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ALL并发AP患儿3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按照同年龄、同性别1∶2完全匹配的方式随机选取78例ALL患儿作为对照组。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Mann- 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并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LL并发AP的危险因素,同时探究各指标与严重程度的关联。 结果:ALL并发AP的发病率为8.55%(39/456例),3~10岁为高发年龄段。64.9%(24/37例)发生在早期化疗阶段,66.7%(26/39例)与门冬酰胺酶相关。2组患儿的ALL危险分层( χ2=21.404, P<0.001)、C反应蛋白(CRP)( U=232.000, P<0.001)、降钙素原(PCT)( t=3.950, P<0.001)、红细胞比容( t=3.981, P<0.001)、血钙( t=-9.609, P<0.001)、未结合胆红素( U=1 142.000, P<0.05)、三酰甘油( t=3.600, P=0.001)、白蛋白( t=-6.296, 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腹部CT敏感性为70.8%,腹部超声敏感性为81.6%,胰腺磁共振成像(MRI)敏感性为100.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 OR=11.444,95% CI:3.240~40.423)、三酰甘油( OR=18.047,95% CI:5.020~65.074 )及危险分层( OR=8.894,95% CI:1.889~41.88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胰腺炎患儿与轻度或中度重症胰腺炎患儿之间的PCT( U=3.000、2.000,均 P<0.05)、血钙( U=4.500、8.500,均 P<0.05)差异显著。 结论:ALL并发AP多发生在化疗早期,主要由门冬酰胺酶所致。影像学检查中胰腺MRI敏感度最高,腹部超声次之。危险分层、白蛋白下降、三酰甘油升高是ALL并发AP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ALL并发AP的高危患儿进行早期识别。PCT与血钙水平可能对重度胰腺炎有提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超过10年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抗(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持续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使用过IFX的1 30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患者性别、确诊年龄、随访时间等),IFX使用情况(治疗时间、停用情况),IFX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IFX的持续使用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持续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安全性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1 309例患者中,男性936例(71.5%),确诊年龄为28.7岁(28.1岁,29.3岁),随访时间为3.9年(3.7年,4.0年),IFX治疗时间最长达9.4年。随访期间,共421例(32.2%)患者停用IFX,在IFX治疗第1、3、5、10年IFX的持续使用率分别为84.0%、65.8%、56.7%、3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肛周病变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升高[ HR(95%置信区间)为0.75(0.61~0.92), P=0.006],有不良反应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降低[ HR(95%置信区间)为1.23(1.01~1.50), P=0.038]。共44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445/1 309);急性输注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179/1 309),其中重度急性输注反应发生率为2.8%(5/1 309);感染发生率为10.5%(138/1 309),其中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6%(34/1 309),特殊病原体感染发生率为5.5%(72/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0%(13/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肺部(10例);皮肤损害(非过敏、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生率为6.9%(90/1 309);肿瘤发生率为1.1%(14/1 309)。因不良反应停用IFX者占出现不良反应总人数的20.7%(92/445),其中因急性输注反应、感染、肿瘤、迟发输注反应、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急性胰腺炎、关节痛、癫痫发作停用IFX者分别占47.8%(44/92)、18.5%(17/92)、8.7%(8/92)、6.5%(6/92)、5.4%(5/92)、5.4%(5/92)、3.3%(3/92)、2.2%(2/92)、1.1%(1/92)、1.1%(1/92)。14例出现肿瘤事件的患者中,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慢性白血病的发生与IFX相关。多轮次IFX治疗会增加急性输注反应、重度输注反应的发生风险,联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IFX疗程>1年会增加皮肤损害的发生风险( χ2=6.16、11.30、18.20、9.47; P=0.013、=0.001、<0.001、=0.002)。 结论: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中持续使用率较高,长期安全性总体较可,临床医师需重点关注接受多轮次、长疗程IFX治疗患者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连蛋白、闭锁连接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连蛋白(zonulin)、闭锁连接蛋白-1(Z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预测中重度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轻度组69例、中重度组46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zonulin、ZO-1、TNF-α水平,比较两组间检验结果,将第1天的zonulin、ZO-1、TNF-α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各指标预测中重度AP的价值。结果:中重度组AP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重度组AP患者的zonulin、ZO-1、TNF-α水平在入院后第1、3、7天呈上升趋势,中重度组AP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zonulin、ZO-1、TNF-α水平均高于同时间点的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P患者入院第1天时的APACHEⅡ评分与zonulin、ZO-1、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736、0.552、0.621,均 P<0.05)。zonulin预测中重度AP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92,最佳阈值为2.075 pg/ml,zonulin灵敏度最高,为0.804,ZO-1的特异度最高,为0.926。以zonulin≥2.075 pg/ml、ZO-1≥399.4 ng/ml、TNF-α≥40.88 pg/ml为阈值,将三种指标联合,平行试验得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76及0.710;系列试验得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326及0.999。 结论:AP患者血清zonulin、ZO-1、TNF-α值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zonulin、ZO-1、TNF-α对于中重度AP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水平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中重度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中重度AP无肺部感染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病情程度的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6、RDW、CRP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中重度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RDW、CR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6、RDW、CRP水平高于对照组[(35.35 ± 7.19)ng/L比(26.91 ± 5.23)ng/L、(15.14 ± 5.36)%比(11.27 ± 2.07)%、(146.22 ± 50.27)mg/L比(102.83 ± 40.25)mg/L],且观察组患者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IL-6、RDW、CR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重度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血清IL-6、RDW、CRP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r = 0.445、0.610、0.580, 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3、7天血清IL-6、RDW、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 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和入院第3、7天血清IL-6、RDW、CRP水平是中重度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P<0.05)。