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E2C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UBE2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沉默UBE2C后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数据集,分析肝癌组织中UBE2CmRNA的表达水平,按照肝癌组织中UBE2CmRNA中位表达水平,将所有肝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169)和低表达组(n=205),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选择人肝癌细胞系(HepG2、Huh7和SMMC-7721)和人肝上皮细胞系(THLE-3),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种细胞中UBE2C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HepG2细胞系中根据是否沉默UBE2C,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转NC组和si-UBE2C组.分析UBE2C基因沉默后对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UBE2C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342(3.239,5.635)和0.905(0.587,1.230),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UBE2C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肝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UBE2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266(3.342,5.054)及0905(0.587,1.230),与配对癌旁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UBE2C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肝癌组织UBE2C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85个月和69.38个月,UBE2C mRN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45).T分期(T3/T4)和UBE2C高表达是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于人肝上皮细胞系THLE-3,UBE2C蛋白和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Huh7和SMMC-7721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其中,UBE2C蛋白和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表达最为显著.CCK-8结果显示,在72 h和96 h,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NC组相比,si-UBE2C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空转NC组和si-UBE2C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3.12±3.45)个、(24.33±2.83)个和(10.21±1.14)个,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NC组相比,si-UBE2C组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2C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UBE2C可作为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UBE2C基因沉默后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7(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的RNA-seq数据和临床资料,用于MRPL37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分析.富集分析探讨MRPL37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利用TISID数据库分析MRPL37与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结果:MRPL3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P=0.0041)、N分期(P=0.0053)和TNM分期(P=0.0159)显著相关.富集分析提示,在结直肠癌中,MRPL37主要参与线粒体生理活动、细胞周期、氧化磷酸化等途径.在肿瘤免疫方面,MRPL37表达量的改变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变化相关.MRPL37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P=0.01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成正相关(P=0.0017).结论:MRPL37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未来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及指导精准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归纳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和临床意义、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检测基因和分子标志物、循环肿瘤DNA、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应用,总结规范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中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基因检测,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脂肪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传递信号、发挥向导、诱饵和支架等功能。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可调控参与脂肪形成的一些关键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白色和棕色脂肪的形成。它与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等相关,还参与炎性反应、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过程。LncRNA可作为一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具有潜在且巨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伴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CHE)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形态学上,CHE有复杂的结构,由网状、巢状的网状血管内皮瘤样区域和实性片状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样区域组成,部分还出现梭形细胞血管瘤样、Dabska瘤样及高级别血管肉瘤样区域。免疫表达上,瘤细胞表达CD31、ERG、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2-40灶状阳性,而CD34、嗜铬素粒A、CD56、TFE3、CAMTA1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WWTR1-CAMTA1未见融合信号。随访时间49个月,复发1次,再次手术后辅以放疗,现无症状生存。伴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的CHE更易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形态学上需与其他中间型血管内皮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鉴别,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构成星形胶质细胞内中间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维持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稳定,参与血脑屏障形成,调节突触功能等 [1]。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以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容易被误诊为感染、变性、脱髓鞘、肿瘤或血管疾病。GFAP IgG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淋巴细胞产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生物标志物,其在血清或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阳性能将自身免疫GFAP星形细胞病与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区分开 [2]。笔者现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及其个体化治疗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异质性与超声造影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遗传基础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内不同分子生物状态和表达的多样性对乳腺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超声造影(CE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实时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的检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乳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与CEUS的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望通过无创、便捷的超声检查为术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超声造影剂联合超声可介导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使药物的定点递送和靶向调节成为可能,从而提升了化疗药物的效率。本文就乳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与CEUS的相关性及超声造影剂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衣康酸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衣康酸外源性衍生物4-辛基衣康酸(4-octyl itaconate, 4-O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作用及具体调控机制。方法:采用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OI组、LPS组、4-OI+LPS组和去铁酮(deferiprone, DFP)+LPS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LPS诱导的ALI模型,4-OI治疗组在LPS造模前2 h预先腹腔注射4-OI。造模12 h后处死收集小鼠肺组织并进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染色分别检测肺损伤及胶原沉积程度。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及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统计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胶原沉积增加,肺损伤评分及肺湿干重比明显升高(均 P<0.05),而4-OI治疗明显减轻LPS诱导的ALI。4-OI治疗还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IL-1β[(4.38±0.47) vs. (32.65±4.49)]、IL-6[(3.97±0.64) vs.(12.22±0.91)]、TNF-α[(15.06±2.26) vs. (38.53±2.31)]的mRNA水平。同时,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组织铁水平明显升高,铁死亡标志物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mRNA水平也显著增加(均 P<0.05)。4-OI+LPS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LPS组水平。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及PCR结果进一步表明,LPS组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和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 FTH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OI治疗显著增加Nrf2、GPX4和FTH1水平(均 P<0.05),与DFP发挥出相同的抑制铁死亡作用。 结论:4-OI通过增加Nrf2并上调FTH1和GPX4减轻LPS诱导的ALI,为临床上ALI的防治提供潜在的药物及其理论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二线治疗的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化疗近期总有效率[70.00%(42/60)]高于对照组[3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15, P < 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22.57±3.22)μg/L]、糖蛋白抗原125(CA125)[(48.61±5.42)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211)[(10.61±1.64)μg/L]较对照组[(35.52±4.46)μg/L、(69.64±7.75)U/mL、(14.26±1.95)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23、17.22、11.09,均 P <0.001);观察组CD 3+[(78.31±8.09)%]、CD 4+[(48.63±5.74)%]较对照组[(69.58±7.26)%、(39.82±4.25)%]均明显增高,CD 8+[(22.64±3.82)%]较对照组[(26.77±4.01)%]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2、-9.55、5.77,均 P <0.001);观察组1年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χ 2=4.05, P < 0.05);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机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患者1年生存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环微RNA在监测和预测肿瘤患者化疗反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细胞内微RNA(miRNA)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细胞外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用途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有研究证实某些胞外miRNA的水平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相关。文章从循环中肿瘤特异的胞外miRNA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化疗反应预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体液中miRNA的检测是标志物研究中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但是循环miRNA主要来源于血细胞、内皮细胞及其他一些血流量较高的器官,肿瘤特异的miRNA表达信息容易被掩盖,仍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实验流程和加大样本量来提高相关研究的说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