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未成熟粒细胞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与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未成熟粒细胞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脓毒症感染患儿6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判定两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判定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血清降钙素原、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呈现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降钙素原、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等为影响APACHE Ⅱ评分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中,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未成熟粒细胞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 脓毒症患儿多伴随有血清降钙素原、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升高,与患儿的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未成熟粒细胞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成人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正常参考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成人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IG)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细菌感染疾病检测IG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标本1183例,应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G,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选取细菌感染患者(观察组)和健康人员(对照组)各100例,检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IG(IG#?IG%)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外周血IG绝对值(IG#)和百分比例(IG%)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0.06)×109?L-1和0~0.8%;细菌感染患者IG含量明显升高,WBC?NEUT?IG#及IG%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56?0.935?0.942?0.916;WBC?NEUT?IG#和IG%的cut-off值为9.14?5.79?0.055?0.65时,敏感度为0.791?0.860?0.860?0.837;特异度为0.814?0.884?0.907?0.890;约登指数为0.605?0.744?0.767?0.727;阳性似然比为4.25?7.41?9.25?7.61;阴性似然比为0.26?0.16?0.15?0.18.结论 检测IG诊断细菌感染疾病较白细胞有更高的准确性,IG是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监测的一个新的理想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置时间、温度对新生儿末梢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放置时间、温度对新生儿末梢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6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新生儿的末梢血标本100例,选用Sysmex 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即时检测后分装置于4℃及室温保存,并于24、48 h后重复测定,比较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及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各组数据差异.结果:室温条件下放置24、48 h的新生儿末梢血标本WBC、RBC、PLT、HGB、IG%及IG#与即时检测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条件下放置24 h的标本与即时检测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8 h的标本与即时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末梢血可置于4 ℃条件下保存,在24 h内检测不影响WBC、RBC、PLT、HGB、IG%及IG#计数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早期预测重度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未成熟粒细胞以及联合检测对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持续性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分为重度组(22例)和轻中度组(41例).患者入院时测量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血常规和生化常规等指标.对单因素分析中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分析;最后运用ROC曲线比较IG%、PCT、CRP以及联合检测在早期判断SAP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度组的腹内压(IA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CT严重性指数(CT-SI)、改良Marshall评分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 0.001).在实验室指标中,两组CRP、PCT、IG%、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G%(P=0.026)、CRP(P=0.011)、PCT(P=0.029)是预测S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RP、PCT、IG%均被证明对SAP具有预测价值(P< 0.001).IG%+CRP+PCT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单一指标的AUC显著升高(P< 0.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发病48 h内,IG%是预测SAP的有效指标,IG%、CRP、PCT是预测S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结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未成熟粒细胞结合败血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8例脓毒症患者.观察28 d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SOFA评分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入院时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运用ROC曲线比较IG#、IG%、SOFA评分以及联合检测对判断脓毒症预后的价值.结果 最终生存组56例,死亡组32例.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及IG#均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630、0.574,均P< 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IG#和IG%.SOFA评分联合IG#及IG%的AUC明显大于其他单一指标.结论 未成熟粒细胞是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与SOFA评分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在预测老年患者阑尾炎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未成熟粒细胞(IG)及联合检测在老年患者阑尾穿孔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因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非穿孔阑尾炎(非穿孔)组和穿孔阑尾炎(穿孔)组.患者入院时测量IG绝对值(IG#)、IG百分比(IG%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血常规和生化常规等指标.并计算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分析各指标与阑尾穿孔的预测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比较IG#、IG% 、PCT、CRP及联合检测在判断老年性阑尾穿孔的预测价值.结果 穿孔组血培养阳性率、CRP、PCT、IG#、IG% 、WBC、NLR均显著高于非穿孔组(P<0.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G% 、IG#、CRP、PCT均是预测老年性阑尾炎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在ROC曲线分析中,CRP、PCT、IG#和I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53、0. 