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环境响应性的银纳米颗粒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淀粉有机模板的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该AgNPs在口腔龋损酸性微环境中响应性释放,通过杀灭病原菌抑制生物膜形成和破坏已成熟生物膜的双重抗菌能力,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可溶性淀粉为绿色稳定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银为银前驱体,使用一锅法制备得到淀粉负载的Ag NP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对Ag NP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细菌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探究其抗菌能力、使用结晶紫染色探究其抑制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细菌活死染色探究其破坏成熟生物膜能力.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计显示的特征峰和透射电镜图像均表明成功合成了均匀分散在淀粉模板的球形Ag NPs,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模板酶解后释放Ag NPs,对变形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P<0.001),而未经α-淀粉酶作用的淀粉负载的Ag NPs则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结果和细菌荧光显微镜观察图像表明,淀粉负载的Ag NPs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形成生物膜和破坏成熟生物膜的作用.结论 使用简单的一锅法绿色合成的淀粉负载的Ag NPs,能在口腔中α-淀粉酶的作用下被释放,杀灭变形链球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还能破坏成熟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金属纳米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植物源物质防治蜱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征,符合卫生杀虫剂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友好防制药物转化的发展趋势.综述了具有杀灭、驱避活性的植物及其次生物质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还重点介绍植物源物质防制蜱类的主要作用方式和机制,并指出了目前植物源蜱类防制药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家蝇的防治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索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成蝇的杀灭效果,以期指导该药在卫生害虫防治领域的应用.方法 采用滞留喷洒、空间喷雾和蝇饵诱杀的方式分别进行试验.结果 滞留喷洒试验中,50 和 500 mg a.i./m2 溴虫氟苯双酰胺待测板面与成蝇接触时长 2h分别导致 15.00%和 16.67%的死亡率,5 000 mg a.i./m2施药板面接触试虫1h导致35.00%的死亡率,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空间喷雾试验中,10 mg a.i./m3溴虫氟苯双酰胺在测试时间未发现击倒试虫,100 mg a.i./m3溴虫氟苯双酰胺 1h成蝇击倒率仅为 2.22%,1 000 mg a.i./m3溴虫氟苯双酰胺 20 min和 1h成蝇击倒率分别为 3.33%和 16.67%,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饵剂试验中,施药 24 h,0.02%浓度组的死亡率达到 91.33%,0.1%和 0.5%浓度组死亡率均达到 100%.结论 溴虫氟苯双酰胺具有较高的胃毒效果,可以用于饵剂产品研发,在公共卫生害虫防治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噬菌体鸡尾酒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叶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噬菌体鸡尾酒可作为一种杀灭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生物制剂,但关于噬菌体鸡尾酒在田间的防治效果和对猕猴桃植株叶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依然较少.[目的]探究噬菌体鸡尾酒在田间防控猕猴桃溃疡病的效果,以及噬菌体鸡尾酒对猕猴桃茎内叶际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使用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感染健康植株,对比施用噬菌体鸡尾酒和传统铜制剂后溃疡病的发病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猕猴桃叶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与铜制剂相比,噬菌体鸡尾酒可更有效地控制猕猴桃溃疡病,改变叶际细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强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改善群落物种功能基因丰度情况,一定程度使叶际细菌群落恢复至健康状态.[结论]噬菌体鸡尾酒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微生态调节功能,在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九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本文分别对 3 种不同成分市售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和 6 种药剂的室内滞留药效进行评价,以指导现场防治.胶饵室内药效实验采用玻璃方箱法,以死亡率评价杀灭效果;室内滞留药效实验采用果酱瓶药膜法,以德国小蠊与药膜强迫接触 20 min后的死亡率评价室内滞留药效.