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致SLCO1B1*1b型患者急性肝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阿托伐他汀致急性肝细胞型肝损伤,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并从冠心病合理用药角度提出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在河北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键指标的相关性,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ApoE和SLCO1B1基因检测的315例河北地区患者,统计并分析其ApoE和SLCO1B1总体及不同性别基因多态性分布和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315例患者中共检出6种ApoE基因型,由多到少依次为E3/E3(66.98%),E3/E4(18.41%),E2/E3(13.02%),E2/E4(0.95%),E4/E4(0.32%)及E2/E2(0.32%).共检出6种SLCO1B1基因型,由多到少分别为*1b/*1b(40.64%),*1a/*1b(33.97%),*1b/*15(13.33%),*1a/*1a(7.30%),*1a/*15(4.44%)和*15/*15(0.32%).ApoE各基因型及各基因表型在不同性别分布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0,9.11,P<0.05),SLCO1B1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在不同性别分布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7.83,P<0.05).在各血脂水平方面,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LDL-C具有相关性(r=0.167,P<0.05),SLCO1B1 基因表型与各血脂指标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河北地区人群的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别以E3型和I类正常代谢基因型为主,且不同性别中ApoE、SLCO1B1的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存在差异,ApoE基因表型会影响LDL-C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加味茵陈蒿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ANIT造模组(ANIT组)、加味茵陈蒿汤组(JWYCH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每组6只.Normal组与ANIT组灌胃给予饮用水,持续10d;JWYCH组灌胃给予加味茵陈蒿颗粒剂水溶液,UDCA组灌胃给予熊去氧胆酸悬液,持续10d.第7天,小鼠用ANIT油溶液(50 mg/kg)造模.末次给药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FGF受体4(FGF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FGF15、FXR、磷酸化FXR(p-FXR)、FGFR4、外排型转运体[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摄取型转运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ATP2)]蛋白表达.结果:血清肝功能生化学指标显示,与 Normal 组相比,ANIT 组 ALT、ALP、AST、TBA、TBiL 水平明显升高(P<0.05);JWYCH 组和 UDCA 组 ALT、ALP、AST、TBA、TBiL水平明显低于ANIT组(P<0.05);与UDCA组相比,JWYCH组的TBA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光镜下ANIT组可见胆管内胆栓形成,其汇管区以及胆管周国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造模成功;JWYCH组、UDCA组病理损伤较ANIT组有明显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ormal组比较,ANIT组FGF15、FXR、p-PXR、FGFR4、BSEP、MRP2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 ANIT组比较,JWYCH组和 UDCA 组 FGF15、FXR、p-PXR、FGFR4、BSEP、MRP2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而 NTCP、OATP2表达明显减少(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Normal组比较,ANIT组小鼠肝组织FXR、FGF15、FGFR4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IT组比较,UDCA组和JWYCH组FXR、FGF15、FGFR4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UDCA组相比较,JWYCH组FGF15、FGFR4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能降低总胆汁酸水平,改善胆汁淤积和肝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肝细胞FGF15、FGFR4表达,上调FXR和p-FXR水平,从而下调其下游摄取型转运体(NTCP、OATP2)水平以及上调外排型转运体(BSEP、MRP2)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肝细胞癌组织中OATP1B3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OATP1B3)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OATP1B3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OATP1B3在多株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选择表达量相对较低的人肝癌细胞(HepG2和Huh7)细胞进行过表达实验,细胞毒实验(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OATP1B3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中OATP1B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患者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期分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过表达OATP1B3可抑制HepG2和Huh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OATP1B3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OATP1B3可能是肝癌的抑癌基因,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人和小鼠胆汁酸摄取过程:肠-肝信号多个通路及相关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脏胆汁的形成过程依赖胆汁合成、微管分泌和肠肝循环时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肠道和肝细胞表达的多种转运体进行肠肝循环,胆汁酸在肝脏合成,通过胆管分泌入肠腔,在回肠重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重新被肝脏摄取,仅少量胆汁酸进入体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摄取吸收是调节循环血液中胆汁酸水平的关键环节,肝细胞从肝窦血液中摄取胆汁酸的过程有多种转运体的共同参与,这些转运体分为钠依赖性和非钠依赖性,钠依赖性的转运体主要是Na+-牛磺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TCP),非钠依赖性的转运体则主要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家族(OATP/SLCO)成员,如人OATP1B1和OATP1B3及小鼠Oatp1b2.这些载体的存在已知多年,NTCP(可溶性载体10A1,SLC10A1)是一种在肝细胞肝窦基底部高度表达的膜转运体,是肝脏从钠依赖性门静脉血液中胆盐转运到胆汁中的主要膜转运体.OA T P1B1和OATP1B3是OATPs家族中有肝脏特异性的成员,参与肝脏摄取吸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就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药物转运体同一编码基因突变对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 (SLCO1B1)521T>C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但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SLCO1B1 521T>C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致肌肉毒性的相关性更强.