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体易位分析在回顾性生物剂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早年参加核爆炸实验的退伍军人和医疗照射受照者等暴露人群的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与进展。为此,本文对染色体易位指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回顾性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着丝粒体半自动与人工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 dic)半自动和人工分析估算剂量的比较,探讨dic半自动分析估算剂量的优势和应对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临床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两名健康男性的外周血样品,照射剂量为0、0.5、1、2、3、4、5和6 Gy,吸收剂量率为0.27 Gy/min,常规培养、制片;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采集染色体中期高倍图像,用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ic,用Ikaros软件人工计数dic+环(r),拟合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比对的12份考核样品(0.7~4.5 Gy)估算剂量进行验证。 结果:半自动和人工分析检测到的每细胞dic或dic+r数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显示量效关系有差异( r=0.984、0.972、0.972, P<0.01);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拟合的3条剂量曲线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拟合度( R2=0.998、0.999、0.999, P<0.01)。验证结果显示,在验证样品的照射剂量>2 Gy时,人工确认前基于自动分析dic估算的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均<21%,dic经人工确认后估算的剂量均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10%),而人工分析估算的剂量除0.7 Gy剂量点相对偏差为-25.71%,其他剂量点亦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但半自动分析可将剂量估算效率提高6倍。 结论:dic半自动分析能明显提高生物剂量估算的水平和效率,可应对发生大规模核辐射事件医学应急响应临床分类诊断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儿童甲状腺癌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电站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尽管福岛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 131I的活度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但事故可能产生的对儿童甲状腺的影响以及其他健康效应,仍令人关注。本文简述了事故后福岛儿童甲状腺癌与辐射照射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事故后福岛县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与当地儿童接受外照射剂量间无明确关联,尚无明确证据证明辐射照射对儿童甲状腺产生负面影响,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可能是过度筛查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涉氚事故的医学应急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氚的辐射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涉氚事故的医学应急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范围大的工作。我国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有完善的应急制度与救援管理方案。笔者结合氚放射事故发生的特点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对涉氚事故的医学应急三级救援体系、涉氚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管理及心理援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涉氚事故的医学应急与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放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放射医学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肿瘤放射治疗、核医学、放射性职业病诊疗、辐射防护、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的专业人才。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9所高校开展放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本文结合我国放射医学人才需求与学科发展趋势,分析了放射医学的专业地位、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出通过成立放射医学人才培养的全国性组织来提升专业地位,树立"新医科"发展理念来顺应放射医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建设放射医学优质教学资源,并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从而适应未来放射医学发展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能在军事、医疗、科研和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对机体的辐射损伤。目前对重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130 nm的小囊泡,可携带包括蛋白质、RNA、DNA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的内含物不仅可用于辐射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还可用于辐射损伤的治疗。本文对外泌体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和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评估人体吸收的辐射剂量对于伤员的分类和救治极为重要。为制定有效的辐射损伤救治方案和研发抗辐射新药,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评估辐射吸收剂量或抗辐射药物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围绕近年来用于评估辐射吸收剂量和抗辐射药物有效性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方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时,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核应急医学救援刻不容缓,尤其是在海上对污染伤员进行集约高效的洗消,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伤员的伤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参与海上各种舰船的核应急医学救援演习活动,总结了海上核事故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危害和相关救援环节,梳理了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去污的原则与方法、特点难点,并积极探讨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的处置方式,努力提高海上核应急医疗救援及洗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品中放射性水平测量技术及标准现况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已开展对粮食和水源的放射性监测工作。至今,由于2次重大核电站事故,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中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上扩散并在食物链中积聚,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急需量化评估,因此,食品中放射性水平的测量至关重要。笔者概述了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常用测量方法,并对福岛核事故中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主要核素的具体测量技术和依据标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测量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技术和标准提供理论支撑,为核辐射的应急管理和恢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为公众的健康提供切实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