956、0. 713和0. 945.敏感度分别为0. 84、0. 86、0. 76、0. 80,特异度分别为0. 75、0. 87、0. 77、0. 80.联合检测IG#+CRP+PCT的AUC高达0. 9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96和0. 92 . IG%+CRP+PCT的AUC高达0. 9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98和0. 96,均较单一指标的AUC升高,且与IG#、CRP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 IG是早期鉴别老年人非穿孔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的重要手段,与PCT和CR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阑尾穿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预测脊柱手术术后早期感染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未成熟粒细胞在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21例;年龄45~63(55.2±6.1)岁,最常见的损伤病因是脊柱外伤或退行性变.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完全损伤为37例(A级和B级),不完全损伤为41例(C级和D级).7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深浅感觉障碍,均在入院后完善相应椎体节段的CT及MRI检查,根据患者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继发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测量入院时及术后1、3、6d的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CRP,PCT,IL-13,IL-6,TNF-α等指标,运用ROC曲线比较IG%、IG#、PCT在早期判断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G%、IG#与PCT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周33例发生感染,45例未发生感染.出院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感染组完全性损伤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46),并且感染组损伤部位多为颈胸椎,未感染组多为腰椎损伤(P=0.044).术后1d,PCT、IG%、IG#感染组分别为(0.71±0.10) ng/ml、1.08±0.10、0.20±0.05,末未感染组为(0.51±0.08) ng/ml、0.82±0.13、0.13±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d,CRP、PCT、IL-6、IL-1β、TNF-α、IG#、IG%感染组为(80.47±15.74) mg/L、(2.39±0.27) ng/ml、(15.74±3.85) pg,/ml、(16.47±4.75) pg/ml、(2.18±0.57) ng/ml、0.28±0.10、1.38±0.54,非感染组为(62.42±14.68) mg/L、(0.89±0.21) ng/ml、(13.10±3.87) pg/ml、(14.57±3.35)pg/ml、(1.63±0.37) ng/ml、0.09±0.01、0.83±0.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d,感染组的各实验室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G%、IG#均可以预测SCI术后早期感染(P<0.001),IG#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低于PCT和IG%,分别为0.847、0.947、0.934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IG#与PCT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和0.472 (P<0.001).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24h内升高的IG%、IG#、PCT水平对预测早期继发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术后量化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具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联合胱抑素C对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未成熟粒细胞(IG)联合血清胱抑素C(sCys-C)对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根据患者28 d后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检测sCys-C、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值.分析AKI不同分期时sCys-C、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的差异.运用ROC曲线比较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sCys-C以及联合检测在评估脓毒性AKI预后的价值.结果 不同AKI分期之间比较结果显示,3期sCys-C、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1期和2期(P<0.05);但在2期中仅sCys-C显著高于1期(P =0.002).3期死亡率显著高于1期和2期(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Cys-C、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3(0.841—0.982)、0.828(0.714~0.945)、0.895(0.818—0.979),sCys-C的AUC显著高于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P<0.001).sCys-C联合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检测的AUC高达0.982 (0.950~0.998),较单一指标的AUC显著升高(P<0.001).结论 IG与sCys-C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对脓毒症性AKI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很大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粒细胞对腹膜炎脓毒症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未成熟粒细胞在预测腹膜炎脓毒症患者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例腹膜炎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术后3 dIG绝对值和IG百分比与PCT、CRP的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ROC曲线比较IG绝对值、IG百分比、PCT、CRP以及联合检测在判断腹膜炎脓毒症预后的价值.结果 术后1d死亡组的IG百分比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术后3d死亡组的CRP、PCT、IG百分比和IG绝对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组内比较显示生存组术后1d的IG百分比和IG绝对值值比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3d的IG百分比、IG绝对值与CRP和PCT均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865、0.807和0.748、0.669,P<0.01).并且术后3d的IG百分比、IG绝对值、CRP、PCT均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AUC均显著高于单独指标的AUC值(P<0.001).结论 未成熟粒细胞是预测腹膜炎脓毒症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有用指标,与PCT和CRP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健康儿童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采集130例健康儿童的静脉血(静脉采血组)与末梢血(末梢采血组),采用日本SYSMEX XNL-35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比较两组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水平,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偏移评估.结果 末梢采血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静脉采血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静脉采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儿童静脉血与末梢血部分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应针对儿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的不同标本类型分别建立参考区间,以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