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发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放疗。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率高,复发后预后较差。复发宫颈癌可分为盆腔中央型、盆腔外周型和盆腔外复发,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初始治疗方式和复发位置。无放疗史的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可首选手术,也可联合放化疗±近距离治疗。放疗后盆腔中央复发的患者可选择盆腔廓清术±术中放疗,但其适应证具有高选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放疗后盆腔外周复发的患者可行再程外放疗和/或化疗。然而再程放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放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适应证较严格,对治疗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近年来放疗技术更加精准,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如高剂量率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近距离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乳腺癌术中放疗的鼓形施照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优化设计专用于乳腺癌术中放疗的鼓形施照器。方法:设计过程:首先,依据贴近胸壁的乳腺癌术中放疗瘤床形状特征,确定施照器形状;其次,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最后,根据调制器位置几何结构特征,最后,建立调节层模型,参考调节层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施照器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限光筒,直径3cm、筒壁厚0.5cm,材料为0.2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cm厚不锈钢;散射箔直径2.2cm、厚度0.13cm,材料为金属钨。施照器下部分是封闭的鼓形,直径4cm、厚度0.2cm,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调制器为山丘形,最厚处0.14cm,材料为不锈钢。当电子束能量12MeV时施照器外面的剂量分布呈鼓形,剂量率为90.44 cGy/min,治疗深度为1cm。结论:设计的施照器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产生鼓形剂量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Ⅰ-Ⅲ期胰腺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不能手术且接受放疗的168例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放疗组(95例)与放化疗联合组(73例)的生存结果并探讨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模式。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0.2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8.0、12.3个月,放疗后分别为14.3、7.7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2.1%、36.6%、21.5%,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64.3%。Ⅰ、Ⅱ、Ⅲ期胰腺癌中位OS期分别是27.1、18.0、17.0个月。局限期(Ⅰ-Ⅱ期)患者中,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组中位OS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20.4个月, P=0.470);局部晚期(Ⅲ期)患者中放化疗联合组的中位OS期长于单纯放疗组(19.2∶13.8个月, P=0.004)。临床分期、放疗前CA19-9、治疗方式和生物效应剂量(BED 10)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32、0.011、0.003、0.014)。全组患者1年和2年累积治疗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及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是48.0%和74.4%、15.0%和27.4%、23.6%和33.1%。肝转移(16.1%,27/168)和局部复发(11.9%,20/168)是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 结论:根治性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根治性放疗是局限期胰腺癌可选的治疗手段,放化疗联合是局部晚期胰腺癌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子束术中放射治疗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术中放射治疗将手术、放射治疗有机结合,能够弥补单纯外科手术和单纯体外放射治疗的不足,具有单次剂量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针对术中放射治疗设备以及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术中放射治疗精确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是术中放射治疗流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指南主要为医师、物理师、麻醉师等人员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指导性意见。指南内容涵盖了术中放射治疗系统质量保证的机构、组织和人员、常规质量保证,以及系统管理与安全的一般性要求。建议各机构参考本指南,制订适合本单位的术中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实施规程,从而保证术中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放疗应用于胰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术中放疗(IORT)联合常规治疗(手术联合放化疗)与单纯常规治疗对胰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等预后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共813例患者,根据合并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IORT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生存率( HR=0.66,95% CI为0.54~0.81, Z=4.03, P<0.001),且不会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OR=1.00,95% CI为0.69~1.46, Z=0.01, P=0.99),但不能使局部控制率获益( HR=0.56,95% CI为0.31~1.01, Z=1.93, P=0.05)。 结论:IORT联合常规治疗组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放疗对比术后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中的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术中放疗(IORT)与术后放疗(PORT)对≥50岁、肿瘤≤3 cm、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获取2010—201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为IORT组及PORT组并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通过 Kaplan- Meier曲线获取两组的总生存(O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 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PSM后共纳入7 068例患者,中位随访32个月,IORT组和PORT组5年OS率分别为96.8%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方式、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与患者OS有关,组织学分级、T分期、ER、PR以及化疗状态与患者BCS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IORT较PORT患者OS更好( P=0.020),≥60岁、T 2期及ER阴性患者OS较差(P分别为0.003、<0.001、0.001)。组织学Ⅲ-Ⅳ级患者有更差的BCSS ( P=0.004)。亚组分析显示IORT较PORT在≥60岁、组织学Ⅲ-Ⅳ级、浸润性导管癌、T 2期、ER阳性、PR阳性及未化疗患者中OS获益更多。 结论:在审慎选择的低危早期乳腺癌患者中IORT的短期生存不劣于PORT,还需长时间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术中放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术中放疗(IORT)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用放疗设备对原发肿瘤瘤床、残存灶和淋巴引流区等部位施行近距离单次大剂量照射的一种放疗方法,包括术中电子束技术和高剂量率腔内照射.目前,给予精确的放疗剂量是当代多学科个体化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ORT正是由于使靶区内剂量最大化而尽可能的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了精准治疗.现就目前关于术中放疗的研究进行综合性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IORT)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接受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的10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等.结果 10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及IORT治疗,切口愈合良好,发生切口水肿4例(3.88%),皮肤颜色轻度改变9例(8.74%),1级放射性损伤12例(11.65%),未见放疗区域乳腺脂肪液化或坏死.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8.06%(101/103).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联合IORT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安全管理HFMEA小组,对2014年1月—2018年4月行术中放疗患者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列出需要改善的失效模式,找出需要干预的失效环节,分析并确认根本原因,计算风险指数(RPN),改进安全管理流程,最终拟定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后观察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 HFMEA流程改进后,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从85.42%提高至9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4,P<0.05);改进后,患者满意度(98.21±3.98)分,手术医师满意度(99.02±5.89)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3.07;P<0.05).改进后,患者甲状腺患侧与对侧皮肤表面吸收散射剂量、晶状体患侧与对侧皮肤表面吸收散射剂量、健侧乳房皮肤表面吸收剂量均低于改进前.结论? 应用HFMEA方法管理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管理流程,可通过前瞻性地控制不规范操作行为并优化流程,从而达到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