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羌防剂抗流感退热的药效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探讨临床验证有效的新羌防剂(由羌活、防风、荆芥穗等组成)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退热药效机制,对比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与水煎工艺新羌防剂的药效.[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脂多糖(LPS)、干酵母诱发发热大鼠模型,进行新羌防剂抗感染、解热的药效研究;测定荧光素钠浓度分析新羌防剂解热作用与加快肠系膜微循环的关系.[结果]新羌防剂显著改善流感病毒引发的肺部感染及LPS、干酵母感染诱发的动物发热症状,改善干酵母发热动物模型血氧浓度的降低,明显加速肠系膜对荧光素钠的吸收速度.[结论]新羌防剂加速肠系膜微循环对改善实验发热模型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新羌防剂退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水煎工艺及已上市中成药和化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伤寒六书》再造散新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再造散是助阳益气,解表散寒的方剂,笔者通过整理本方古今相关文献,并结合抄方的临床体会,对其进行论述,以飨同道.1 再造散组成及功用再造散载于明代陶节庵《伤寒六书》:"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1]原文记载该方的煎服方法:"水二锺,枣二枚,煎至一锺.槌法,再加炒芍药一撮,煎三沸,温服."再造散的药物绝大多数为温性药,大部分药物味辛、甘.本方之芍药,大部分医家认为是与桂枝合用以起调和营卫之意;而有学者[2-3]认为其应该是赤芍.与桂枝相配可使其凉血治燥不碍汗;王绵之认为补阳气之时应该和血,汗血同源,但赤芍性凉,炒用制其凉性.从组成药物看,再造散功可益气助阳,解表散寒,主治以阳气虚弱为主的病证,颇具少阴、太阳合病之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证治准绳· 类方》治疗目病处方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证治准绳· 类方》治疗目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方剂449首,包含338种药物.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及新方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防风、甘草、当归、黄连、羌活.药性以寒性药物居首,温性药物次之.药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肺、脾、心、胃、肾等经.临床配伍多由祛风类、补益类、清热类、清肝明目类、行气及活血类药物组成.配伍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药物是防风.熵聚类分析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5组,发现新处方14个.结论 《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处方有规律可循,其用药规律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含柴胡中成药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开发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6—12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柴胡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疾病进行深度分析.结果 含柴胡方剂共237首,涉及中药546味,常用药对组合27个,主治疾病有14种,对4种高频疾病"感冒""胁痛""月经失调""眩晕"进行分析.含柴胡方剂治疗感冒的59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疏散风寒药物羌活,祛风药物防风,宣畅气机药物桔梗,清热药物黄芩,调和药物甘草.含柴胡方剂治疗胁痛的45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30%)是逍遥散加减.含柴胡治疗月经失调的方剂有32首,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丹栀逍遥散加川芎、香附.含柴胡方剂治疗眩晕的22首方剂中,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支持度≥40%)为逍遥散清热的黄芩.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柴胡方剂多具有解表、理气、疏肝之作用,功效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柴胡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柴胡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合理开具处方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其临床规范使用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2017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2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02年版《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010年版《外科与骨伤科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中功能主治出现“膝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痹症”“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并采用临床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补充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成药品种及处方,然后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成药处方中使用的药材种类、性味、归经、用药频次及药材组合进行统计,并使用关联规则与熵聚类的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190种中成药,涉及中药289味.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依次为当归(75次)、乳香(55次)、红花(53次)、没药(51次)、牛膝(49次)、羌活(47次)、独活(45次)、防风(45次)、白芷(39次)、川芎(39),药材性味以辛温为主,主归肝脾两经;常用药材组合出现频率排名前5的依次为没药-乳香、乳香-当归、当归-羌活、牛膝-当归、川芎-当归;共挖掘出核心药材组合14个及新方组合7首.结论: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治疗膝骨关节炎中成药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可为临床辨证用药以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Mpro和PLP筛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展迅速,中药在这场防治疫情的战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有大量确有疗效的方剂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传统的抗病毒中药筛选研究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周期,极大地限制了筛选速度.