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的细胞支架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机械性能的细胞支架成为可能,这些支架作为支持视网膜细胞生长的框架,能够促进其存活和分化,进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水凝胶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已被用于制造各类型的细胞支架,这些新型支架在促进视网膜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表现良好,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恢复患者视力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项目整体风险评估视角看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器械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器官移植领域中供体的缺乏是全世界面临的困境,从传统的静态低温保存技术到近年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的体外机械灌注技术,不断提高供体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等)的保存和维护成功率,并拓展至其他器官的保护以及联合治疗性目的、特殊紧急场景的应用等。随着该技术应用于器官的获取、接收、分配、转运和移植多个临床环节,多种因素会引入风险或影响最终效果评价。本文从项目整体风险评估的角度,梳理器官机械灌注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及未来项目开发和临床研究的挑战。来自监管方、研究机构、企业等组成协同网络,将从政府监管决策和项目管理人主导的技术决策层面,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应用,最终提升我国作为器官移植大国和制造强国的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工结合的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机械工程设计等。生物医学工程是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制造以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基础学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形成蛋白-6和骨形成蛋白-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大鼠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6和BMP-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时的表达改变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将4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Excel简单随机化分法分为糖尿病组(DM, n=22)和非糖尿病组(ND, n=22)。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溶液(STZ)50 mg/kg,ND组注射等体重比枸橼酸溶液。2周后于两组动物左股骨制造横断骨折。骨折后的第2、4、8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骨折愈合评估。通过机械负荷评估骨痂的强度。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分析骨组织中BMP-6和BMP-9的表达变化。影像学结果以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验数据以SPSS 13软件进行 t检验分析。 结果:骨折后4周糖尿病组骨痂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4±0.14,ND组2.14±0.18, t=5.499, P<0.05, n=8);骨痂内钙化比例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53.40±6.49)%,ND组(60.61±2.13)%, t=1.976, P<0.05, n=8];骨痂机械强度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1.85±38.33) kPa,ND组(217.49±39.63) kPa, t=2.135, P<0.05, n=6]。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 3的BMP-6表达在DM组骨折股骨中表达显著低于ND组骨折股骨。分析较大相对分子质量BMP-6条带与35×10 3 BMP-6的变化关系,结果提示,35×10 3 BMP-6的显著下调可能与BMP-6的成熟过程受到糖尿病病理因素抑制有关。BMP-9的表达与糖尿病和骨折无关。 结论:糖尿病骨折愈合过程受损与BMP-6 35×10 3片段表达下调相关。而BMP-6的成熟过程障碍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噪声作业工人佩戴泡棉型耳塞培训前后个人声衰减值的测量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量并比较噪声作业工人培训前后佩戴泡棉型耳塞的个人声衰减值(PAR)的差异,评价护听器佩戴培训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2月,选择94名某机械制造企业接触噪声的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进行测量,对研究对象进行护听器佩戴培训,利用护听器适合性检验测量并记录培训前后研究对象佩戴3M 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的PAR值,比较实际PAR值与标称值及相关标准中噪声衰减值的差异,并评价培训前后护听器的保护效果。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76±11.48)岁,平均工龄(16.34±11.64)年,平均接噪工龄(15.67±11.64)年,所在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0.1~94.3 dB(A)。研究对象佩戴3M 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进行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培训后双耳综合PAR值为(19.3±6.4)dB(A),明显高于培训前(11.1±7.4)dB(A)( t=13.31, P<0.001)。培训后,11人(11.70%)PAR值可达到经校正过的噪声衰减值(NRR'值),26人(27.66%)可达到单值降噪值(SNR值)×0.6的标准,84人(89.36%)可达到(NRR-7)/2的标准。培训后护听器保护不足率(7.45%)较培训前(45.74%)明显降低,不同保护水平在培训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83, P<0.001)。 结论:建议企业以适合性检验替代标称值估算的方法评估护听器降噪效果,加强护听器选择和使用方面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提高护听器的防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对33例胸腰椎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男25例,女8例;年龄15~76岁,平均58.0岁。病变部位:胸椎29例,腰椎4例。累及节段:单节段30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1例。肿瘤类型:原发恶性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27例。27例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前Tomita评分2~5分,平均3.9分;修正的Tokuhashi评分9~15分,平均11.1分。依据全脊椎切除术中重建方式不同,将33例胸腰椎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21例,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和钛网重建组(12例,采用钛网植入同种异体骨进行重建)。主要观察指标为脊髓神经损害和疼痛恢复程度,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假体下沉发生率等。术后24 h、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设计 t检验。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0.9个月。