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卫生费用视角的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资金的筹集与消耗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国家政策强调要深化"强基层"改革,发挥其"网底"作用.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与资源利用情况,为下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以SHA2011 为基础,采用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 29 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编码形成数据库,完成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核算 2014-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概况、筹资来源和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结果 基层卫生费用由 122.31 亿元增至 327.61 亿元,年均增速为 15.53%,其占卫生费用的比重由 7.93%增长至 13.61%,基层卫生费用筹资方案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家庭卫生支出占比由 18.65%降至 8.30%;治疗服务费用占比由87.49%波动下降至 77.73%,主要由内分泌、中医、循环系统疾病这三类患者消耗,累计占比在 60.00%以上,基层治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费用占比由 48.92%增至 64.31%;预防服务费用的占比由 12.51%波动增长至 22.27%,基层预防服务资源主要由中医药健康管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预防服务项目消耗.结论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基层医疗资源发展迅速,在首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承担基层重要筹资责任,居民个人负担下降,基层患者以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主,预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针对需求,精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关注重点公共卫生任务,把握服务新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核算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以筹资来源法卫生总费用核算为基础,分析湖北省2007-2021年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构成,并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分位点下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3051.01亿元,卫生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6.0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2%).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筹资逐渐以社会筹资为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不断降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3个宏观因素对人均卫生总费用均有正向影响,分别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比例.结论:湖北省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逐渐优化,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低,但居民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应适度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着重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老龄人口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的资金倾斜;科学整合医保制度,提高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卫生总费用合理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202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北京市综合医改前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厘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服务的人群特点,对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精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 通过分析综合改革前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特征,为下一步改革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 2016-2019 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基础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2016-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卫生财务统计年报》《北京市卫生费用核算报告》等.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案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HIS系统纳入全年的门诊数据、住院患者的数据.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SHA2011)核算、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状况.结果 2016-2019 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从 121.81 亿元增长至 222.45 亿元,年均增长 19.07%.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治疗费用历年占比均在 92%以上,60~岁、80~岁两个年龄组患者治疗费用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 24.08%、25.84%;治疗费用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症状、体征和检验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占比最高,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检验异常疾病治疗费用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 40.11%、48.40%和 32.43%.结论 综合改革后分级诊疗成效初显,社区医疗服务资源主要由中老年患者、内分泌、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所消耗,改革引导更多中老年和慢性病患者流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从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慢性病管理、医联体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其服务能力,巩固和维持改革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核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及其在不同维度的费用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合理减轻治疗费用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19年卫生健康财务年报》、《甘肃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甘肃发展年鉴-2020》及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等.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1 013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2019年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个案数据库.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 2011)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摊方法,用Stata/SE 15.1软件核算2019年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总费用,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为954 723.40万元,占全省疾病治疗费用16.62%.其中72.90%用于住院治疗;男性治疗费用高于女性;60岁及以上治疗费用占61.05%;治疗费用由高到低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脑梗死;84.42%的治疗费用流向医院,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费用仅占13.4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长(β=0.055)、男性(β=0.064)、年龄高(β=0.006)、手术(β=0.890)的患者住院费用较高,医疗付款方式为城乡居民(β=0.065)、自费(β=0.012)和其他(β=0.069)的患者相对城镇职工患者住院费用较高;而中医院(β=-0.975)、专科医院(β=-1.134)、妇幼保健机构(β=-1.138)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β=-1.067)相对综合医院而言,市级机构(β=-0.553)和县(区)级及以下机构(β=-0.927)较省级机构而言,患者住院费用较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规模大,应从重点病种、重点人群出发进行重点防控,并持续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对甘肃省1995-2014年连续20年社会卫生支出进行分析预测,为科学优化社会卫生筹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利用来源法核算的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信息,基于回归分析原理、动态数列原理和指数平滑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研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种预测方法比较显示三次指数平滑法拟合精度优于回归分析法和动态数列法;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到“十三五”末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资金可达350亿元左右,人均社会卫生筹资将在1328元上下.结论 甘肃省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偏低,筹资能力低下,筹资模式亟待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核算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方法:以“卫生服务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从筹资方案、机构流向、服务功能等维度核算北京市预防费用.结果:北京市预防服务费用总量为88.09亿元,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比重为5.46%,占GDP比重为0.38%,主要提供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健康体检、孕产妇保健等服务,预防服务费用中来源于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和家庭卫生支出,费用占比依次为42.12%、28.45%和29.43%;预防服务主要由医院和基层机构提供,两者占比达67.74%.结论:预防服务费用总量稳定,机构流向有待调整;各类机构预防服务功能明确,用自身收入弥补预防服务的现象广泛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使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更好的服务于卫生政策调整.方法:使用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 1”的我国卫生费用核算方法,并结合了北京的实际情况,核算北京市2015年经常性卫生费用.结果:2015年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为1 614.2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03%;从筹资来源来看,公共筹资方案、自愿筹资方案及家庭卫生支出占比分别为58.19%、10.92%及30.89%;从机构流向来看,流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机构、门诊机构及药品零售机构的费用分别为65.53%、8.56%、2.72%、2.06%及17.42%;从功能消耗来看,用于治疗服务、药品及其他医疗服务用品、预防服务的费用分别占73.42%%、17.47%、5.46%.结论: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合理,公共筹资能力较强,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医院和药品零售机构,治疗及购药是卫生服务消费主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省级卫生总费用两种核算方法差异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省级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和机构法两种核算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果:30个省市有18个省来源法核算结果小于机构法,12个省市的来源法核算结果大于机构法;17个省市的结果差异率超过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和各省卫生服务的利用及优质卫生资源的情况均对核算差额产生影响.结论:关注商业健康保险结余的影响,异地就医除考虑卫生资源情况外,还应考虑经济、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与机构法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深入分析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和机构法两种核算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北京市区域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筹资来源法,机构流向法.结果: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两种核算方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军队驻京机构数据、医保基金结余数据和外地居民来京费用等原因引起.结论:完善信息统计制度;深入分析,为政策服务;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缓解就医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