该文基于分子对接进行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的筛选,通过获取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3CL protease,Mpro)和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的晶体结构,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 2009)进行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选择打分值排名前100的成分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并对成分来源中药进行频数统计,挑选命中成分数目较多的中药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Mpro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2 322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紫菀五肽A、川芎嗪、丹酚酸B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生姜、紫菀、三七、川芎、丹参、干姜、瞿麦、大黄、肉苁蓉等;基于PLP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1 294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姜酮酚、白果醇、阿魏酸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党参、羌活、生姜、白果、川芎、瓜蒌、白芍、补骨脂、苦参、三七、当归等.结合文献报道的基于分子对接筛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靶点抑制活性候选中药,该文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将Mpro抑制、PLP抑制和ACE2抑制候选中药针对该疫情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PLP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瓜蒌及ACE2筛选获得的贝母包含于桑贝止嗽散、小陷胸汤之中,有清化热痰之功效,主治痰热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可应用于病毒作用初期外邪闭肺所致的咳嗽微喘等证型;Mpro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大黄佐以PLP筛选获得的瓜蒌,清泻腑气,二者包含于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中,可应用于疾病重症期邪热壅肺、疫毒闭肺以致腑实里结等证型;ACE2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桑叶、金银花及连翘包含于桑菊饮和银翘散中,轻清宣透,可应用于疾病初期温邪犯肺及咳嗽微喘等证型.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审视瑶函》目赤眼病发病气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审视瑶函》目赤眼病发病与用药规律的研究,总结目赤眼病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开拓临床防治新思路,同时从五运六气理论角度研究目赤眼病发病的气候条件.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审视瑶函》治疗目赤眼病的85首方剂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1)经统计《审视瑶函·卷三》共用药187味,出现频次≥15次的中药有14味,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黄芩、甘草、防风.(2)出现频次≥12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1组,位于组合中心的药物分别是甘草、黄芩、川芎.(3)某一药物出现时,另一药物出现的概率>70%的组合有8组,排在前三位的药物组合是桔梗、黄芩,羌活、防风,细辛、防风.(4)关联系数≥0.03的药物组合有8个,排在前三位的药物组合是川芎、茯苓,川芎、前胡,川芎、红花.(5)得出2个潜藏新方,新方l可以用于治疗火热邪气偏胜、风热偏盛所致的疾病,新方2可以治疗火热邪气偏胜所致的疾病.结论 目赤眼病的发病与气候具有一定相关性,用药特点与该病发生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葛根中成药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葛根成方制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葛根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含葛根的成方数据库,利用平台的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图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含葛根的154首方剂中共涉及408味中药,常用药物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茯苓、防风、羌活、黄芩.核心药物组合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冰片-葛根、葛根-赤芍、葛根-甘草、葛根-防风、葛根-羌活.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新方7首.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出葛根的功能主治、证候特点及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疫”病方剂用药规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用药启发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中药配伍的用药启发.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疫”病的中药方剂,筛选中药复方治疗疫证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 2013,SPS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疫”病方剂177首,对古代方剂功效主治分析发现,“疫”病方剂主要用于头痛、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情况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相似,具有参考意义.其中,复方多见于汤、散、丸、丹等剂型;高频中药54味,甘草、半夏、陈皮、白芍、藿香等中药较为常用;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各阶段推荐处方中高频药物的数量分布频率较高;177首方剂含有药物数量集中在4味~11味之间,而方剂中含有高频率药物集中在3味~8味之间;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微寒、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为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9.04%,结果显示以厚朴、藿香、羌活、陈皮、白芷等药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为5类;关联分析共得到34条关联规则,药对以厚朴→甘草、麝香→冰片、白芍→半夏等为常用,三味药组以厚朴+陈皮→甘草,厚朴+苍术→甘草,厚朴+藿香→甘草等为常用.相关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共410个药对,分别为连翘+天花粉(0.75)、雄黄+朱砂(0.72)、玄参+天花粉(0.71)正相关最显著.结论:古代治疗“疫”病多用温、寒,辛、苦、甘味药,从肺脾胃入手,以祛邪扶正为主要治则,多采用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结合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化痰止咳、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解围元薮》内服方剂的用药配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麻风病专著《解围元薮》的内服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治疗麻风用药配伍进行探讨,分析基于辅助系统得到“新方”,为中医麻风病及类麻风症候疾病Ⅰ提供新思路.方法 系统整理《解围元薮》中的所有内服方剂,将治疗中医麻风病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初步得出用药频次、药物归经、组方规律及相应新处方.结果 共录入141首处方,涉及275味中药,其中当归,防风,羌活,荆芥,川芎,白芷,甘草,苦参等使用频次最高,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多属于肝、脾、肺、胃、心经,药性以温和寒为主.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8个.结论 《解围元薮》治疗麻风病的治法强调散寒邪,辨证以脏腑经络为主,治肝为关键,兼顾其他脏腑;治疗以祛风通络、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麻风病治疗用药配伍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其分析结果及所得“新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