入院第7天时血清IL-6、RDW、CRP水平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47%、83.10%。 结论:中重度A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6、RDW、CRP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以上腹痛、胰酶升高和胰腺影像学改变为特征的严重程度不同的急性炎症疾病。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和全身性器官衰竭的存在与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AP并迅速康复,但高达20%的患者会进展为中度或重度AP,死亡风险可高达30%。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急症,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尤以是伴有胰腺和/或胰周组织感染坏死为甚。AP本质上是一种炎症过程,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和代谢率增加,可导致负氮平衡。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目标是通过维持肠道内环境和肠屏障功能,纠正负氮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以改善预后。肠内营养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及AP的肠内营养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胰腺炎患者间接测热法和公式预估法计算每日总能量消耗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间接测热法、Harris-Benedict(H-B)公式法和拇指法计算急性胰腺炎(AP)患者每日总能量消耗(TDEE)的一致性,为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66例AP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31例,平均41.8岁。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 n=20)和中重症AP组( n=46)。根据间接测热法、H-B公式法和拇指法计算TDEE,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三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结果:间接测热法、H-B公式法、拇指法计算MAP组的TDE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重度AP组,根据间接测热法计算的TDEE均高于H-B公式法和拇指法的计算值,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公式法与间接测热法计算的TD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 P<0.05),应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拇指法与间接测热法计算的TDE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 P<0.05),应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 结论:对于MAP患者,可采用H-B公式法和拇指法计算TDEE。而中重度AP患者宜通过间接测热法计算TDEE,作为营养支持方案制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创伤性胰腺炎预后早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胰腺炎(traumatic pancreatitis, TP)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TP的多指标早期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患者,根据TP患者的临床预后转归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等一般资料,和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血凝、血气分析、肝肾功等临床检验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筛选得到TP预后不良的早期独立预测指标,并联合各独立指标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绘制上述各指标和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别检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预测临界值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精神障碍并发率、GCS、APACHE Ⅱ、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乳酸、谷草转氨酶、肾小球滤过率、淀粉酶、脂肪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肌红蛋白、降钙素原、ISS、BISAP在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乳酸( OR=1.636,95% CI: 1.046~2.559)、脂肪酶( OR=1.005,95% CI: 1.001~1.008)和ISS( OR=1.161,95% CI: 1.064~1.266)是TP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上述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Logit P=-9.260+0.492×乳酸+0.005×脂肪酶+0.149×ISS,并绘制ROC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的 AUC为0.96(95% CI: 0.91~1.00),表明其具有较好预测TP预后不良结局的能力。 结论:乳酸、脂肪酶、ISS为TP预后相关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效果,可为TP的预后结局早期预测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PO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4~9 d复查上腹部增强CT评价是否合并POAP。结果:60例患者中,合并POAP者13例(21.7%)。POAP组患者中胰瘘合并感染(76.9%比19.1%, χ2=15.71, P<0.000 1),术后住院天数(26 d比18 d, U=141.5, P=0.002 5),并发症严重程度(Clavien-Dindo分级≥Ⅲ级:53.8%比21.3%, χ2=5.32, P=0.02)显著高于非POAP组;两组中重度迟发性出血(7.7%比0, χ2=3.68, P=0.06),胃排空障碍(30.8%比21.3%, χ2=0.51, 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当患者具有高BMI指数( P=0.000 3),胰管直径细( P<0.000 1),胰腺质地软( P=0.009)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更易合并POAP;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主胰管直径≤2 mm( OR=0.005,95% CI:0.000 06~0.44, P=0.020)、胰腺质地软( OR=0.005,95% CI:0.000 04~0.47, P=0.023)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O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OAP显著增加了胰瘘合并感染发生率,胰管直径细、胰腺质地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O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ISAP、Panc 3及HAP评分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入院24 h内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Panc 3及无害性急性胰腺炎(harmless acute pancreatitis,HAP)评分对儿童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AP并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32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72例。统计AP严重程度分级及有无ARP。根据儿童指标参考范围计算BISAP、Panc 3及HAP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估其对SAP,以及ARP的预测效能。结果:纳入的132例患儿共189次AP发作,其中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占64.02%(121/189)、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占33.33%(63/189)、SAP占2.65%(5/189)。BISAP、Panc 3及HAP评分>0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95% CI:0.960~0.998)、0.875(95% CI:0.819~0.919)及0.859(95% CI:0.801~0.905)。BISAP对SAP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后两者( P<0.05)。首次发作AP共计106例患儿,随访5~55个月,25.47%(27/106)出现ARP。BISAP及Panc 3评分预测ARP的AUC分别为0.639(95% CI:0.540~0.730)及0.622(95% CI:0.523~0.715),两者对ARP的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按照儿童指标参考范围进行调整后,BISAP、Panc 3及HAP评分对儿童SAP的预测价值较高,其中BISAP的预测效能最高;对ARP的预测能力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