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诊断性全身显像周围剂量当量率动态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 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 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 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 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 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 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1)服 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7.30, 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 131I后2、4、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 t=2.29 , P=0.02 ),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TC患者 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 131I后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济舱综合征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济舱综合征(ECS)是指长途旅行者在飞行途中或飞行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下肢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症状,其本质为静脉血栓栓塞症。ECS是长途旅行者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综合征。对非洲地区进行医疗援助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外交事宜。援非医务人员往往需要超过10 h的长途飞行才能到达受援国。因此,提高援非医务人员为代表的长途旅行人群对ECS及其预防策略的认识至关重要,这有利于保障援非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及顺利开展援非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内源性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74岁。因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5 d"于2018年6月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突现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因在国外诊治不便,遂于1 d前回国,至某专科医院急诊就诊,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可疑,眼睑肿胀,前房积脓,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眶蜂窝织炎待排",给予头孢他啶2.0 g和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可乐必妥、托百士滴眼液点眼1次/h,迪可罗眼膏每晚点眼)及散瞳(l%阿托品眼膏点眼2次/d)治疗。患者于外院治疗1 d后,自觉右眼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加重,因病情发展较快,且合并全身疾病,转至我院就诊。既往病史:肝硬化6年,2年前因肝癌行肝切除手术;21个月前因牙齿松动缺损行整牙修复手术;20个月前因右手、双足甲癣行中药化腐清创术。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疾病史,反复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均否认眼部外伤史,其余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阳性发现。全身查体示:神志清,精神稍差,表情较痛苦,体质瘦弱;体温37.0℃,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52 mmHg(1 mmHg=0.133kPa);头颈、胸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肢中部胫骨前区局部红肿,约5 cm×10 cm,触之有痛感,皮温高于周围,表面破溃、结痂、干燥(见图1);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下肢及踝部浮肿色稍红,皮温不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见足癣表现。眼科专科检查示: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无法精确测量,指触大致正常;右眼眶周软组织高度红肿、触痛;右眼睑肿胀且睑裂不能睁开,眼球突出伴眼球运动障碍;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高度水肿,角膜雾状混浊,角膜上皮片状脱落,前房可见黄白色积脓约4 mm,房闪(++),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圆、小,直径1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晶体混浊,余结构窥不清;左眼裸眼视力0.6,前节及眼底未及明显异常;右眼眶压升高(T+2)/左眼眶压正常(Tn)。初步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肝硬化、肝癌术后,收入我院眼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示:血液检查、眼分泌物及皮肤破损处分泌物分别送微生物培养。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5.20×10 9/L(3.50~9.5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40%~75%);淋巴细胞0.48×10 9/L(0.80~4.00/L)、血小板数目68×10 9/L(125~350/L)、血小板百分比10.4%(20.0%~40.0%)、红细胞计数3.15×10 9/L(4.30~5.80/L)以及血红蛋白91 g/L(130~175 g/L)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尿常规示:尿蛋白(++),尿葡萄糖(弱阳)。血生物化学检查示:空腹血糖8.9 mmol/L(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4.0%~6.0%)、白蛋白31 g/L(32~48 g/L)、球蛋白45 g/L(23~35g/L)、白/球蛋白比0.7(1.1~1.9)、肌酐103 μmol/L(55~96)。血培养结果示:无真菌、厌氧菌生长,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来我院就诊前2 d,外院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可能、视网膜脱离可能、脉络膜水肿增厚、球壁水肿(见图2);外院眼眶CT示:右眼睑、眼球壁表面及其周围、视神经前段及眶周弥漫性软组织肿厚,伴泪腺稍肿大。考虑为炎症性病变(见图3)。患者右眼眼内炎诊断明确,考虑眼内炎已快速进展为全眼球炎,同时患者年龄大、全身合并肝硬化且有肝癌手术史,入我院后发现糖尿病,且下肢存在感染灶,若保眼球治疗则感染扩散的风险大,结合患者自身及其家属要求,故在麻醉监护下行右眼球内容物剜出术。术中沿角膜缘做切口后可见晶状体及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液溢出,眼内容物均为脓性物。