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汉果品质受气候因子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探讨气候因子对不同季节授粉罗汉果品质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该文以主栽"青皮果"品种夏季与秋季授粉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发育时间气候因子监测、形态大小测量、罗汉果苷代谢检测和基因表达qRT-PCR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二者生境气候因子、品质性状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秋季授粉果实与夏季授粉果实相比,生境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 35d以后明显降低,昼夜温差 65d以前明显增加,并且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差异大于昼夜温差,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则相近.(2)横径、纵径和单果重均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3)罗汉果苷Ⅴ和 11-O-罗汉果苷Ⅴ合成积累速度滞后 10d左右,含量从 55d开始均显著降低并且成熟时分别降低了 40.66%和 46.07%.(4)罗汉果苷Ⅴ合成酶基因 55d协同表达的一致性差,上调数目和幅度少,而且负责最后一步合成反应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SgUGT94-289-3 均下调表达.综上所述,夏季与秋季授粉罗汉果形态大小未受气候因子影响,而罗汉果苷Ⅴ品质则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可能通过调控罗汉果苷Ⅴ合成酶基因协同表达的一致性和水平致使春季和秋季的罗汉果苷Ⅴ品质具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为罗汉果优质栽培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种源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种源野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油茶良种选育和遗传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广西、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和贵州9个省(自治区)16个种源地的218株生长良好的野生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的8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6个种源的8个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范围为12.03%~35.08%,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42.83%)大于种源内变异系数均值(23.99%),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88.63%,说明不同种源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度、鲜籽重和每果籽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鲜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0.773%,表明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本可以用前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大小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出籽率特征,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形状特征.聚类分析表明,16个种源在欧式距离10处被分为Ⅰ和Ⅱ类,同时进一步在欧氏距离5处分成不同的亚类,第Ⅰ类在生产加工中比较方便,第Ⅱ类在产量和收益上更具优势.本研究野生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种源作为育种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川芎有性生殖障碍的形态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川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原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长期采用无性栽培,存在有性生殖障碍,制约其种质创新.该研究基于比较解剖学研究思路,通过形态解剖、石蜡切片、染色压片以及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对川芎及其近缘野生藁本L.sinense的生殖生长各个阶段的花部特征、果实、种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花药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存在异常,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大小不均匀、数量不一致;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未退化完全;花粉成熟期,花药壁存在细微裂缝,花药大部分不能正常释放花粉;成熟花粉粒表面凹陷、部分畸形,花粉无活力且不能进行体外萌发,花粉内淀粉、多糖和脂类物质明显不足;川芎开花盛期花丝较短,向下反曲;果期可见双悬果,但果实干瘪,种子皱缩.对比观察同期藁本,花药发育正常,花粉粒有活力,双悬果饱满;开花盛期,花丝较长且直立,明显高于柱头.川芎和藁本子房内均可见成熟胚囊,未见明显不同,柱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认为,川芎雄蕊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绒毡层、花丝等结构异常发育,川芎具有雄性不育特征,是其有性生殖障碍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评价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无刺玫一号、丰果玫三号、丰果玫六号)的果实质量.方法:对无刺玫一号、丰果玫三号、丰果玫六号进行植物形态特征及果实性状描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糖、水溶性多糖、总酚、总黄酮、总三萜、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芦丁、槲皮素、白桦脂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采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质量.结果:玫瑰三个果用新品种在植物形态以及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上均有差异;无刺玫一号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白桦脂酸含量最高,分别为 19.39、0.85 mg/g;水溶性糖、总黄酮、总酚酸、芦丁在丰果玫三号果实中含量最高,分别为 24.84、44.36、6.81、0.46 mg/g;总三萜、熊果酸、齐墩果酸、槲皮素在丰果玫六号中含量最高,分别为 33.47、2.64、0.48、0.02 mg/g.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贴近度排名为丰果玫三号、无刺玫一号、丰果玫六号、传统花用玫瑰、紫枝花用玫瑰.结论:通过观察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植物形态、果实性状,可以区分三个新品种;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有效成分含量排名比花用种质果实有效成分含量排名靠前.综合分析,丰果玫三号、无刺玫一号、丰果玫六号均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西瓜ClPP2C3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蛋白磷酸酶 2C(protein phosphatase 2C,PP2C)是动植物中均存在的一类蛋白磷酸酶,拟探究其在西瓜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栽培类型西瓜'97103'中克隆ClPP2C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西瓜ClPP2C3 的cDNA序列长度为 1 317 bp,编码 438 个氨基酸,其分子量大小为 47.81 kD,蛋白质等电点为 5.12.ClPP2C3 包含 1 个PP2C保守结构域,与负调控果实成熟的番茄SlPP2C3、草莓FaABI1 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西瓜ClPP2C3在细胞核表达.ClPP2C3在含糖量高的栽培品种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含糖量低的野生品种.