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市校园食堂有害生物防制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苏州市校园食堂目前主要有害生物防制现状,以及学校在有害生物防制方面的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用Excel 2016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作图,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方法.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1 061 份,调查发现主要虫鼠害问题为:340 家(32.05%)无虫鼠害、282 家(26.58%)为鼠害、215 家(20.26%)为蝇类、205 家(19.32%)为蜚蠊,19 家(1.79%)为其他害虫,不同类型学校的虫鼠害问题分布不同(χ2=49.70,P<0.001).委托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学校的无虫鼠害率(24.66%)低于未委托的学校(39.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P<0.001).幼儿园的委托率(39.12%)低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委托率(5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7,P<0.001).在培训需求方面,742 家(69.93%)认为最需要接受的是具体防制操作技能培训,197 家(18.57%)认为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110 家(10.37%)认为是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2 家(1.13%)认为需要了解其他内容;705 家(66.45%)认为最需要对学校食堂直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225 家(21.21%)认为对学校后勤,74 家(6.97%)认为对被委托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操作人员,27 家(2.54%)有其他观点,其中,委托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的学校与未委托的学校在需要培训人员方面存在差异(χ2=20.20,P<0.001);557 家(52.50%)更乐于接受现场示教,408 家(38.45%)倾向于网络视频学习,88 家(8.29%)倾向于面对面授课,8家(0.75%)持其他观点.结论 苏州市不同类型的校园食堂对有害生物防制的需求有差异,应对重点人群开展适宜培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拉萨市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校园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了解拉萨市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危险因素及事件性质,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2022年6月26日至7月1日拉萨市1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细菌性痢疾的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教职工、患者,查看学校晨检记录及因病缺勤追踪记录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采取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餐次和饮生水因素,对患者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等行核酸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结果 两校共搜索到55例细菌性痢疾病例,罹患率为15.41%,其中学生53例,罹患率为16.71%;教职工2例,罹患率为7.5%;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走读生与住校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0%,17.09%)(x2=0.05,P>0.05),小学生罹患率高于幼儿园学生(19.83%,6.67%)(x2=7.13,P<0.05).病例对照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6月24-26日间饮用生水与发病有关联(OR=4.01,95%CI=1.75~9.19,P<0.05);两校共检出23份粪便志贺菌核酸阳性,食堂门前末梢水2份,井口周围污水管中的污泥2份.结论 此次事件是由管网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学校应强化供水设施管理,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镇江市中小学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评估我国镇江市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并提出优化策略和保障措施,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制定学校健康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选取镇江市公办小学、初中、高中共2 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56例,回收率94.0%.采用Kano模型和其他相关统计学方法,通过识别必备属性的服务项目以提出优化措施,针对期待属性的项目提出提升策略.结果 在各项满意度评分中,学校食堂环境(1.33±0.63)、健康咨询医师(1.39±0.70)、开展的健康教育课程(1.43±0.60)、体育场地和器材(1.48±0.60)、健康教育体系(1.53±0.69)是满意度最高的前五项.满意度较低的五项分别是体育课进行的活动(2.72±1.37)、社区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2.07±1.09)、学校体育课时长(1.81±0.93)、食堂的食品卫生情况(1.68±0.880)、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程度(1.61±0.620).结论 通过完善保障四个必备属性项目,包括学校的健康保健服务、学校校园环保建设、教学卫生环境、学校体育课时长,使学生满意度得到稳步提升.通过优化改善十个期待属性的项目,包括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程度、学校食堂环境、学校食堂膳食的质量、学校食堂膳食的食品卫生、学校健康咨询医师、家庭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学校体育活动环境、体育课进行的活动,提升和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雾霾对高校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雾霾对校园环境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为校园环境卫生治理、疾病防控及个人防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抽取河北大学医学部室外(医苑广场、医苑路、操场)和室内(食堂、教室、学生宿舍)等6个人员主要活动场所,在无雾霾、轻度雾霾、中度雾霾及重度雾霾天气状况下按自然沉降法分别采样,测定空气中细菌和霉菌菌落总数.结果 中度和重度雾霾天气时室外空气中细菌、霉菌菌落总数均高于室内(P值均<0.05). 