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白菜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岩白菜素(Ber)减轻大鼠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SI/R)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H9C2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关键分子的表达,通过末端标记法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检测细胞损伤,通过二氯荧光素染色及丙二醛(M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分别给予EX-527和SR-18292抑制沉默交配型信息调控2同源物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实验按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分别为Bey干预组(SI/R+Ber)、Bey+SIRT1抑制剂组(SI/R+Ber+EX-527)、对照组(SI/R+PBS).SI/R+Ber组加入含有100 μM的Ber培养基进行干预,SI/R+Ber+EX-527组加入含有100 μM 的Ber和50 nM EX-527的培养基进行干预.SI/R+PBS组为磷酸缓冲液(PBS)干预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SI/R+PBS组相比,SI/R+Ber组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SI/R+Ber组相比,SI/R+Ber+Ex-527组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给予PGC-1α的抑制剂SR-18292 后,与SI/R+Ber组相比,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显著升高(P<0.001);MDA生成显著升高(P<0.01),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ROS的产生明显升高(P<0.01),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Bax表达水平升高(P<0.01),SIRT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Ber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来减少ROS的产生,进而抑制SR/I损伤中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红凉伞根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为贵州苗族常用药,具有清喉利咽、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为研究红凉伞根化学成分及体外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红凉伞根 70%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性研究,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分析及文献对比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 264.7 巨噬细胞的NO生成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红凉伞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1-O-(4-O-甲基没食子酰)岩白菜素(2)、11-O-香草酰岩白菜素(3)、6-O-(4-羟基苯甲酰基)岩白菜素(4)、11-丁香酰岩白菜素(5)、11-O-(3′,4′-二甲基没食子酸)-岩白菜素(6)、去甲氧基岩白菜素(7)、micractinin A(8)、monomethyl olivetol(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其中化合物 4、8、9为首次从紫金牛属中分离得到.(2)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1-4 对小鼠RAW 264.7 细胞的NO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在 20 μmol·mL-1 浓度下,NO 抑制率分别为 67.09%、66.50%、59.83%、36.47%.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红凉伞根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部分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和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迁徙等多种途径在口腔癌、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肿瘤中显示出很高的抗肿瘤潜力.然而,朱砂根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实验数据缺乏高质量、多样本、多重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肿瘤预后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关试验数据,应设计精准研究实验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朱砂根的药理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价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朱砂根、红凉伞质量.方法 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总黄酮、总酚、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综合质量评价模型,并比较 2 种野生药材基原之间、贵州及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5 个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岩白菜素含量)权重值靠前,部分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低于药典规定.2 种野生药材相对关联度、8个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 49 批样品相对关联度范围较宽(0.16~0.76),其中Y6、Y7、Y4、C11、G46 较大,可作为优质种源筛选首选;云南相对关联度最大,以东南部(Y6~Y8)、西部(Y1~Y4)更明显,可作为优质野生药材产区来源.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朱砂根、红凉伞质量评价.不同产地各批次样品中岩白菜素含量不稳定,需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E-HF-MS/MS技术分析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红凉伞提取物和血清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保留时间矫正、峰识别、峰提取等工作,根据二级质谱信息,利用Thermo mzCloud在线数据库、Thermo mzVault本地数据库,并参照有关文献和对照品质谱信息,初步鉴定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结果 从红凉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包括岩白菜素、槲皮素、没食子酸、L-焦谷氨酸等化合物;从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5个入血成分,分别为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结论 本研究初步推测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是红凉伞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岩白菜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制备岩白菜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熔融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固态脂质种类、液态脂质种类、固液脂质比、脂药比、泊洛沙姆 188 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考察体外释药,测定稳定性,进行晶型分析.18 只大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灌胃给予岩白菜素、物理混合物、岩白菜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0.25、0.5、1、2、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岩白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优处方为固态脂质山嵛酸甘油酯,液态脂质油酸,固液脂质比 4 ∶ 1,脂药比 10 ∶ 1,泊洛沙姆 188 浓度 2.0%,平均包封率为(84.16±1.57)%,载药量为(7.73±0.27)%,粒径为(215.53±18.04)nm,Zeta电位为-(37.56±2.03)mV.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模拟胃液中 240 min内累积释放度小于 50%,在模拟肠液中 36h内为 71.04%,并且在后者中 12h内稳定性良好.岩白菜素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tmax、t1/2 延长(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 6.08 倍.结论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改善岩白菜素稳定性、口服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多酚类成分含量测定的大盘龙七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建立大盘龙七Bergeniae Scopulosae Rhizoma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大盘龙七药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25 ℃;对10批大盘龙七药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同时测定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儿茶素、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大盘龙七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其中S5的相似度为0.752,其余批次的相似度均大于0.92,共标定了 14个共有峰,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儿茶素、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聚类分析将10批大盘龙七药材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4是影响药材样品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标记了大盘龙七中6个差异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批大盘龙七药材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儿茶素、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30~63.24、0.26~2.98、15.96~78.04、1.54~11.17,0.97~2.54、2.09~7.38、0.64~12.30 mg/g.结论 建立的大盘龙七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大盘龙七药材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大盘龙七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麻杏咳喘颗粒的水提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优选麻杏咳喘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药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岩白菜素、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柚皮苷、橙皮苷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各指标进行考察,优选麻杏咳喘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优选出麻杏咳喘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浸泡时间40 min,加水量8倍,总提取时间180 min.经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综合评分为94.82分(RSD=0.96%,n=3),与预测值94.64分差异较小.结论 优化后的麻杏咳喘颗粒水提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该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电子束辐照对藏药材力嘎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考察电子束辐照对藏药材力嘎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辐照剂量对力嘎都药材粉末进行辐照处理,比较辐照前后力嘎都的粉末性状、显微特征、岩白菜素和熊果苷薄层色谱图、岩白菜素含量和液相色谱图,以及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辐照前后力嘎都粉末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图、岩白菜素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细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当辐照剂量达到 10 kGy时,力嘎都药材粉末微生物水平符合 2020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电子束辐照对力嘎都主要活性成分无显著影响,并能在 10 kGy时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电子束辐照适用于力嘎都药材的灭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TPGS表面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制备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PGS surface-modified bergen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PGS-Ber-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TPGS-Ber-SLN.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 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TPGS-Ber-SLN处方,并制备成冻干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岩白菜素在 TPGS-Ber-SLN 冻干粉末中的存在状态,透析袋法考察TPGS-Ber-SLN在不同介质中释药情况.以岩白菜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TPGS-Ber-SLN在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TPGS-Ber-SLN最佳处方工艺:岩白菜素用量为4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525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7.5 mg/mL,TPGS质量浓度为0.2 mg/mL,均质次数为9次.TPGS-Ber-SLN的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ξ电位分别为(83.16±1.09)%、(4.97±0.13)%、(229.46±19.07)nm和(-15.67±0.23)mV,体外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口服药动学结果显示,TPGS-Ber-SLN的tmax延长至(2.07±0.43)h,t1/2延长至(4.21±0.78)h,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3.91倍和5.34倍.结论 TPGS-Ber-SLN显著改变了岩白菜素的药动学行为,增加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