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外膜囊泡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出芽形成的纳米球状小泡,与细菌的外膜和周质具有相似的组成,且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自佐剂活性和易于被免疫细胞摄取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疫苗研发平台.目前,OMVs疫苗已成功应用于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针对其他病原体的OMVs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阶段.通过基因工程对细菌进行遗传改造,可提高OMVs产量,减少其内毒素毒性并呈递抗原.现就OMVs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每年都会导致全球疾病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目前只有帕丽珠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Synagis ?)可用于预防早产儿和免疫低下的儿童感染HRSV,但尚未引进国内进行临床应用。经过近70年的研究,仍没有被批准使用的HRSV疫苗,因此抗病毒生物制品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一些特异性好、靶向性强的抗体类生物制品,其中纳米抗体ALX-0171、预防用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和MK-1654在临床试验里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结果。本文梳理了HRSV抗体类生物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加快我国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开展,减少婴幼儿HRSV感染的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两步脱溶剂-交联法制备携带流感病毒血凝素茎部α螺旋区(HAα)、6个串联重复的M2蛋白胞外域(6M2e)和鞭毛蛋白(Flg)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探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脱溶剂-交联法将融合蛋白FljB-6M2e-△D2D3-HAα和HAα-6M2e制备成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进行物理表征后评估其细胞毒性。免疫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ELISPOT检测细胞免疫水平,CCK-8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30.03±2.96) nm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FljB-6M2e-△D2D3-HAα/ HAα-6M2e。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M2e-IgG抗体效价为1∶25 600,抗HAα-IgG抗体效价为1∶12 800,高于对照组小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051和3.780, P=0.038和0.019)。与对照组相比,多肽刺激可以使小鼠脾细胞显著增殖[M2e刺激增殖率:(154.18±2.34)%,HAα刺激增殖率:(151.51±1.56)%]( t=12.942和24.591, P均<0.001),并且诱导产生分泌更多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M2e刺激: t=5.477和6.571, P=0.005和0.013;HAα刺激: t=9.239和7.671, P=0.001和0.013)。多种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IFN-γ和IL-4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γ: t=13.253和20.847, P均<0.001;IL-4 : t=6.032和4.824, P=0.004和0.009)。 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开发多表位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有效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前,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严重威胁到全球公共卫生。临床迫切需要及时诊断COVID-19以指导流行病学措施、感染控制、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纳米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器件体积小、免标记、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已实现对多种生物标志物的高性能检测并有望在未来成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床旁检测工具。因此,该文概述了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重点总结了近一年来所报道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检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该文简要展望了纳米生物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纳米疫苗的构建与细胞吞噬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纳米疫苗,并初步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2.4)对纳米疫苗的体外吞噬效率。方法:选取PCSK9 207-223为抗原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为载体蛋白,用"还原-热聚-氧化"法将BSA分子转变为BSA纳米颗粒(BSA nanoparticle, BN),PCSK9多肽链接在BN表面合成纳米疫苗(BSA-PCSK9 nanoparticle, BPN),PCSK9多肽与分子BSA直接链接合成分子疫苗(BSA-PCSK9, BP)。动态光散射测定BN、BPN粒径和电位大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SDS-PAGE电泳分析抗原负载情况;检测BPN不同时间点的粒径变化反映其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BPN与DC 2.4细胞共孵育24 h,增强型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DC2.4细胞活性,反映BPN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DC 2.4对纳米疫苗的吞噬情况。 结果:合成的BPN粒径为(68.2± 3.1)nm、电位为(?14.8±0.6)mV,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BPN近球形;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BPN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证明短肽链接成功;模拟生理环境下,BPN粒径在144 h内保持稳定;增强型CCK8检测结果显示DC2.4细胞活性均大于1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相比BP,DC 2.4对BPN的吞噬效率更高。结论:BPN体外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被DC吞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肿瘤疫苗作为其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显现。免疫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类型、调节免疫应答强度,还可降低疫苗的使用剂量、提高疫苗安全性,故免疫佐剂在肿瘤免疫疫苗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研究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归纳了常用免疫佐剂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用于临床的3种传统佐剂(弗氏佐剂、油乳佐剂、铝盐佐剂)和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新型佐剂(脂质体、中药佐剂、小分子多肽佐剂、细胞因子佐剂、纳米佐剂)的特性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毒样蛋白纳米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疫苗是应对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有关疫苗及其技术的研究取得巨大的进展,其中,病毒样蛋白纳米颗粒疫苗(virus-like protein nanoparticle vaccine,VLPNV)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成为疫苗研发热点,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VLPNV在引发免疫反应、表达技术以及防治病毒感染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VLPNV的未来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了全世界大约30%的肝硬化和53%的肝癌,目前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通过治疗性疫苗的方式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迫切目标。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大多数疫苗的临床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最近,一个纳米颗粒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εPA-44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εPA-44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实现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首先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理论基础,然后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解读εPA-44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及其对未来该领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杭州地区7株重排乙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2014—2020年乙型流感流行情况并分析7株乙型流感病毒重排株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杭州地区流感样病例16 943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样本的8个基因片段( PB2、 PB1、 PA、 HA、 NP、 NA、 MP和 NS)进行纳米孔三代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 结果:2014年1月—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鉴定了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样本1 090份,总阳性率6.43%(1 090/16 943)。其中乙型Yamagata支系474份,乙型Victoria支系616份。采用高通量测序获得乙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228个,发现7株乙型流感病毒重排株,其中4株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的 NA基因与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重排,2株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H644_BY和H648_BY)的 NP和 NA基因与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重排,1株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的 PB2、 PB1、 PA和 NS基因与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重排,同时发现 HA和 NA基因存在多个抗原位点突变。 结论:2014—2020年杭州地区乙型流感病毒出现多株罕见重排株,具有潜在流行风险,需改进传统检测方法并密切关注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重排情况及其与疫苗株的匹配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肿瘤疫苗(cancer vaccines,CVs)是将肿瘤抗原导入患者体内,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抗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肿瘤疫苗在癌症免疫治疗时代备受关注,现代免疫学和疫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新一代疫苗在识别可以导致强烈和广泛T淋巴细胞反应的抗原、高效抗原呈递、克服癌细胞逃避和抑制免疫系统等方面得以改进,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纳米载体系统提供了一种创新性呈递肿瘤抗原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弥补了传统疫苗靶向性不足和提呈效率不高的缺点,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纳米颗粒本身还具有辅助特性,可以作为免疫激活剂发挥作用.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疫苗具有特异性递送抗原、提升疫苗免疫反应强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因此极具发展前景.综述近年来肿瘤抗原、佐剂以及不同来源及制备方式的纳米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为肿瘤疫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