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1位,2020年约180万例患者死于肺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的发现及相应靶向药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则革新了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治疗策略。TNM分期是包括肺癌在内的实体瘤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期系统,统一的分期方法不仅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共同的学术语言,同时也为疾病的预后判断及后续治疗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随着对肺癌预后因素的深入认识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成熟,肺癌TNM分期不断更新。2023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上,第9版TNM分期向全球公布并预计在2024年1月正式采用。本文就肺癌TNM分期的历史沿革、数据来源、第9版分期的主要变化及局限性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且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时大多已属于晚期,治疗手段缺乏。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近年来液体活组织检查、胰抑素、生长抑素受体功能显像等为早期诊断和监测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治疗方面靶向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依维莫司、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特罗司他乙酯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凡替尼的研究,为改善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带来新的突破。文章对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癌外科综合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极具中国特色。食管癌治疗目前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诊断与治疗模式。随着微创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食管癌手术诊断与治疗理念不断更新,特别是机器人手术在食管外科的应用,淋巴结清扫质量不断提高,全腔镜下腔内吻合技术日趋成熟。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以新辅助治疗为主的诊断与治疗模式逐渐被广大国内学者接受。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以食管外科技术、食管外科理念及食管外科诊断与治疗模式为主题,回顾归纳食管癌外科综合治疗的近年最新进展,旨在为食管癌外科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应用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20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综合治疗新格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外科手术是肝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式。我国中晚期肝癌比例高,初诊时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随着新型治疗药物的问世和治疗理念的更新,肝癌综合治疗进入全新时代。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系统治疗,以介入、放疗为代表的非手术局部治疗,以及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的联合,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带来希望。笔者回顾既往研究,总结团队诊断与治疗经验,系统阐述靶向、免疫治疗时代以外科治疗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博格达吐鲁番兽(二齿兽类)的骨骼学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吐鲁番兽(Turfanodon)是一类生活在二叠纪晚期的二齿兽类,曾广泛分布在新疆至华北一带.目前该属下建立有两个种——博格达种(T.bogdaensis)与九峰种(T.jiufengensis).两个种都具有相对完整的头骨材料,但只有九峰种报道了下颌及头后骨骼材料.一批产自新疆吐鲁番地区,可以归入到博格达吐鲁番兽的新材料,具有一系列可以明显区别于九峰种的特征,包括头骨的鼻吻部侧面平坦,下颌齿骨侧架成肿突状,以及股骨头为近半球状.吐鲁番兽属的鉴别特征也有更新,包括眼框周缘平坦,两条翼骨前支上的嵴向后汇聚,以及一个可能的自有衍征:肩胛骨上参与塑造乌喙孔的凹缺很大.吐鲁番兽腭部的中嵴两侧发育有副嵴,这一特征区别于除肌龙兽(Myosaurus)、掘铁兽(Kembawacela)和水龙兽(Lystrosaurus)外的其他二齿兽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天津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200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进行复查,2021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 m2,出土石制品158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块等.剥片采用锤击和砸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边刮器、凹缺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等,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根据地层堆积以及石制品面貌判断,该地点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另外,在该地点的第6文化层出土了 1件研磨类石器,这件具有磨光痕迹的砺石为东亚地区研磨类石器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显示了中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与欧亚大陆的紧密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辽宁大连骆驼山早更新世巨副驼头骨化石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扩散到旧大陆的骆驼只有一个族(Camelini)的两个属:副驼(Paracamelus)和骆驼(Camelus).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化石骆驼,一直被认为是起源于北美的Megatylopus之类的大型骆驼,然后扩散到旧大陆其他地区,最后演化成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及双峰驼(C.bactrianus).但也有学者认为骆驼属起源于非洲.最近在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第四纪堆积剖面的第4层中出土了一些骆驼化石,其中1件破损的头骨和带有两枚下臼齿的残破下颌骨经研究被归入巨副驼.根据对巨副驼及其他副驼种的地理及年代分布的研究,巨副驼的直接祖先应该类似于晚上新世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体型稍小的阿氏副驼(P.alexejevi)或相似类型.大连出产的巨副驼在形态及大小上与诺氏驼接近,但其齿列长度略大于诺氏驼且明显大于野生双峰驼(C.ferus)及单峰驼(C.dromedarius).而巨副驼与诺氏驼在地理分布上的重叠范围较大,时代分布上呈先后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巨副驼是诺氏驼的直接祖先,巨副驼在中更新世晚期通过P3收缩或简化及p3消失而演化成诺氏驼.综合化石层位的古地磁测年及花粉分析结果判断,巨副驼在早更新世的1.1~1.52 Ma期间栖息在大连半岛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蒙古国中部察干图鲁特河谷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北部扩散路线的新证据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2.7万年前.本文对巴彦洪格尔省北部Galuut区TsagaanTuruut河谷6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与遗迹进行了考古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遗址的剥片技术主要基于盘状石核和棱柱状石叶石核,新发现的这些遗址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蒙古国中部以及更大的中亚地区史前史的了解.对这6处遗址的石制品组合分析表明,这些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具有文化的连续性,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尖状器与大型两面器.Tsagaan-Baast谷地中从石器样本层位下出土的骨样本的14C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不晚于距今43500年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