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两种市售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adsorbed tetanus vaccine)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2021年4月—10月在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物致伤科招募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的 11周岁以上就诊患者 741例.患者自主选择接种两种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中的一种,A组293例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A(不含硫柳汞),B组448例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B(含硫柳汞).比较两组预防接种后的不良事件(AEs)情况.结果 A组、B组中分别有29例、22例发生AEs,AEs发生率分别为9.90%(29/293)、4.91%(22/44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09).不同年龄人群中,≥61岁人群在A组、B组的AEs发生率分别为6.67%(3/45)、0.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36).不同AEs类型中,疼痛在A组、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85%(23/293)、3.57%(16/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11).在AEs持续时间方面,症状出现时间<24 h的患者在A组、B组AEs发生者中分别占 44.83%(13/29)、72.72%(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结论 不同成分的吸附破伤风疫苗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但是AEs表现存在差异,A组人群的AEs发生率高于B组,但症状持续时间少于B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关于〈中国眼外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共识(2019年)〉一文的商榷》的回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针对《关于〈中国眼外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共识(2019年)〉一文的商榷》中提出的有关《中国眼外伤急诊救治规范专家共识(2019年)》中眼外伤后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的商榷意见进行答复,以期帮助更多眼科医师加深认识和理解,促进我国眼外伤急诊救治的规范化。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17-4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最主要类型。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外伤后破伤风、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组制定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专家共识,本共识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介绍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破伤风主动和被动免疫制剂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及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基本要求,以指导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国时期分娩消毒观念对产婆形象的重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清末民初西方产科学传入中国,其中分娩消毒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民国时期的中国妇婴死亡率较高,大部分是由产褥热与新生儿破伤风而导致,因此中国传统的接生人员(产婆)被认为是“肮脏”的。为了改善妇婴健康状况,民国政府大力发展助产事业,并将产婆纳入到助产教育之中加强相关教育。在推广新法接生、普及分娩消毒观念时,接生篮的使用降低了妇婴死亡率,进而使产婆形象有所改善。同时,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产婆在家庭助产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 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 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深圳市南山区495名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方法:于2019年1—3月,以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495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孕妇各抗体水平差异。结果:孕妇年龄为(29.23±4.08)岁。百日咳的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 M( P25, P75)为2.589(1.172,4.953)IU/ml,1.01%(5名)的孕妇百日咳抗体浓度≥40 IU/ml,75.15%(372名)的孕妇百日咳抗体浓度<5 IU/ml。孕妇白喉GMC值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24(0.009,0.065)IU/ml、72.53%(359名),破伤风GMC值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14(0.006,0.034)IU/ml、53.74%(266名);不同特征孕妇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以及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孕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保护自身免受疾病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22年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8—2022年18岁以上人群成人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全省预防接种单位数据及2018—2022年间18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信息个案,描述性分析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分布和成人接种疫苗品种,计算接种总量及接种率。结果: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提供成人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3 948家,每万人拥有成人预防接种门诊0.36家。2018—2022年,开展了人用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YW13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戊型肝炎疫苗(HepE)、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破伤风疫苗(TV)、流行性出血热(HF)疫苗共计11类成人疫苗的接种,接种总量为4 005.69万剂,平均0.1剂/(人·年);RabV、InfV、HPV疫苗分别占接种总量的31.48%、22.57%和15.93%。2018—2022年,成人疫苗年均增长率为56.55%;RabV 和TV5年累计接种剂次分别为15.90剂/100人和0.21剂/100人;InfV年均接种率为2.28%;HPV疫苗、HepB、PPV23、RZV累计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2.44%、1.61%、0.52%和0.17%。20~<30岁年龄组RabV和TV 5年累计接种剂次为29.19剂/100人和0.43剂/100人;70~<80岁年龄组InfV和 PPV23接种率分为9.08%和1.27%;50~<60岁年龄组RZV接种率为0.11%;20~<30岁年龄组HPV疫苗接种率为18.09%;18~19岁年龄组HepB、MenACYW135、MMR、HEV接种率分为6.21%、9.55%、2.65%和2.83%。结论: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品种较少,普及面窄,接种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形势严峻,强化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的主动免疫是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的关键。通过破伤风抗体(TAB)检测可以明确个体的TTCV免疫状态,从而正确实施TTCV主动免疫。国外对TAB检测技术的研究呈现停滞状态,而国内有现实的TAB检测需求,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仍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收集国内也相对有限的TAB检测技术资料,对国内应用和发展的小鼠毒素中和试验(MTNT)、间接血凝法(IHA)、凝胶双向扩散试验或Rubin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CG)法等TAB检测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国内TAB检测提供较全面的依据。由于缺乏国内TAB检测和国际机构、参考试剂的对比研究,我国的TAB检测技术尚未实现国际化认可。我国特殊的破伤风防控形势使得TAB检测技术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ELISA、CG法等快速检测试剂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处方的儿童高警示药品使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儿科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中儿童高警示药品(HAM)使用状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年龄<18岁患者的所有门急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根据《中国儿童高警示药品目录》,对处方/医嘱中儿童HAM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处方/医嘱297 968张,包括门急诊处方270 024张(90.62%),住院医嘱27 944张(9.38%);处方涉及的患儿包括男性162 521例次(54.54%),女性135 447例次(45.46%);年龄(4±3)岁,范围0~17岁;每张处方药品种数为(2±1)种,范围1~9种。297 968张处方/医嘱中涉及儿童HAM处方23 476张(7.88%),门急诊处方中儿童HAM处方占比明显高于住院医嘱[7.92%(21 381/270 024)比7.50%(2 095/27 944), P=0.013],外科处方/医嘱中儿童HAM处方占比[32.84%(1 220/3 715)]明显高于内科[8.17%(22 043/269 777)]和其他科室[0.87%(213/24 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3 476张处方涉及儿童HAM共13类42种,使用26 084例次。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药物类型包括中药注射剂(8 694例次、33.33%)、解热镇痛抗炎药(7 505例次、28.77%)和抗感染药物(4 011例次、15.38%),排名前10位的儿童HAM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维生素K 1、阿糖腺苷、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类、苯巴比妥、异丙嗪注射剂和肝素。因儿童HAM用药错误导致9例患儿发生不良事件,均为E级,涉及的药物包括喜炎平注射液、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K 1注射液。 结论:儿童HAM使用较普遍,中药注射剂相关HAM使用较多,门急诊和外科处方中含儿童HAM占比较高。儿童HAM相关用药错误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应加强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