栽培品种ClPP2C3的 2 kb片段长度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品种,而 1 kb片段长度启动子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由 1-2 kb区间SNP导致的启动子活性差异对不同含糖量品种ClPP2C3表达量存在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馆藏标本的元宝槭资源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元宝槭(Acer truncatum)是无患子科槭属的落叶乔木,又名华北五角枫、元宝槭.因其翅果的形状像中国古代的金元宝故而得此名,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为了系统研究元宝槭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特点,该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主要数字化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和已有文献,分析了元宝槭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主要分布区的资源特点.结果表明:基于对收集的1 913 份元宝槭标本的分析,元宝槭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的 27 个省/区/市,分布区域广、海拔差异大;不同地区元宝槭叶片、果实形态大小存在差异,陕西省采集标本的平均果实直径明显大于其他地区;部分元宝槭标本的采集地、采集时间等信息不全,少量标本由于采集或管理不当导致标本不完整.该文为利用数字化标本资源研究特色油料植物的资源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水分和盐分胁迫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木质部是植株体内水分传输的主要通路,其水力特性的变化会影响植株的水分关系和果实的水分积累.目前关于番茄植株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植株生长和果实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日光温室番茄盆栽试验,设置3 个处理:对照,土壤含水量(θ)为75%~95%田间持水量(FC),初始电导率(EC)为0.398 dS·m-1;水分胁迫,开花前θ为75%~95%FC,开花后至成熟期θ为45%~65%FC,EC为0.398 dS·m-1;盐分胁迫,θ为75%~95%FC,EC为1.680 dS·m-1,研究了樱桃型番茄(红宝石)和中果型番茄(北番501)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的植株生长、果实含水量以及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分和盐分胁迫下茎秆横截面积和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别减小了22.0%~40.7%和10.0%~18.3%,茎秆比导水率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 8.8%~41.1%和 12.9%~28.4%,抑制了植株生长,减少了地上部鲜重、果实大小、果实鲜重和含水量,且与樱桃型番茄相比,中果型番茄的降幅更大.此外,果实含水量分别与茎秆和桁架柄比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番茄植株在水分和盐分胁迫下木质部水力特性指标减小,生长被抑制,果实鲜重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中果型番茄相较于樱桃型番茄对水分和盐分胁迫更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数量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以100份澳洲坚果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2个果实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9.66%~23.62%,单果重和果仁重的变异程度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果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是选育大果的重要参考.聚类分析分为2大类,1类果实外观品质较差:果小、出种率与出仁率相对低,属于育苗种质资源类型;Ⅱ类果实实外观品质较好:果大、出种率与出仁率较高,符合市场及选育需求.主成分分析把12个果实数量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902%.主成分1特征值最大,为4.280,贡献率最高,为35.667%,主要与果实外观性状大小有关;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20.177%,主要反映了果仁性状;主成分3的贡献率为13.026%,主要反映了出种率;主成分4的贡献率为11.032%,主要反映了出仁率.果实性状综合评价得分为-2.333~0.983,筛选出综合性状前10的优异种质:花纹、SS14、壮圆1号、临沧47号、桂热1号、南亚2号、A4、B2、临沧1号、贵3;并筛选出单果重最大的FS3、果仁最重的桂热1号、出种率最高的选育8号、出仁率最高的A4.通过这些综合评价数据及筛选出的种质,为后期选育或杂交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叶片黄化对葡萄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探究叶片黄化对葡萄生理和果实生长的伤害机制,试验以生长在河南省荥阳市蔡寨村表现黄化症状的4年生'阳光玫瑰'成龄树为试材,通过测定并分析黄化植株与正常植株的茎叶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特征,考察叶片黄化后对葡萄生长量、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开展黄化矫正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叶片重量、新梢长度、枝条粗度均显著降低;(2)黄化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3)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光下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4)黄化植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比正常植株显著升高,上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5)黄化植株果实产量、穗重、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单粒重量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因此,葡萄黄化植株的叶片光合作用和枝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均显著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珍稀植物蒜头果野生植株结实量及果实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对云南省广南县不同分布点的野生植株大小与结实量,果实、果核性状特征,果皮与果核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成年植株个体间结实量差异大,单株结实量从几十个至几千个,变异系数可达136.38%.结实量与冠幅有正相关关系(R=0.592, P<0.01),与胸径和树高无相关关系(P>0.05).(2)扁球型果实平均纵径37.10~40.36 mm,变异系数7.28%~8.65%;平均横径41.15~45.03 mm,变异系数6.44%~9.31%;平均果实重量35.77~47.29 g,变异系数18.99%~21.44%.野生蒜头果果实大小差异明显,单个果实重量差别为3.4倍.(3)果核平均纵径27.50~31.69 mm,变异系数7.13%~10.99%;平均横径30.94~34.16 mm,变异系数6.47%~9.41%;平均果核重量14.03~18.77 g,变异系数17.37%~22.68%.单个果核重量差别为3.7倍.(4)平均果皮纵向厚度4.33~4.80 mm,变异系数20.22%~26.91%;平均横向厚度5.10~5.44 mm,变异系数12.92%~20.98%;平均果皮重21.62~28.51 g,变异系数20.01%~24.12%.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蒜头果单株结实量、果实和果核大小、果皮厚等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多样性,其资源为人工定向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选择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