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慧医疗健康中国"MMC首届智慧慢病管理院长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众所周知,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已进入慢病高负担期,特别是肥胖和糖尿病。以糖尿病为例,目前中国约有1.41亿名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推动有效的慢病管理已迫在眉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面向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管理的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基于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的发展背景,论述了面向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智能化监测、评估和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智能健康管理技术的监测、评估和干预技术的种类、典型应用及效果等。从社区老年人认知健康管理的角度,提出利用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创新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管理模式,提高智慧健康技术在认知障碍老年人中的接受度,并且提供构建面向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智慧友好社区等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病专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深化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变革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依托于疾病管理单元及5G智慧诊断随访系统、新型远程多学科诊疗平台、慢性病专病健联体管理体系,以肺结节及肺癌诊治为试点病种,通过主动干预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更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实践规范,探索构建慢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医院诊疗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深圳市立足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实际,聚焦职业化、专业化,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该路径包括严格的培训对象遴选程序、分层分类的课程模块设置、培训课程项目化组织实施以及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课程模块设置为"5+4"体系,包括5个长期定制课程模块加4个短期专题课程模块,前者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治理、政策法规、医学人文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后者包括领导力、学科建设、智慧医院以及国际化医疗。深圳市面向全市公立医院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出20名培训对象,于2020年举办首期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班,累计进行336学时的系统培训。学员对长期定制课程5个模块授课内容和师资水平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排序依次为现代医院管理(9.79分)、政策法规(9.75分)、政府治理(9.74分)、党的建设(9.67分)和医学人文(9.64分),学员积分制考核得分为(107.2±10.9)分。该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国内的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慧医学时代微创外科的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肿瘤根治术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随着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手术的便捷性和精准度得到显著提升,微创外科的发展已步入高位平台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已逐步进入智慧医学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入将为微创外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笔者结合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估规划、术中监测预警、术后综合管理等关键环节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同时,笔者还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创新技术进一步促进医疗教育改革,并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进行展望。在智慧医疗时代,微创外科的发展应遵循“大胆创新,小心实践”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不断促进医工学科交叉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临床转化,确保微创外科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福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IT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在智慧化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已逐渐渗透到各医疗领域,健康信息技术(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以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安全和效率为目标,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方面 [1,2]。AI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急诊医护人员人为错误及患者诊治时间和运作成本,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及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 [3]。急诊预检分诊是急危重症患者得以早期识别救治的关键,分诊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等级科学分诊,预检出急危重症和潜在危重症患者并尽快安排就诊或抢救 [4,5]。但急诊病种复杂且危重患者较多,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预检分诊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6]。为满足特殊时期的临床需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本科与信息科等技术人员基于HIT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急诊预检分诊平台进行了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代谢组学的健康行为生物标志物筛选与智慧化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健康行为是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健康相关的行动。包括平衡膳食、积极锻炼、充足睡眠等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代谢组学技术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代谢产物反映人体的代谢变化,对实现个性化健康检测、推动智慧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等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代谢组学在饮食、运动、睡眠、环境和心理5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代谢组学在智慧化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提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肿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需要创建符合中国国情及时代特色的肿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全面加强肿瘤全链条防控体系建设,将肿瘤防治阵线转移到癌前周期,实现对肿瘤患者的精准筛查、定期随访、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及康复随访的全周期管理;全方位跨学科协作,加强对患者伴随疾病的管理,促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全面布局肿瘤大数据及智慧医疗,推进互联网门诊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三级联动的安宁疗护模式,解决医疗资源短缺及医疗同质性差等一系列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共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最终试验组86例、对照组82例完成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试验组给予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淋巴水肿认知水平、预防行为、淋巴水肿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淋巴水肿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方法、总体知晓率分别为82.56%(71/86)、84.88%(73/86)、83.72%(72/86)、83.72%(72/86)、83.72%(72/86),对照组分别为67.07%(55/82)、70.73%(58/82)、68.29%(56/82)、69.51%(57/82)、70.73%(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46~5.508, P<0.05)。试验组随访6个月皮肤护理、生活方式、避免上肢压迫、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总分分别为(9.54 ± 1.04)、(30.45 ± 2.45)、(9.35 ± 1.08)、(58.92 ± 8.20)分,对照组分别为(8.12 ± 1.32)、(8.12 ± 1.32)、(8.74 ± 1.14)、(53.45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561~7.764, P<0.01)。试验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9.30%(8/86),对照组为23.17%(19/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985, 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5.35%(82/86),对照组为82.93%(6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771, P<0.01)。 结论: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认知水平,促进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养成,减少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