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瘀生新针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皮针法+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MMS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瘀生新针法在ACI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状态、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4.5 h组(n=48)、4.6~6.0 h组(n=70),分别于发病后≤3.0 h、3.0~4.5 h、4.6~6.0 h接受支架取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7、2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治疗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14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及4.6~6.0 h组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ASPECT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3、7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IL-4、hs-CRP和HMGB1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90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RS≤2分占比明显降低(P<0.05),3.0~4.5 h组与4.6~6.0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发病后 ≤3.0 h)进行支架取栓,临床疗效越好,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cy、LDL-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 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3个月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Hcy、LDL-C、Lp-PLA2水平及DWI-ASPECT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ASPECTS评分联合血清Hcy、LDL-C、Lp-PLA2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有35例患者,预后良好组有67例患者.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Hcy、LDL-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DWI-ASPECT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联合Hcy、LDL-C、Lp-PLA2评估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 DWI-ASPECTS 评分、Hcy、LDL-C、Lp-PLA2 单独预测的AUC(Z=3.548、3.316、3.996、4.009,P<0.05).结论 DWI-ASPECTS评分及血清Hcy、LDL-C、Lp-PLA2均对ACI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其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Cav-1、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陷窝蛋白1(Cav-1)与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5 cm 3)、中梗死组(5~10 cm 3)和大梗死组(>10 cm 3),选择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v-1、YKL-40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Cav-1、YKL-40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v-1与YKL-40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析血清Cav-1、YKL-40与预后之间相关性。 结果:不同梗死体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01)。血清Cav-1、YKL-4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r=0.854, P=0.004; r=0.867, 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v-1(以21.78 μg/L为诊断截断值)联合YKL-40(以158.69 ng/ml为诊断截断值)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5.59%,约登指数为0.53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741~0.93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P<0.05),诊断效能最佳。随访8个月和12个月时,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以及mRS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 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呈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患者Trousseau综合征致多个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Trousseau综合征是指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引起的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静脉血栓栓塞、动脉血栓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据报道,Trousseau综合征通常发生于产生黏液的腺癌患者,例如肺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和乳腺癌 [2]。多达15%的肿瘤患者可能会发生脑血管血栓栓塞性事件,常伴有D-二聚体明显升高,影像学通常表现为多个血管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4]。虽然Trousseau综合征累及脑血管并不罕见,但早期识别仍具有挑战性。现报道1例胃癌患者Trousseau综合征致多个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颅多普勒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接受动脉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估神经功能预后,0~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基础疾病、闭塞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桥接治疗情况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后1 d TCD评估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取栓前和取栓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CD对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43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预后良好组23例,预后不良组20例。两组患者经动脉内机械取栓均成功实现血管再通,术中未发生取栓相关并发症;但两组术后1 d TCD评估颅内血管仍显示有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且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较预后良好组更差(血流较差:40.0%比0%,血流欠佳:30.0%比17.4%,血流佳:30.0%比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取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栓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预后不良组术后14 d NIHSS评分仍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10.55±2.93比4.65±1.70, 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例更高(30.0%比4.3%,45.0%比17.4%,均 P<0.05),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更长(min:385.9±96.2比294.5±95.1,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优势比( OR)=9.334,95%可信区间(95% CI)为1.092~79.775, P=0.041〕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 OR=1.016,95% CI为1.006~1.027, P=0.002)与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可预测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 CI为0.620~0.917),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70.0%。 结论:TCD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判断ACI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的神经功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院前预测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院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 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 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761例,均发病在24 h内,NIHSS评分 ≥ 8分;大血管闭塞组228例,非大血管闭塞组533例。两组中的房颤[比值比( OR)5.230,95%可信区间(95% CI)3.400~8.043, P < 0.001]、收缩压(SBP)≤ 170?mmHg( OR 5.181,95% CI 3.327~8.068, P < 0.001)的比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房颤、收缩压 ≤ 170?mmHg与LVO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溶栓联合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穹窿柱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穹窿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在临床上非常罕见 [1]。由于穹窿靠近脑室、体积小且非梗死好发部位,因此其病变很容易被忽略而导致误诊。穹隆柱作为穹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穹隆梗死的主要发病部位。为此,本研究收集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6例急性穹窿柱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期为这类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特征及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分析END的预测因素。方法:随访研究。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桥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早期神经功能未恶化组(NEND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在卒中后1个月、3个月利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量表)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性桥脑梗死后EN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 Z检验,判断END的最佳预测因素。 结果:共纳入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患者113例,男72例,女41例,年龄(62±11)岁,其中END组40例,NEND组73例,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END的发生率为35.4%(40/113)。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15±1.88)分]、梗死灶面积[(2.15±0.39)mm 2]大于NEND组[(4.10±1.63)分、(1.61±0.46)mm 2]( P=0.002、 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 OR=1.393,95% CI:1.017~1.909, P=0.039)、梗死灶面积( OR=11.539,95% CI:3.574~37.255, P<0.001)是END的相关因素,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梗死灶面积(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0.750,特异度0.545)预测END的价值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8,灵敏度0.700,特异度0.589)预测END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 结论: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EN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梗死灶面积较大,且两者对孤立性桥脑梗死后END具有预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