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术中出血量(3 255.6±1 981.9)ml( t=2.042, P>0.05)、手术时间(5.6±1.4)h( t=0.591, P>0.05)、术后引流量(655.6±223.6)ml( t=0.118, P>0.05)与钛网重建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3个月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3例患者中31例(97.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有至少1个等级的改善。随访期间钛网重建组12例患者中5例(41.7%)影像学显示不同程度的下沉,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21例患者未出现假体下沉表现,两组下沉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313, P=0.013)。 结论: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孔钛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可以用于椎体切除后的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9年江苏省尘肺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尘肺病进行主动监测,了解粉尘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现状,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在江苏省范围内选取粉尘危害企业相对集中的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开展尘肺病主动监测,对255家企业接尘劳动者(3 540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胸片、肺功能等检查。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龄等组间率的差异水平。 结果:255家用人单位的企业规模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小型企业(186家,72.94%),企业经济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私有经济(225家,88.24%),企业行业分类中机械制造行业所占比例最高(44家,17.25%)。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检出疑似职业病6人(0.17%),职业禁忌证50人(1.41%),其他疾病或异常1 469人(41.50%)。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胸片检查结果异常399人(11.27%),肺功能指标异常848人(23.95%)。男性胸片异常检出率(12.25%,359/2 931)高于女性(6.57%,40/609),女性肺功能异常检出率(32.18%,196/609)高于男性(22.24%,652/2 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接尘劳动者年龄为17~75(41.78±10.39)岁,接尘工龄为0.08~42(6.72±7.47)年,不同年龄、工龄劳动者胸片异常检出率、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功能检查结果中,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和FEV 1/FV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79%(488/3 540)、15.28%(541/3 540)和1.86%(66/3 540)。接触不同粉尘类型劳动者的胸片异常检出率、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2019年江苏省尘肺病主动监测检出疑似职业病较少,不同粉尘种类、年龄、性别和接尘工龄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械制造类企业劳动者使用护听器适合性检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机械制造类企业的职业噪声危害情况,使用适合性检验方法评价劳动者佩戴护听器后的个体降噪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选取深圳市宝安区5家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了解劳动者噪声接触水平。使用3M TM E-A-Rfit TM护听器适合性检验系统测试485名典型噪声作业岗位的劳动者日常佩戴护听器的基线个人声衰减值水平(PAR),对PAR值不能满足工作降噪需求的劳动者进行佩戴指导并重复测试,收集干预前后劳动者的PAR结果并分析。 结果:接受适合性检验的噪声作业劳动者主要分布在24个工种,岗位噪声接触水平为80.2~95.0 dB(A),岗位噪声超标率为52.5%(138/263)。485名劳动者的基线PAR中位数[ M( Q1, Q3)]为6.0(0.0,14.0)dB。男性、工龄>15年、使用护听器年限>15年、认为护听器佩戴舒适、大专及以上者文化程度以及接触噪声水平90 dB(A)劳动者的基线PA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275名工人(56.7%)未通过基线PAR测试,不同噪声分组的工人需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干预后未通过基线受试者的PAR从0.0(0.0,3.0)dB提升至15.0(12.0,18.2)dB。 结论: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严重,接噪劳动者佩戴护听器基线PAR与护听器的标称值存在较大差异。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劳动者佩戴护听器防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多孔钛与钛合金及多孔钽骨科植入物的性能比较及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3D打印技术制备复杂形态骨科金属植入物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而钛及钛合金是目前3D打印金属植入物最常用的原材料。3D打印多孔钛及钛合金假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特点,相关临床试验证明其支撑可靠,骨修复效果良好。钽金属具有与钛金属类似的理化性质,相关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近年来,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多孔钽金属假体也越来越被关注,但现有相关研究仍有限。本文通过对既往国内外关于多孔钛和多孔钽的研究报道进行回顾,从制造工艺、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骨整合效应和临床应用及钛合金方面对两类多孔金属的性能进行比较,同时展望了多孔钛和多孔钽相关骨科个性化置入产品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械制造行业员工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某市机械制造行业员工工作骨骼肌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症状发生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至12月,选择某市35家机械制造企业的1 92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工效学因素、职业倦怠、失眠、WMSDs症状发生现况,用Penrson χ 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调查对象中1种及以上肌肉疾患症状占74.7%(1 434/1 920);腰部症状发生率最高,为52.0%(999/1920),其次为颈部症状发生率,为50.6%(972/1 920)。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劳动强度分级、每日站姿时间(h)、每日坐姿时间(h)、每日弯腰时间(h)、每日搬举5 kg物体时间(h)研究对象腰部疾患和WMSDs症状发生率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工龄≥5年、劳动强度为Ⅲ级、每日弯腰时间≥2h、抑郁、生活满意、职业倦怠、失眠均是腰部疾患和WMSDs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每日坐姿时间≥2h和生活满意度高者是腰部疾患和WMSDs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企业应在工效学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机械员工WMSD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