将色素膜去除干净,注射10 mg/ml万古霉素于巩膜壳内浸泡,5 min后采用37℃大量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眼内容物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感染;敏感抗生素: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等;耐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等。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内源性眼内炎极少见,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曾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红肿伴痛感,未予诊治,肿痛自行有所缓解;就诊7 d前曾同家人至俄罗斯旅行,否认疫区及动物接触史。最终诊断为:右眼内源性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全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左下肢感染,2型糖尿病,肝硬化(代偿期),肝癌术后。右眼眼内容物剜除术后4 d,患者眼部情况及眶周症状明显好转,转至内科住院继续治疗2周。术后2周患者至我科复查(见图4),右眼眶区无肿胀,眼睑无红肿,结膜囊薄壳在位,未见脓性分泌物,结膜无红肿、渗出,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随访3个月全身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11/4
本视频重点介绍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肝外表现及其治疗及预防。过去认为戊型肝炎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但近20年,戊型肝炎在发达国家流行的证据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戊型肝炎发病呈上升态势:欧洲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由2005年的514例增加到2015年的5 617例,总数增加了10倍。2012年至2021年以来我国戊型肝炎病例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型肝炎病例数,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且漏报率可能较高,需引起重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有多个基因型,为重要人畜共患病毒,HEV基因型在人和动物中分布:HEV1和HEV2只感染人,HEV3和HEV4为人畜共患病原体;猪是主要动物宿主,近年来从野猪分离到的HEV株被归为HEV5和HEV6;骆驼HEV则被归分为HEV7和HEV8。HEV广泛存在于常见食物中,HEV是全球流行的食源性病原,家猪,野猪,绵羊,山羊,鹿和兔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是传染来源。即食产品、加工肉制品、牛/羊奶类和贝类等食物的HEV RNA阳性率很高。我国职业相关人群的HEV感染风险较高,我国的荟萃分析显示,职业人群(养猪者、屠宰场、养猪散户和兽医)的HEV IgG血清阳性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63倍,主要型别为HEV4型。与一般人群相比,兔子屠宰场工人患HEV的风险增加了6.9倍,且血清阳性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我国24个城市的HEV血清阳性率的职业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含养殖者)、中年和老年群体和男性HEV感染风险更高。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外表现常见,最常见为胆囊炎、低钾血症与贫血等。急性戊型肝炎合并肝外表现住院时间更长,但临床预后与无肝外表现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批准任何特定药物用于治疗戊型肝炎,临床治疗受限。关于急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大多可完全恢复,急性期应隔离,宜清淡易于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功能治疗,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有研究显示,在如急性肝功能衰蝎严重病例中,使用利巴韦林治疗可获益。有病例报道显示,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减缓进展为肝功能衰竭的速度。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第一线治疗方案。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使1/3慢性戊型肝炎患者体内HEV自动清除;但大多数患者难以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该方法受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可选用,但因耐受性问题,更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推荐疗程为3个月(平均剂量为8.1 mg/kg),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2012年10月,我国在全球率先批准上市戊肝疫苗为预防戊型肝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戊肝疫苗国际化成果:自2012年上市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协助下,国际化进程加快。2017年5月,由挪威政府公益基金资助的首个海外临床试验(预防孕妇戊肝)在孟加拉国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约7万人次的4次随访工作;首个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已于2019年4月启动,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额资助;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首个《关于重组戊肝疫苗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审评技术建议》,2019年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一项临床研究,为4名受试者按照标准接种3剂戊肝疫苗,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戊肝疫苗可诱导显著的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戊肝疫苗诱导的抗体可提供跨基因型保护。