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痫前期的中药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特异性疾病,临床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药汤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等治疗子痫前期的研究增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葛根素、天麻素、钩藤碱、人参皂苷、白术内酯、丹参素、川芎嗪、黄芪甲苷等成分能够促进滋养细胞增殖和侵袭,改善实验动物妊娠过程,对子痫前期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梳理相关文献,通过结合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分析中药临床用药合理性,为中药防治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涂层冠脉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2种PCI器械,但仍存在再狭窄及晚期血栓事件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内皮细胞活性的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既抑制再狭窄又抗血栓形成,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中药单体及提取物尤其是中药单体组合涂层具有多靶点潜力,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涂层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应用于PCI器械药物涂层的中药单体(三氧化二砷、紫杉醇、水蛭素、川芎嗪、大黄素、苦参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组合(紫杉醇/水蛭素、栀子苷/黄芩苷)、中药提取物(莪术提取物、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以期为研发新的PCI器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丹参川芎嗪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灌注指标及血清HO-1、VEGF、ET-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联合支架置入术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脑血流灌注指标、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年 1月—2022年 8月我院收治的 160例AC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与研究组(80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管灌注指标、血清 HO-1、VEGF、E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血清 HO-1、VEGF、ET-1、IL-6及 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BV、CBF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均<0.05);HO-1、VEGF、ET-1、IL-6及 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 ACI病人疗效较好,可改善病人脑血流灌注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并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及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造模后对小鼠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E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TTC)分别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梗死情况;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过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p47 抗体(NADPH oxidase activated protein p47 antibody,P47phox)和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4 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结果 川芎嗪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组织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T-AOC、SOD水平而降低MDA、H2O2和MPO的含量(P<0.05),同时降低其脑组织中P47phox、Nox4 和TNF-α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NADPH氧化酶的表达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药川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局灶性堵塞疾病,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川芎作为治疗CIS的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该药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川芎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川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川芎嗪、川芎哚、藁本内酯、阿魏酸、洋川芎内酯等,可发挥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炎症、调控细胞自噬、调节钙离子稳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保护血管内皮因子的作用.该文总结了川芎中有效成分治疗CIS的药理机制,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风湿热瘀”论治肛周湿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肛周湿疹以风、湿、热、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下焦,与肺、脾密切相关。该病初发多见风、湿,日久则化热,瘀血既是病变产物,又是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临床以自拟湿疡宁洗方加减,通过淋洗坐浴治疗本病,主要选用荆芥、防风、苦参、大腹皮、黄柏、白鲜皮、紫草、蛇床子、蝉蜕、川芎、红花等药,治以祛风、除湿、清热、化瘀,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芎嗪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增殖及胶原蛋白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培养MRC-5细胞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无血清DMEM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含有5、10、20 mg/L川芎嗪的无血清DMEM处理。干预24、36、48 h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采用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p27)蛋白水平,ELISA检测培养基中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 Col-Ⅰ)、Col-Ⅲ水平。结果:干预24、36、48 h时,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升高( P<0.05)。干预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明显减少( P<0.05);凋亡率[(6.59±0.95)%、(10.92±2.25)%、(16.58±3.25)%比(1.38±0.34)%]明显增加( P<0.05);Bcl-2[(0.79±0.13)、(0.52±0.06)、(0.31±0.05)比(0.91±0.15)]、CyclinD1[(0.62±0.08)、(0.50±0.06)、(0.27±0.04)比(0.83±0.1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0.45±0.07)、(0.50±0.06)、(0.79±0.13)比(0.32±0.06)]、p27[(0.39±0.07)、(0.75±0.13)、(0.96±0.16)比(0.20±0.05)]蛋白表达增加( P<0.05);培养基中TGF-β1、Col-Ⅰ、Col-Ⅲ水平降低( P<0.05)。 结论:川芎嗪可抑制MRC-5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产生,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调节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芎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出生48 h内的健康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新生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9、5.18、10.36 mg/kg川芎嗪,连续给药3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空白组则不予任何处理,均由哺乳期母鼠代乳。末次人工喂养1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取小肠回盲部组织,检测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采用Khailova标准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回盲部肠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而CAT、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均 P<0.05)。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伴有肠绒毛轻中度充血水肿及回盲部肠组织黏膜固有层轻中度肿胀分离,但程度均不及模型组,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1.91±0.33)分、(1.56±0.31)分、(1.35±0.26)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3.21±0.4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模型组(9.34±0.98)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5.51±0.57、4.46±0.45、2.15±0.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NEC新生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肠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风痰入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风痰入络证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12月濉溪县中医医院96例脑梗死风痰入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为70.8%(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8, 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3.51,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4.41, P<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t=57.88, P<0.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5.04±0.93)mPa?s比(5.64±1.13)mPa?s, t=2.84]、全血低切黏度[(11.32±1.74)mPa?s,比(13.39±2.23)mPa?s, t=5.07]及血浆黏度[(1.51±0.33)mPa?s比(1.73±0.47)mPa?s, t=2.65]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风痰入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痤疮外治方用药特色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普济方》痤疮外治用药特色。方法:筛选《普济方》痤疮外治方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页版分析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剂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痤疮外治方87首,涉及药物164种,常用药物有白芷、川芎、白附子、铅粉等;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关联性较强药对、药团为川芎-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高频剂型膏剂与药物猪脂、水银、铅粉关联性较强,高频剂型散剂与药物白芷、牵牛子、皂荚、藁本、川芎关联性较强。结论:《普济方》痤疮外治以辛散发越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别针对体虚感邪证、外感风热证、血热郁滞证,提示了明代以前痤疮辨治特色,亦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