的结合后再加入1 μg/ml rhOPN进行干预23 h,整合素ɑνβ3同型组先采用整合素ɑνβ3同型剂GRGESP peptide(100 μg/ml)干预软骨细胞1 h后再加入1 μg/ml rhOPN进行干预23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透明质酸合成酶HAS1、HAS2和HAS3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HA水平。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与正常软骨细胞培养后的形态,正常软骨细胞呈多角形,而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伪足增多,形态多不规则。另外,与对照组(1.01±0.10)相比,整合素ɑνβ3阻断组HAS1、HAS2、HAS3 mRNA表达水平[(0.70±0.01)、(0.68±0.05)、(0.55±0.0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整合素ɑνβ3同型组HAS1、HAS2、HAS3 mRNA表达水平[(1.09±0.14)、(0.95±0.06)、(1.04±0.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884.0±7.6)pg/ml]比较,整合素ɑνβ3阻断组HA水平[(578.4±13.8)pg/m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整合素ɑνβ3同型组HA水平[(882.1±10.1)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OPN可以通过与整合素ɑνβ3配体受体反应刺激软骨细胞HAS分泌进而诱导HA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整合素αvβ3靶向放射性药物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增强肿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诊断类放射性核素99m Tc标记的多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及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的PD-L1 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评估99m Tc-RGD在MC38 肿瘤鼠中的分布情况,采用99m Tc-RGD联合抗PD-L1 抗体对MC38 肿瘤鼠模型进行治疗,评价其抗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经99m Tc-RGD诱导后,CT26、MC38、4T1 和B16F10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MC38 肿瘤鼠为模型,对其注射99m Tc-RGD并进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的肿瘤摄取;99m Tc-RGD联合抗PD-L1 抗体治疗MC38 肿瘤鼠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给药剂量和时间窗可对联合治疗效果产生显著影响,18.5 MBq或37 MBq 99m Tc-RGD联合抗PD-L1 抗体在间隔4h时间窗时产生最佳治疗效果.结论 99m Tc-RGD可诱导肿瘤细胞表面PD-L1 表达水平上调,联合抗PD-L1 抗体可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整合素αvβ3、趋化因子受体4和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3、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4、CXCR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及颈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92例SCCH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CCHN、淋巴结转移灶、正常淋巴结以及正常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主要表达于SCCHN的胞质和胞膜,三者在SCCHN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9/92)、82%(75/92)和76%(70/92),在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5/92)、76% (70/92)和65%(60/92).整合素αvβ3、CXCR4在SCCHN原发灶(r=0.813,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541,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整合素αvβ3及CXCR7在SCCHN原发灶(r=0.683,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708,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CXCR4、CXCR7在SCCHN原发灶(r=0.644,P<0.05)和淋巴结转移中(r=0.707,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整合素αvβ3、CXCR4和CXCR7表达的强弱与肿瘤大小(P=0.040、0.001、0.009)、淋巴结转移(P=0.001、0.000、0.000)、有无周围组织侵犯(P=0.046、0.002、0.001)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P=0.097、0.274、0.162)、性别(P=0.103、0.309、0.187)无关.结论 整合素αvβ3、CXCR4、CXCR7在SCCHN原发灶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呈高表达,并与淋巴转移显著相关,三者可能共同促进SCCHN的淋巴结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模拟失重大鼠股动脉整合素αvβ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变化及间断人工重力对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4周模拟失重大鼠股动脉血管整合素 (integrin) αvβ3信号通路重要分子表达和黏着斑 (focal adhesion, FA) 形成的变化及间断人工重力(intermittent artificial gravity,IAG)对抗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组(HU组),间断人工重力组(IAG组)和对照组(CON租).采用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 αvβ3、存在于胞浆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kinase1/2,ERK1/2)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股动脉FAK形成的变化.结果 免疫蛋白印迹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integrin αv、integrinβ3、p-FAK Y397、p-Src Y418和p-ERK1/2的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IAG组大鼠股动脉以上蛋白的表达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K、Src和ERK1/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integrin αvβ3、p-FAK Y397、p-Src Y418和p-ERK1/2的阳性表达较CON组显著减少(P<0.05);而IAG组较HU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FAK、Src和ERK1/2的阳性表达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U组大鼠股动脉的黏着数目较CON组明显减少,而IAG组大鼠股动脉FAK的数目较HU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模拟失重使得股动脉integrin αvβ3以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p-FAK Y397、p-Src Y418和p-ERK1/2的蛋白表达量降低,FAK形成减少,而1 h/d的IAG能逆转这种变化.提示,integrin αvβ3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转导分子可能参与了失重所致的动脉重塑以及IAG对抗作用中的机械力信号转导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