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和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迁徙等多种途径在口腔癌、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肿瘤中显示出很高的抗肿瘤潜力.然而,朱砂根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实验数据缺乏高质量、多样本、多重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肿瘤预后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关试验数据,应设计精准研究实验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朱砂根的药理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价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朱砂根、红凉伞质量.方法 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综合质量评价模型,并比较 2 种野生药材基原之间、贵州及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5 个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含量)权重值靠前,部分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低于药典规定.2 种野生药材相对关联度、8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 49 批样品相对关联度范围较宽(0.16~0.76),其中Y6、Y7、Y4、C11、G46 较大,可作为优质种源筛选首选;云南相对关联度最大,以东南部(Y6~Y8)、西部(Y1~Y4)更明显,可作为优质野生药材产区来源.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不同产地各批次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不稳定,需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E-HF-MS/MS技术分析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红凉伞提取物和血清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保留时间矫正、峰识别、峰提取等工作,根据二级质谱信息,利用Thermo mzCloud在线数据库、Thermo mzVault本地数据库,并参照有关文献和对照品质谱信息,初步鉴定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结果 从红凉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包括岩白菜素、槲皮素、没食子酸、L-焦谷氨酸等化合物;从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5个入血成分,分别为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结论 本研究初步推测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是红凉伞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朱砂根成熟果实不同部位生理特性与种子胎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研究朱砂根种子胎萌发生与果实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为探讨胎萌发生的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以朱砂根胎生与非胎生果实为材料,剥离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胚乳以及胎生种子的胚根,分别测定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淀粉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朱砂根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胎生果实,而胚根中的含量均较高;胚根突破种皮后,胎生果实中的SOD和POD酶活性均增加,大多高于非胎生果实,且淀粉含量与SOD呈负相关,与POD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无论是胎生还是非胎生果实,以内果皮的α,β-淀粉酶活性最高,但胎生果实均低于非胎生果实,说明淀粉酶对朱砂根果皮中的淀粉发生了水解作用.胎生果实不同部位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协同参与胚发育的代谢过程,其含量被降解用作胚的组织分化发育所需的能量,并在胚内积累,同时启动了相应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尤其是内果皮中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酶与POD酶活性,可能对朱砂根种子的胎萌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明确临床药师工作流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版),建立"含朱砂、雄黄中成药数据库",向南京市中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多位药师开展调研,结合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含朱砂、雄黄中成药在临床调剂与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构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在内的 9 项调剂关键技术体系.结果: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73.53%的不良反应可能由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导致,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长期、超量、超适应症用药;影响含朱砂、雄黄中成药调剂的重点环节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等.结论: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对规范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调剂流程、促进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从马兜铃酸含量影响因素探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马兜铃酸广泛地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和细辛属Asarum等植物中,由于具有很强的肾脏毒性和对泌尿系统的致癌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于2003-2004年禁止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的使用,其他的含马兜铃酸中药均按照处方药管理使用.该文检索了近十年发表的有关马兜铃酸含量分析的文献,提示细辛属Asarum药材尤其是其根和根茎中的马兜铃酸含量较低,含细辛的中成药多数未检出马兜铃酸Ⅰ,个别中成药品种可检出微量马兜铃酸Ⅰ.而马兜铃属Aristolochia药材如马兜铃、朱砂莲、寻骨风等药材中的马兜铃酸含量相对较高,含这些药材的中成药马兜铃酸含量研究文献较少.影响中药材及中成药中马兜铃酸含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药材的使用部位、药材的产地、炮制方法、提取工艺等.建议重视含马兜铃酸中药尤其是马兜铃属Aristolochia中药的毒性,对相关的饮片和中成药的使用要慎重.加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基础研究,选择合适的产地、炮制方法及提取工艺,同时加强相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马兜铃酸含量的监测,以降低用药风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苗药朱砂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苗药朱砂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以11-O-(3;4;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为参照,测定16批药材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共有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并就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6批朱砂根药材的HPLC图谱有6个共有峰,其中8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均>0.9;16批朱砂根药材可聚为4类.结论:该研究所建指纹图谱可为朱砂根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考证认为走马胎最早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紫金牛科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历代本草载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跌打损伤、痈疖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文献可能居于其活血化瘀药效较强,而应孕妇忌用,需注意使用.走马风Sambucus chinensis Lindl.、黄马胎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或斑叶朱砂根Ardisia punctata Lindl.、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lum Turcz.等为走马胎常见的混淆品,应与正品区别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朱砂莲果实化学成分杀南方根结线虫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朱砂莲(Aristolochia tuberosa O.F.Liang et S.M.Huang)的化学成分,从其果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普数据分析, 分别鉴定为马兜铃内酰胺W (1)、8-epidiosbulbin e acetate (2)、diosbulbin B (3)和β-sitosterol (4).化合物1~3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 尤其马兜铃内酰胺W (1)活性最好, 其96 h后的LC50为119.94 μg mL–1.马兜铃属植物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根结线虫剂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朱砂根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人工遮荫模拟不同生境光强(100%、52%、33%、15%和6%的相对光照)的方法,对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幼苗形态、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朱砂根单株生物量在52%相对光照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在15%~52%相对光照处理下分配给叶片的生物量比例高于全光照(100%)和极弱(6%)光照处理,但根冠比不受光强影响,其结构可塑性相对较低.硝酸盐含量随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6%相对光照处理下显著增加,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同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明朱砂根主要通过改变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调整生物量的分配和光合色素含量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15% ~ 52%相对光照处理下,叶绿体数量较多且细胞结构较完整,而100%和6%光照处理下的叶绿体数量明显减少,且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朱砂根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为15%~52%,尤其是33%~52%的相对光照条件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