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用于低突变负荷和“冷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晚期NSCLC的治疗手段比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多,除传统放化疗外,可根据组织病理和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选择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5C11)对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新鲜的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GM-CSF和IL-4细胞因子法诱导培养未成熟DCs,经不同刺激方式(5C11、β-葡聚糖、5C11+β-葡聚糖)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2、IL-6、TNF-α、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结果:β-葡聚糖能够显著诱导CD40在DCs表面的表达( P<0.05),联合5C11后,其他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进一步显著上调,尤其对DCs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子CD83的上调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 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以诱导DCs大量分泌IL-12、IL-6、TNF-α等促炎因子,对发挥DCs功能的关键因子IL-12的分泌表现出协同效应(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38 MAPK、p44/42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且磷酸化时间提前,维持时间也延长( P<0.01)。 结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并提高DCs的免疫功能,为肿瘤DCs疫苗的制备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树突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独特功能,在稳态条件下参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DC表型和功能的异质性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根据微环境变化调控获得性免疫应答。文章介绍了人DC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分类及其在肿瘤中作为治疗及监测工具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纳米疫苗的构建与细胞吞噬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纳米疫苗,并初步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2.4)对纳米疫苗的体外吞噬效率。方法:选取PCSK9 207-223为抗原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为载体蛋白,用"还原-热聚-氧化"法将BSA分子转变为BSA纳米颗粒(BSA nanoparticle, BN),PCSK9多肽链接在BN表面合成纳米疫苗(BSA-PCSK9 nanoparticle, BPN),PCSK9多肽与分子BSA直接链接合成分子疫苗(BSA-PCSK9, BP)。动态光散射测定BN、BPN粒径和电位大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SDS-PAGE电泳分析抗原负载情况;检测BPN不同时间点的粒径变化反映其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BPN与DC 2.4细胞共孵育24 h,增强型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DC2.4细胞活性,反映BPN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DC 2.4对纳米疫苗的吞噬情况。 结果:合成的BPN粒径为(68.2± 3.1)nm、电位为(?14.8±0.6)mV,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BPN近球形;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BPN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证明短肽链接成功;模拟生理环境下,BPN粒径在144 h内保持稳定;增强型CCK8检测结果显示DC2.4细胞活性均大于1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相比BP,DC 2.4对BPN的吞噬效率更高。结论:BPN体外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被DC吞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体成熟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体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吞噬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肠炎沙门菌菌影候选疫苗在小鼠免疫应答和保护功效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肠炎沙门菌制备的菌影(SE-ghost)通过肌肉注射(肌注)和口服不同免疫途径接种雌性BALB/c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功效。方法:用SE-ghost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3 +CD4 +T、CD3 +CD8 +T细胞百分比变化和脾脏内细胞因子IL-4、IFN-γ分泌;三次免疫后所有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肠炎沙门菌进行强毒攻击。用SE-ghost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抗体APC-CD11c、FITC- MHC ClassⅡ、PE-CD40、FITC- CD86、PE-CD80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BMDCs上清液IL-1β、IL-6、IL-10和IL-12p70的产量。 结果:与PBS组相比,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小鼠体内肠炎沙门菌特异性抗体IgG和IgA水平明显增高;脾脏CD3 +CD4 +T细胞百分比上调、高分泌细胞因子IL-4 、IFN-γ。肌肉注射SE-ghost比口服可诱导更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致病菌肠炎沙门菌强毒攻击后,SE-ghost(口服)和SE-ghost(肌注)免疫组生存率高达80%。与对照组相比,BMDCs经SE-ghost刺激后高表达表面成熟分子抗体CD86、CD80、CD40、MHCⅡ,高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2p70。 结论:通过肌肉注射SE-ghost进行免疫,可在小鼠中引发更强大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以防止沙门菌感染。SE-ghost是一种有用的沙门菌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癌中新型DC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和健康。然而目前的标准疗法治疗效果欠佳,无法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免疫疗法最近已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临床益处,这也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治疗形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已经显示出较强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其临床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一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工具等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研究出更多的新型癌症疫苗,现就近几年研究的新型DC疫苗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基序蛋白23在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中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基序蛋白23(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3,Trim23)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发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DCs中Trim23的表达。构建Trim23过表达载体并转染BMDCs,pcDNA3.1空载体作为对照组。经LPS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分子CD80、CD86、CD40以及MHCⅡ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L-6、IL-10的含量;磁珠分选出OT-Ⅰ和OT-Ⅱ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CD8 +和CD4 +T细胞,加入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与LPS激发的BMD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转染组BMDCs诱导CD8 +或CD4 +T细胞增殖分化的方向。Western blot检测BMDCs内p38、ERK1/2、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构建缺失RING结构域或ARF结构域的两个Trim23短截体(Trim23 ΔRING和Trim23 ΔARF),将Trim23、Trim23 ΔRING、Trim23 ΔARF载体分别转染BMDCs,经LPS激发后,流式细胞术及ELISA检测BMDCs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结果:经LPS激发后,BMDCs中Trim2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过表达Trim23后,其表面分子MHCⅡ、CD86、CD80的表达及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均显著下降;与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过表达Trim23可显著抑制BMDCs诱导CD4 +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诱导CD8 +T细胞增殖的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Trim23的BMDCs中p38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与Trim23组比较,RING结构域的缺失显著逆转了过表达Trim23对LPS诱导的BMDCs表面分子MHCⅡ、CD86及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 结论:过表达Trim23能够抑制BMDCs的分化成熟及免疫活化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MAPK信号通路及Trim23的RING功能域,本研究将为靶向Trim23提高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应答效应提供实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然来源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们对疫苗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免疫佐剂在疫苗的研发和制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从自然界中获取一些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并制成佐剂应用于疫苗中,以此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这些天然来源的免疫佐剂往往具有毒性低、稳定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一些已被发现和使用的天然来源的免疫佐剂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植物来源(皂苷、多糖、蜂胶)、动物来源(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和微生物来源(病毒、细菌)的免疫佐剂,论述它们的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强自噬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促进BALB/c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对BALB/c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成5组,分别用pcDNA3.1(+)空载体、pJME质粒、pJME-LC3重组质粒肌注免疫小鼠,并使用无菌PBS肌注作为空白对照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免疫注射共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2周后无菌取小鼠脾脏,研磨后从单细胞悬液中分离DCs,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重组质粒在DCs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后的平均荧光强度;CCK8法检测分析不同免疫组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免疫组,pJME-LC3实验组大量DCs胞质中可见质粒编码蛋白表达;pJME-LC3实验组免疫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免疫组( P<0.05);pJME-LC3组小鼠成熟DCs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JME-LC3组小鼠脾脏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高于其他免疫组( P<0.05)。 结论:pJME-LC3重组质粒可以促进免疫鼠脾脏DCs抗原提呈以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提示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可能通过影响BALB/c小鼠DCs功能促进免疫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