室外各采样点细菌、霉菌总数均随雾霾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医苑路升高最为显著(P值均<0.05);室内各采样点除学生宿舍内细菌、霉菌浓度在重度雾霾天高于其他天气状况外,食堂、教室随天气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结论 雾霾程度加重时校园室外空气中细菌、霉菌菌落总数均随之升高,而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与雾霾程度关联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校园内空气微生物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校园内空气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校园内空气中微生物,比较不同地点、季节的微生物浓度,参照GB 9669-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制定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分别对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室内空气微生物总浓度均值为1 442 CFU/m3,总体合格;室外空气微生物总浓度均值为2 199CFU/m3,总体为清洁状态;体育场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最高,食堂和学习区的微生物浓度最低;室内空气微生物各季节间变化不明显,室外微生物浓度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气温、相对湿度、PM2.5浓度与微生物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本次调查的校园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不同功能区空气微生物浓度有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安新区大学城某高校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贵安新区大学城某高校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分析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控制校园室内微生物污染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该高校5个代表性功能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共计47个采样点进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的采样及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分级评价.结果 该高校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平均值为789 cfu/m3,属清洁级,仅有3个采样点达污染级;空气中真菌总数平均值为167 cfu/m3,属清洁级,未检测到有污染级的采样点.结论 该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程度较低,属于清洁水平,但对学生宿舍、教室和食堂仍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校园牛奶的可及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计划”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8 235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43.1%的学校供奶;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部地区或县学校每周供奶频率较高(P值均<0.01).学校供应牛奶的形式为课间加餐的比例最多,占32.5%;其次为早餐供奶(14.7%).在供奶的学校中,95.2%提供的是学生奶,小学、中部地区和村学校提供学生奶的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乡镇/县学校、学校学生数少于350人、采用企业供餐、无法提供完整午餐或晚餐、学校食堂供餐次数多的学校供奶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奶比例较低,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村学生在学校供餐中对牛奶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建校园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战后的湘雅,面临的最大任务是重建校园.复员之后,幸得湖南省政府的资助及中外团体捐款、捐物的支持,使重建工作进展迅速.1946年4月1日后,学校先后从沅陵运回一批木材,雇请汤仁记、杨泽记、瑞记、复兴及协记等8家营造厂,动手营建和修复校舍.首先,学院原三层的教学楼,改加为四层,并命名为“福庆楼”,以纪念第一任校长颜福庆先生.依次动工的有6栋两层的教工宿舍,两层楼的图书馆、解剖楼、学生食堂、湘雅医院住院病栋、总办公楼以及女生宿舍,三层楼的女单身宿舍、工友宿舍,以及浴室、大小动物室、车库等.四层的湘雅医院住院病栋加盖了吻鸱式的屋顶,墙壁油漆一新,家具、水电重新装配,又装设了电话20部.医院病栋楼往西,依次建有附属医院、湘雅医院门诊处.附属医院为钢筋水泥建筑,有250张床位;门诊处可容40多位医师同时看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省2010-2019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浙江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6起,累计发病人数1 755例,住院240例,无死亡病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病原因子,占原因查明总事件数的83.0%(44/53).前4种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肉制品及混合食品是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食品,分别均占总事件数的16.3%(14/86).中学食堂是高发场所,占总事件数的38.4% (33/86).学校小卖部导致的住院人数最多,占总住院数的37.1%(89/240).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依次为9,6,5,10月.交叉污染及储存不当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浙江省学校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夏秋季学校食堂及食品店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肉类食品、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因交叉污染、储存不当而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蒙古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宣传教育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干预前后内蒙古"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零食和饮料消费状况,为评价营养宣传教育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在内蒙古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模式,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的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并由培训合格的教师给学生每周上1次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张贴宣传画,给学生每人发放1本健康教育手册,每年举办1次"5?20学生营养日"活动,采取校园广播形式分不同宣教内容每周播放1次.分别于干预前后的9—10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调查学生830名,干预后调查学生600名.结果 干预后学生总体营养知识得分为(4.9±1.9)分,其中初中生为(5.3±2.1)分,较干预前的(4.1±1.2)和(4.0±1.2)分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8.97,9.27,P值均<0.05);小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得分无明显改变.干预后所有学生吃零食的次数以平均每天<1次为主,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0.05).学生豆制品零食的消费频率由干预前的13.1%降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初中生对蔬菜水果和牛肉干的消费频率明显增加,糖果巧克力的消费频率下降.小学生在方便食品、饼干和面包、糖果巧克力和冷饮4类零食方面消费频率较干预前增加,蔬菜水果、坚果、面制小食品和牛奶消费频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小学生每天的零食花费有所增加.干预后,所有学生喝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简装彩色果味水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5.2%,9.2%和4.2%增加到37.7%,13.2%和13.0%(χ2值分别为25.65,28.43,36.92,P值均<0.05).小学生喝碳酸饮料的比例由45.5%下降为35.7%,小学生喝果蔬饮料的比例由27.0%上升为37.5%(χ2值分别为7.56,6.47,P值均<0.05).结论 营养宣传教育能明显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但对小学生行为改变的效果欠佳.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长期连续、形式多样和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