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 (ABCB1) 1236C>T、2677G>T/A和3435C>T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是否相关仍存有争议,而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2 (ABCC2)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 (ABCG2)421C>A多态性可能与舒瑞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有关,而其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临床在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除关注遗传因素外,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非遗传因素,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EHP干扰胎盘转运甲状腺素影响胎鼠神经发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胎盘转运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s,THs)影响胎鼠神经发育的作用.方法 在胎鼠神经管闭合(孕第9.5天,E9.5 d)至开始合成THs(E15.5 d)期间,用DEHP(0、10、50、200 mg/kg)对受孕小鼠经口灌胃染毒(每组10只),每天1次.E14d皮下注射BrdU 50 mg/kg.E15.5d麻醉下每组剖杀7只孕鼠,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孕鼠血清、羊水THs[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uroxine,T4)]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雄性胎鼠胎盘单羧酸转运体8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8,MCT8)、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C1(organic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C1,OATP1C1)、Ⅱ型和Ⅲ型脱碘酶(deiodinase Ⅱ & Ⅲ,DIO2,DIO3).于E18d麻醉下剖杀每组剩余3只孕鼠,取雄性胎鼠脑,BrdU免疫组化检测胎脑皮层神经细胞增殖与迁移情况.结果 各处理组孕鼠进食饮水、体重及一般活动情况未见异常,各组胎鼠体重、脑重、脑体比等也无差异.各组孕鼠血清T3、T4、FF3、FT4和羊水FT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EHP 50、200 mg/kg组羊水FT3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EHP 50、200 mg/kg组雄性胎鼠胎盘MCT8、DIO2蛋白水平下降,200 mg/kg组OATP1C1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DIO3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EHP 200 mg/kg组雄性胎鼠大脑皮层单位面积BrdU阳性细胞数减少,56.5%分布于VZ-SVZ层,而50 mg/kg组IZ层的BrdU阳性细胞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染毒DEHP 50、200 mg/kg可影响发育中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与其干扰THs经胎盘转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iggyBac转座子介导HepG2细胞不同亚型药物代谢酶稳定共表达方法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piggyBac(PB)转座子介导下,探索在HepG2细胞中实现多个药物代谢酶稳定共表达的策略,为建立体外药物代谢和肝毒性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选择3种目前针对大片段DNA使用较广的转染方法:Lipofectamine?LTX,GenJetTM(Ver.Ⅱ)和Neon?Transfection System,分别转染N端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2)和2A串联重组细胞色素3A4(CYP3A4)和CYP2C19的PB转座子质粒(pPB-CYP3A4-2A-2C19)至HepG2细胞,48 h后比较不同方法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确立高效低毒的HepG2细胞转染方法.然后选择该法进行转染,将设计的3组PB重组转座子:单基因转座子(PB-CYP3A4)、2A串联多基因转座子(PB-CYP3A4-2A-2C19)、多个单基因转座子混合物〔PB-CYP3A4, PB-CYP2C8,PB-CYP2A6,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的PB转座子(PB-OATP1B1)〕分别转染HepG2细胞,利用嘌呤霉素和GFP进行单克隆细胞筛选:挑选具有抗性且表达GFP的细胞单克隆并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蛋白质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各组药物代谢酶mRNA、蛋白质水平及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转染方法比较发现,GenJetTM法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P<0.01),介导Pegfp-N2和Ppb-CYP3A4-2A-2C19的转染效率分别高达(94.2±2.5)%和(89.3±3.3)%,且该法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选择GenJetTM法进行后续PB转座子转染.分别转染3组PB重组转座子发现,单个转座子PB-CYP3A4和PB-CYP3A4-2A-2C19转染后,筛选获得的抗性细胞克隆中各个药物代谢酶在M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均显著提高,其中2A可实现CYP3A4和CYP2C19药物代谢酶协同稳定表达;而多个转座子混合共转染细胞中,仅有随机几个基因表达;且各药物代谢酶基因的表达不均衡,仅CYP3A4药物代谢酶基因在单克隆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GenJetTM法可成为PB重组转座子转染HepG2细胞的有效方法.PB转座子可介导基因稳定表达;但在实现多基因共表达时,与病毒载体法不同,理论上可行的PB多转座子共转染方法其基因表达效率下降,且各基因表达不均衡.相比之下,应用2A串联多个基因串联重组PB单转座子可实现各基因稳定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T521C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SLCO1B1基因T521C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出生或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足月新生儿共49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249例和对照组246例.采集静脉血2ml,提取DNA,扩增后单向测序,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民族、分娩方式、胎龄、取血日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CO1B1基因T521C可检出2种基因型:TT型和CT型,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4,P=0.402).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SLCO1B1基因T521C多态性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红注射液对3种转运体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药物转运体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新鲜的人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3组:实验纽(7个不同含量的丹红注射液0.03%、0.06%、0.12%、0.25%、0.50%、1.00%和2.00%),NTCP、OATP和OCT1分别对应的阳性药物(环孢素A溶液10 μmol/L、利福霉素200 μmol/L、维拉帕米溶液20 μmol/L)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汉克斯平衡盐溶液),分别取160μL工作溶液置于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孵育体系中预孵育15 min,再加入三合一底物40 μL(牛胆磺酸钠5 μmol/L、瑞舒伐他汀5μmol/L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5 μmol/L)共同孵育.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代表转运体活性的底物含量,并计算其IC50值.结果:在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孵育体系中,0.12%,0.25%,0.50%,1.00%和2.00%的丹红注射液对OATP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P <0.01,P <0.01,P<0.01).丹红注射液对药物转运体NTCP、OATP和OCT1的IC50值分别为≥2.00%、0.85%和>2.00%,且对OATP的IC50值(0.85%)介于常用日剂量之间.结论:丹红注射液在体外对人原代肝细胞NTCP和OCT1有较弱的抑制作用,不太可能导致与它们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但是对OAT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提示我们当丹红注射液与其他经OATP转运的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