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科手术复杂而精细。骨科导航系统的开发旨在通过分析术前、术中和术后数据,提供增强现实的三维可视化环境,提高治疗效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临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骨科术中导航系统中。人工智能与器械设备、成像技术相结合,增强了骨科医生的可视化能力,使他们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实时反馈和指导,进而提供最佳临床决策。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还能提高手术的可重复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配准、实时跟踪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对目前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4年AUA年会结石相关热点及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2024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AUA)中,泌尿系结石领域涉及了基础研究、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众多方向,多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也在大会上揭晓,影像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在结石诊疗领域进一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研究,机器人辅助下的外科手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因其具备微创、精确、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愈加广泛。而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尚处于研究阶段,与之相结合的手术导航系统、混合现实系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仍有不足之处。该文就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加以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时代的智能神经外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十余年来,智能神经外科已逐步进入轨道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手术导航与机器人等多个研发版块已初步发展成熟,相关应用已覆盖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手术辅助、预后评估、模拟教学等多种场景,但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脑计划的开局之年,全面、理性、客观地回顾智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审视相关成果的应用现状及风险,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外科诊疗新技术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外科领域临床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从精细手术到个体医疗,从分子可视化到数字智能化,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到恢复神经功能,不断涌现的新发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器械拓宽了诊疗窗口,提升了治疗效能,也给神经外科医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神经影像、神经导航、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出发,围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神经损伤与神经修复等多个亚专科的实际临床问题,详细总结了影像技术创新应用、精细手术发展、个体化神经功能替代治疗及多维信息数字化等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周围型肺癌非外科治疗的现状及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世界癌症第一位。由于胸部CT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建议的实施,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由于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或拒绝手术等原因,还需要其他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疗和经皮热消融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随着支气管镜腔内超声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电磁导航技术和人工智能气管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下消融技术将成为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在腹腔镜复杂性肝切除术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数字医学在我国已走过20余年历程,虚拟现实、增强与混合现实等数字智能化技术逐步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使传统手术方式逐步向数字智能化手术转变,由此带来了数字智能化外科的新时代。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等,组织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详细地介绍了增强与混合现实导航肝切除术的原理、流程及关键要点,以更好地规范和推广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腹腔镜肝段、亚肝段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腹腔镜手术实时融合交互投影,吲哚菁绿分子影像技术通过对肿瘤识别和定位目标肝段,实现了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使肝脏外科疾病由传统经验性诊治模式向数字智能化诊治模式转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对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吲哚菁绿分子影像导航腹腔镜肝段、亚肝段切除术的优势、流程及要点进行介绍,以使该技术的应用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便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可视化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智能可视化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智能可视化系统导航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Tile C1型骨盆患者12例(可视化组),男8例、女4例,年龄(43.08±16.93)岁(范围21~72岁)。按照1∶2的比例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配对,选择同期接受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24例(透视辅助组)作为对照。男15例、女9例,年龄(45.75±11.69)岁(范围32~7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数量、术中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及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基于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根据Lonstein评价标准计算螺钉切出率,采用Brooker分级评价术后异位骨化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4.7)个月(范围12~30个月)。可视化组手术时间为(110.67±44.8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24.42±9.94)次、导针钻孔次数为(7.33±4.70)次,低于透视辅助组的(145.00±48.51) min、(75.75±29.47)次、(13.92±5.7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可视化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89.08±3.89)分,优良率为100%(12/12);透视辅助组为(74.00±10.71)分,优良率为79%(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3, P<0.001)。可视化组Matta分级优良率为92%(11/12),透视辅助组为79%(19/24),差异无统计学意( χ2=2.93, P=0.403)。可视化组螺钉切出率为17%(2/12)、异位骨化率为8%(1/12),低于透视辅助组的71%(17/24)和13%(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76, P=0.021; χ2=31.71, P<0.001)。 结论:智能可视化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C1骨盆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好,螺钉切出率和异位骨化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视化智能辅助髋臼镜像重建技术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镜像重建理念在可视化智能辅助系统(visual treatment solution,VTS)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接受初次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67例。按旋转中心重建位置不同进行术前规划及手术,依照对侧正常关节旋转中心重建(镜像组)37例,男8例、女29例,年龄为(40.9±13.1)岁;选取骨量丰富区域直接高位重建(高位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为(38.3±11.1)岁。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患侧与健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组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分别为(113.9±22.9)min、(287.8±181.6)ml、(12.8±1.8)个月,高位组分别为(118.0±26.2)min、(293.3±125.8)ml、(13.7±2.3)个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镜像组术后12个月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16.1±3.8)、(17.7±5.2)、(34.4±5.1)mm,与健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84.3±6.3)、(9.4±2.5)分,较术前的(32.3±5.3)、(76.9±5.4)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22, P<0.001; t=64.486, P<0.001);高位组患侧旋转中心高度、大转子高度及股骨偏距分别为(27.9±3.7)、(25.4±7.9)、(35.4±6.2)mm,较健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06, P<0.001; t=-6.494, P<0.001; t=-2.555, P=0.016);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79.5±4.9)、(13.9±3.3)分,较术前的(30.9±4.8)、(78.7±5.3)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339, P<0.001; t=64.375, P<0.001)。镜像组与高位组术前HHS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4, P=0.001; t=-6.315, P<0.001)。至末次随访所有假体与组件均稳定在位,无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二次手术。 结论:与高位重建相比,VTS导航辅助THA的单侧CroweⅡ、Ⅲ型DDH患者镜像重建术后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短期临床与影像学结果,镜像重建技术有助于实现THA术后恢复原生关节解剖结构与功能状态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