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门静脉压力测定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门静脉压力(PVP)测定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规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16例肝癌患者,肝脏CT数据导入3D-Doctor 4.0软件重建肝脏(包括门静脉)3D模型,利用Ansys19.0软件模拟计算PVP,与手术或介入时测定的实际PVP比较,采用 t检验比较PVP实际值与PVP模拟值,两者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按照手术规划计算剩余肝体积;剩余肝体积(FLR)结合模拟PVP确定肝癌治疗方案。 结果:16例患者术前或介入前PVP模拟值为(22.2±9.2) cmH 2O,实际PVP为(20.9±8.4) cmH 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19, P>0.05);PVP模拟值与PVP实际值呈正相关( r=0.965, P<0.01);结合剩余肝体积和模拟PVP,14例接受肝癌切除手术,2例接受末梢门静脉栓塞(TBPVE)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 结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PVP水平反映实际PVP水平,结合剩余肝体积可指导肝癌治疗方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末梢门静脉栓塞联合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和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巨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肝胆外科收治的使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指导的52例巨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直接手术切除组(对照组,27例)和末梢门静脉栓塞术序贯手术切除组(研究组,25例).多模态影像技术融合三维重建、可视化、3D打印、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彻底阻断两侧肝脏间门静脉系统交通支,促进剩余肝脏体积(FLR)增生后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如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以及疗效如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情况等.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多模态影像技术指导下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和术中导航,研究组患者末梢门静脉栓塞术后FLR获不同程度增生93~322 cm3,中位增生体积183 cm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研究组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6±11.6)min、236(100)mL、(10.8±2.4)d、12.0%(3/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4±10.9)min、292(150)mL、(13.1±4.1)d、37.0%(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9.6±36.5)、(237.0±6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或转移各5、11例,两组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35,P>0.05).结论 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和多模态影像技术通过增加剩余肝脏体积、精准术前规划和手术导航,可提高巨大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末梢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4例末梢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患者体位安置和活动护理,重视患者的睡眠和营养,密切关注胸腔积液 、胆漏 、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严密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做好带管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TAGM联合弹簧圈门静脉栓塞根治肝门胆管癌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右侧侵犯为主的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多需要联合右半肝切除,可能会导致术后肝衰竭.近年来,计划性肝切除的策略备受关注,采用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的介入技术能诱导未来残余肝(future liver remnant,FLR)术前增生、降低肝衰风险[1-3].使用三丙烯酸酯明胶微球(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TAGM)作为末梢栓塞剂,联合近侧弹簧圈的PVE在国内鲜有报道.笔者单位1例尝试采用此技术治疗1例.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