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在完成3针接种后,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识别1型、2型、3型、4型HEV衣壳蛋白,对全球范围流行的HEV主要基因型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国内外权威机构推荐戊肝疫苗用于戊型肝炎的预防,对于特殊人群,戊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关于戊肝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回顾分析显示,37例女性在接种戊肝疫苗期间意外怀孕,未发现在怀孕过程中有异常现象发生,其所产婴儿也均健康;65岁以上老年人群按计划接种3针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96.7%(176/182);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HEV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以及老年人等可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30 μg/0.5 ml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另外,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加强宿主动物及相关肉类产品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做好传染源管理,加强戊型肝炎患者的隔离和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情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一例归国旅行者疑似寨卡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我国国际旅行医学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跨境旅行成为传染病传播的桥梁.新世纪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等疫情通过旅行者在全球快速蔓延.旅行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我国起步较晚.本文通过明确旅行医学服务对象,分析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旅行医学发展指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旅行医学:感染病医师责无旁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行,特别是国际旅行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我国公民出国出境旅游人次为1.07亿,2016年增长至1.22亿.出境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最受我国游客欢迎的国家有泰国、日本、印尼、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越南、菲律宾等[1].近年来,选择欧洲、非洲、澳洲作为旅行目的地的人也越来越多.此外,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境外旅行目的地更是遍及世界各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沙空港口岸传染病监测多方位立体模式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长沙空港口岸传染病监测多方位立体模式的运行情况,提升工作效能.方法 对2011-2016年长沙空港口岸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发现有可疑传染病症状的人数与出入境总人数的比例、确诊病例与发现有症状人数的比例,评价多方位立体监测模式的作用.结果 2011-2016年,长沙空港口岸有症状人员的发现率由0.026‰上升至0.262‰,确诊率由0上升至35.41%.体温监测、医学巡查、个人申报和航空公司申报发现的可疑病例数均呈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长沙空港口岸以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为依托,建立以口岸工作人员为主体、强化现场监测排查设施为重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地方医疗机构技术支撑为后盾,联防联控机制为外延的多方位立体监测模式,有效提升了长沙空港口岸传染病防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珠海拱北口岸传染病监测结果及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经珠海拱北口岸入境的人群传染病的检出率和发展趋势,进行相关风险分析,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拱北口岸的入境旅客通过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和主动申报等手段,发现可疑传染病3 631例,采集咽拭子、全血、尿液、肛拭子等样本3 500份,送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呼吸道、消化道和蚊媒传染病病原体检测,阳性者作为检出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收集2015-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疫情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警示通报和防控指导方案,以及澳门地区强制性疾病申报情况,评估拱北口岸的传染病输入风险.结果 2016年拱北口岸检疫发现确诊传染病病例864例,其中法定传染病841例(97.34%),口岸重点监测传染病833例(96.41%),检出最多的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输入地多为中国大陆(69.79%)和澳门地区(18.86%).WHO疫情通报及国家质检总局警示通报显示,传染病高发地区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而澳门和东南亚地区交流密切,使得拱北口岸的传染病输入风险较大.结论 要高度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入境旅客的检疫查验,针对澳门的肠道病毒感染和流行性感冒进行严密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口岸出境人员旅行医学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河南口岸出境人员的旅行医学认知及旅行防病知识需求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按随机抽样,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间自河南口岸出境人员536名.基于德尔菲法设计《国际旅行医学知识问卷》对选取样本现场问卷调查;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以SPSS 22.0软件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 68.5%出境者对于国外旅行罹患疾病或受意外伤害风险认知较高; 62.1% 人担心身体检查不合格被目的国拒绝入境; 84.5%的人渴望从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了解国外防病知识; 70.1%的人表示懂得旅行医学卫生; 60.6%出境者表示会随身携带个人防病药剂或医疗器械,而74.6% 的人表示需要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提供专业防病药剂或医疗器械服务; 52.2%出境者知晓"出国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 71.1% 人对于国际旅行可能罹患疾病有心理认知; 79.7%应答者愿意在归国之际再来保健中心做健康复查.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为旅行医学认知和旅行医学知识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大专及本科学历者对旅行医学认知程度和旅行医学知识需求度是高中及以下应答者的2.179倍(95% CI: 1.334 ~ 3.557) (P<0.05).结论 文化程度较低的旅行群体是普及健康教育重点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