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警示因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通过 t检验、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 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年龄偏大,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Treg细胞比率更高,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 OR=2.375,95% 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 OR=2.846,95% CI: 1.522~5.361)、GCS≤8分( OR=3.431,95% 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 OR=2.173,95% 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 OR=3.871,95% 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卒中后认知障碍预警因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的研究认为,血清微小RNA、氧化应激因子、血清代谢物等生物学标志物,脑小血管病以及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可作为PSCI的预警因子.本文阐述了PSCI警示因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对这些警示因子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意义,并有望为预防和延缓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开启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关节炎疼痛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是导致老年人功能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对膝OA的认识不足、预防及治疗延迟是导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重要原因.疼痛是OA的早期警示信号,也是OA的主要症状,还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由于目前对早期疼痛重视不足,对患者疼痛的原因和机制认识不足,常会导致OA疼痛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病变持续进展,甚至导致患者关节残疾,最终需要进行关节置换.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特点,疼痛的传导与感知,疼痛与骨关节炎病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显示,OA疼痛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它不仅是异常应力和生物学作用下关节的伤害性疼痛,还和局部炎症、外周和中枢神经病变紧密相关,也受多种因素调节(如患者的精神、遗传因素和气候影响等).而且,临床研究强调OA疼痛并不是单一的和固定不变的.疼痛的发生是可以独立于结构改变而存在的,而且在不同患者和不同的特定时间发生程度也不同.本文对OA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利于辅助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探寻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改善治疗效果,对疼痛进行从基础到临床科学地转化研究,有利于将来对OA疼痛患者进行最佳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磷脂酶A 2及细胞因子在肺炎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磷脂酶A 2(PLA 2)及细胞因子(CKs)在肺炎恶化进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结合危重病评分,采用ELISA检测25例肺炎患儿血清PLA 2、CKs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监测患儿脏器功能、血乳酸及动脉血气。 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PLA 2、TNF-α及IL-8含量明显低于伴呼衰组( P<0.05)及伴多衰组( P<0.01);PLA 2与TNF-α、IL-8及血乳酸呈正相关。 结论:PLA 2及CKs相互作用,参与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PLA 2与肺炎病情有关,并可作为早期警示呼衰及多衰发生的实验性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早期筛查模式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第Ⅰ版(BSID Ⅰ)联合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F)筛查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效果,为基层儿保系统开展ASD早期筛查提供临床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参与"0~3岁儿童早期发展风险和异常筛查项目"采用BSID Ⅰ评估的6~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2010年卫生部颁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中婴儿期孤独症警示指标对6~12月龄阳性患儿进行BSID Ⅰ评估.对认知发展指数(MDI)、运动发展指数(PDI)异常(MDI或PDI<80)的婴儿追踪随访,18月龄进行M-CHAT-R/F评估,后由专科医师进一步根据DSM-5进行ASD确诊.结果 纳入研究3096例,警示指标阳性患儿535例,BSID Ⅰ发育异常421例,占13.60%.18月龄时进行M-CHAT-R/F评估阳性共38例,初筛总阳性率为9.97%,最终确诊ASD 16例.将BSID Ⅰ MDI<80作为预测因子,其在ASD组与非ASD组筛查中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1),BSID Ⅰ对ASD筛查的阳性预测值为0.076,联合M-CHAT-R/F阳性预测值可提高至0.42.结论 BSID Ⅰ联合M-CHAT-R/F可提高对婴幼儿ASD筛查的阳性预测值,建议对婴儿期BSID Ⅰ MDI<80的患儿进行18月龄M-CHAT-R/F筛查,为ASD早期筛查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肿瘤心脏病学研究进展与临床药师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整合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两个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目前,抗肿瘤药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仍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尤以蒽环类等化疗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引发的心血管毒性为代表.对抗肿瘤药心血管毒性的一级预防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肿瘤心脏病学学科的进展,基础研究逐渐通过转化医学的形式落实到临床实践,患者的获益不仅局限于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缓解与改善,还包括肿瘤患者基础心血管疾病治疗计划的优化与调整.临床药师在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可以通过减少用药错误、警示药物相互作用、提供药物基因组学信息、治疗药物管理等形式,协助临床团队制定和调整患者的诊疗计划,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诊疗,减毒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