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及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身对照病例系列设计在儿童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国家免疫规划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减少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简便、有效的措施。虽然疫苗上市前经历了Ⅰ~Ⅲ期临床试验,但由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的局限,很多不良反应在疫苗上市前无法获知。所以在疫苗上市后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安全性主动监测就显得尤为必要。自身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SCCS)设计是一种常见的主动监测方法。SCCS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该方法主要用于疫苗的安全性研究。SCCS通过仅含有病例(发生目标结局的患者)的数据来探索随时间变化的暴露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由于SCCS中只纳入了病例,所以无法获得绝对发生率,继而无法获得队列研究的结局指标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同时也不能获得病例对照研究的结局指标比值比。通过对比同一个体在风险期和对照期的事件发生数,SCCS 可以获得相对发生率(relative incidence,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长效中和抗体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对全球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随着研究进展,中和抗体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而被应用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其中,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TIXA/CILGA)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COVID-19暴露前预防(PrEP)的长效中和抗体组合。该药所含的2种抗体可通过协同作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受体结合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结合,有效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TIXA/CILGA应用于COVID-19 PrEP及部分人群的暴露后预防(PEP)可显著降低有症状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作为COVID-19的治疗选择。目前,体外中和试验及临床研究数据还发现,TIXA/CILGA对多种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型保留了中和活性,且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具有预防潜能。COVID-19中和抗体虽不能替代疫苗,但仍在多种情况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狂犬病暴露前预防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狂犬病暴露前预防又称狂犬病暴露前免疫预防,是指在发生狂犬病暴露前,对有感染狂犬病风险的个体进行预防性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是狂犬病预防的重要策略之一。狂犬病暴露前预防通过预先建立免疫屏障以及加强疫苗接种后的记忆免疫反应,可减少个体罹患狂犬病的风险,并降低暴露后处置的花费。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认识相对不足的现状,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遵循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的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指南和共识,结合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本共识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的概念和意义、免疫程序等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狂犬病暴露前预防策略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暴露前预防的认识,提高我国狂犬病病毒高暴露风险人群的暴露前预防普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研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其与住院时间延长、术后死亡和总体不良结局相关。尽管目前在降低SSI发生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其仍然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且治疗成本高昂的手术并发症。SSI通常在手术时由患者自身菌群中的病原体引起,其发生取决于暴露的细菌和宿主控制手术伤口细菌污染的能力。SSI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先天免疫力、放化疗史以及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史、吸烟史等;与手术相关的手术时间、手术技术、麻醉方式和切除方式[开放和(或)腔镜]有关。但是SSI可以预防,这包括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皮肤消毒、营养干预、血糖控制等;术中预防包括患者体温控制、高氧、切口和腹腔冲洗和闭合;术后伤口保护器以及敷料的使用。笔者查阅文献发现SSI预防措施的相关指南意见并不一致,建议关于这些预防策略的采纳应该根据医疗机构和外科医师的偏好采用规范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于食物过敏早期预防几个问题的答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来自免疫、儿童保健、消化4位不同专业的专家,对2019年“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食物过敏早期预防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食物过敏的免疫学机制是Th2细胞功能亢进,目前预防的趋势是以积极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代替被动避免过敏原暴露。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早期过敏原小剂量暴露、补充益生元,益生菌和共生元,补充免疫耐受性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1年年底正式发布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是基于我国临床实践和中国人群相关研究数据,并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在前四版的基础上更新修订而成。2021版指南建议抗病毒治疗(ART)启动之前进行HIV耐药检测;强调HIV载量检测在HIV感染诊断和ART启动及随访中的重要性;更新艾滋病机会感染诊断技术进展、ART时机与方案、以及机会感染预防;倡导早期快速启动ART的理念,突出了整合酶抑制剂及单片复合制剂在ART中的价值和优势,首次将多替拉韦+拉米夫定二联方案写入推荐的ART方案中,增加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病毒药物作为ART备选方案选择;首次对暴露前预防(PrEP)的实施和随访进行规范;细化了HIV全程管理的五个环节和实施流程,体现了HIV关怀与其他慢病服务和管理的连接。此版指南的更新修订体现了我国在艾滋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纯男方HIV阳性夫妇的自然备孕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长期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不但显著地改善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男性的生存预期,而且明显降低了性接触传染的风险性。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和易孕期定时精准合房,明显提高了HIV非感染女性伴侣对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效果,已经证明是单纯男方HIV阳性夫妇自然受孕的有效方式。利用HIV感染男性的处理后的精子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目前并没有发现女方或子代的感染,是单纯男方HIV阳性夫妇在生殖能力下降时的首选治疗手段。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与生育愿望不能被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消除人间狂犬病的前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07年以来,中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持续下降,中国已经进入消除人间狂犬病的攻坚阶段。中国将控制犬间狂犬病作为人间狂犬病防控的首要工作,实施监测围堵策略,同时着力提高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的规范化水平。中国狂犬病免疫制剂的产能充足,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制品保障条件。然而,中国犬只管理问题突出,不仅影响犬只免疫工作,也使得犬伤数量居高不下,导致人狂犬病PEP花费巨大。中国在开发更加廉价而高效的狂犬病疫苗方面相对滞后,而这类疫苗有助于更多狂犬病暴露者获得PEP。在中国的狂犬病防控工作中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中国实现203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的前景是可期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