结果显示,3 种胶饵在施用 96h后,试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 100%,3 种药剂药效均达到A级.6 种滞留喷洒用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均达到100%,持效期90d以上.结果表明,9 种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德国小蠊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现场防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红火蚁发生特点与监测防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重大有害入侵生物,目前我国对于红火蚁的科学研究、防治策略、政策法规多集中于农业领域.虽然红火蚁在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中也有着广泛分布与巨大危害,但在这些领域的发生特点和防控策略被大大忽视.在林业中,红火蚁的发生与砍伐、火烧和翻土等人为扰动,以及生物多样性、林分郁闭度和土壤裸露程度等自然因素高度相关.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较低,人为扰动多,因此人工林内部与周边地区均有较高的红火蚁入侵风险;而在天然林中,红火蚁的巢穴多分布于林缘、林窗及火烧迹地等阳光可以直接照射的区域.此外,苗圃和城市绿地有大量的裸露土壤和人类活动,红火蚁发生风险较高.在人类活动较多的人工林、苗圃和城市绿地,红火蚁主要危害人体健康和基础设施,并直接或间接危害林木.此外,红火蚁的入侵降低了生境中节肢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并威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中的野生动物.尽管有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红火蚁有利于促进种子传播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但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益处.在林业上,预防红火蚁入侵主要有检疫、监测和防治3个环节.在检疫方面,木材、带土苗木和草皮是可能携带红火蚁需要重点检疫的对象,熏蒸可有效杀灭红火蚁.在监测方面,诱饵法和陷阱法是主要的监测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遥感和雷达技术也有望在天然草地和城市绿地的红火蚁监测中发挥作用.尽管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红火蚁防治手段,使用高毒、广谱、难降解的杀虫剂可能危害自然保护区与湿地等生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必要研发更加绿色环保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过氧乙酸杀灭微生物的机制与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过氧乙酸(perovy acetic acid PAA)是一种无色液体,可溶于极性溶剂,微溶于芳香烃类,其分解产物为乙酸、氧气,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PAA属强氧化剂,高浓度的PAA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浓度大于45%或温度低至-20℃会产生爆炸,可致人体灼伤,是一种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可用于空气消毒、环境消毒以及各种预防性消毒.1902年,Freer和Novy[1首次对PAA的杀菌性能进行了报道.研究结果公认,PAA具有良好的消毒及客观的杀菌性能.由于PAA在低温下也有显著的杀微生物性能,曾一度引起了美国和其它国家反生物战研究中心的注意[2].过氧乙酸在消毒领域应用已超过半个世纪,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已获得公认,有效使用参数也已成熟,2003年SARS疫情期间,我国卫生部曾为PAA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使其在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对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其杀菌机理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拓展过氧乙酸的消毒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方法 参照国标GB/T 1391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研究呋虫胺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药效.结果 40%呋虫胺可溶粒剂160 mg ai/m2对德国小蠊滞留喷洒药效较好,72 h死亡率均达到70%以上.0.5%呋虫胺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药效LT50是0.6d,第11天死亡率为100%;对德国小蠊模拟现场试验LT50是0.5d,第5天死亡率为100%.结论 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触杀和胃毒活性,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用帐篷滞留喷洒处理杀灭蚊虫的新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军用帐篷滞留喷洒杀虫剂杀灭蚊虫的方法.方法 在野外现场设置军用帐篷,采用氯氰·氯氟醚菊酯可湿性粉剂(10%高效氯氰菊酯和2%氯氟醚菊酯)和可湿性粉剂加附着扩展剂两种方法,对军用帐篷内壁进行滞留喷洒,处理的有效成分剂量为30 mg/m2.处理一段时间后,将雌蚊放入帐篷,观察处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军用帐篷中蚊虫的击倒和死亡情况,计算蚊虫击倒率和致死率.结果 单独使用可湿性粉剂进行帐篷内壁滞留喷洒,杀虫剂不能挂壁,处理1d后放入蚊虫,蚊虫的击倒率和死亡率均在30%左右.使用加入附着扩展剂的可湿性粉剂对帐篷内壁进行滞留喷洒,1d后的蚊虫击倒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1个月后,死亡率仍可保持在80%以上,2个月后,蚊虫死亡率降至不足30%.结论 对野外军用帐篷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时,首先应加入附着扩展剂以便于杀虫剂附着;另外,最长的处理间隔不长于1个月,以便维持较好的蚊虫防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