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CF理论构建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 PSA)指患者卒中后导致优势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获得性语言障碍,出现自发讲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1]。PSA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交流,而且由于理解力下降、发音困难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社交孤立,进而引发抑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相关研究表明PSA早期接受言语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3],然而,由于国内专业言语康复治疗师配比不足,患者住院期间往往无法接受言语治疗,错失早期康复时机。目前尚无适合指导卒中后失语症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指南 [4],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于2001年提出的国际通用的描述和测量人体健康的理论性框架,可以为构建康复指南提供参考 [5]。本研究基于ICF和汉语失语症ICF核心类目 [6],通过循证研究和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院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旨在为开展PSA患者早期言语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组织砷残留和生活质量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调查接受砷剂(ATO和RIF)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组织中砷浓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于2022年7月11日—2022年9月7日开展一项横断面研究,期间36名APL患儿和1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纳入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血浆、尿液、头发和指甲样本,测定各组织砷浓度.采用中文版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测定APL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仅在停用砷剂(ATO和RIF)治疗不足3个月时,APL患儿各组织砷浓度高于健康儿童,有统计学差异.26例APL患儿完成了中文版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表现四个类目及总分维度,不同砷浓度组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类目总体得分基本接近正常人群.结论 在使用砷剂(ATO和RIF)后,3个月内APL患者组织中的砷浓度会高于正常水平,之后会恢复正常.在不同砷残留水平的APL患儿之间未观察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差异,提示APL患儿组织中的砷残留不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类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核心类目.方法:通过ISCOS提供的开放脊髓损伤数据库(international SCI data sets)筛选出和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基础数据库,整理出这些数据库的每个变量.利用WHO-FIC合作中心ICF研究组开发的ICF与结局测量工具间联系和匹配的原则,采用专业人员对内容定性联系和匹配的方法,将针对筛选出的变量与ICF综合版测量项目进行联系和匹配.整理匹配的ICF项目生成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要素.结果:通过对比2名研究者筛选相同变量,合并相近的变量,剔除与神经源性膀胱不相关的变量,最终纳入85项.共提取有明确意义的概念60个,可与ICF联系、匹配的概念46个.与ICF联系、匹配后共得出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类目40项,其中身体功能16项、身体结构8项、活动和参与9项、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7项.结论:系统回顾研究法初步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类目,为神经源性膀胱评估、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家族分类系统的衍生分类[1],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发展而来并与之相兼容.ICF-CY以更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类目来描述其功能、残疾和健康状态,随着特定疾病的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与临床使用,ICF-CY在儿童康复领域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循证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慢性心力衰竭功能评估类目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确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功能评估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类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CBM数据库近5年有关CHF的临床研究,由两名研究员按照标准链接规则独立进行指标的概念提取、ICF类目链接.结果:最终纳入116篇文献,去重后得177个功能评价指标,链接到116条ICF二级类目,其中66条出现在5%以上的文献中(25个身体功能,2个身体结构,31个活动与参与,8个环境因素).频数最高的6个ICF类目分别为b410心脏功能(n=90)、s410心血管系统结构(n=49)、b415血管功能(n=43)、b440呼吸功能(n=41)、b455运动耐受功能(n=40)、d450步行(n=40).结论:链接到较多的ICF类目反应CHF患者功能损伤的异质性,同时确定了ICF可以作为对该类患者全面功能评估的框架,进一步的临床调查与Delphi专家咨询可以为构建CHF-ICF核心组合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后续开展基于综合评估的CHF患者个体化、详尽化、动态化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评价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运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评价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来自全国57个医疗中心的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2822例,采用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进行评定.对各类目以及不同类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步态、肌肉力量、随意运动控制、驾驶、做家务、就业是患者困难较大的前几位类目;环境因素中,建筑物相关的用品和技术、个人室内外移动和运输用的用品和技术、劳动和就业的服务、体制和政策等是影响患者的前几位障碍因素.功能与活动和参与正相关(r=0.712,r=0.694,P<0.001);活动和参与的活动表现与能力表现高度正相关(r=0.877,P<0.001);环境因素中的障碍因素与活动和参与的活动表现正相关(r=0.308,P<0.001).结论 ICF核心分类组合脑卒中(综合版)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康复评价体系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助于开展更实用、更有效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躯体症状障碍诊断标准及可操作性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DSM-5在DSM-Ⅳ中躯体形式障碍(SFD)的基础上提出了躯体症状障碍(SSD)作为新的诊断类目.与SFD相比,其核心变革包括:(1)不再要求躯体症状符合“医学难以解释”的标准;(2)增加针对躯体症状心理行为特征的阳性标准(B标准);(3)将疾病名称还原为现象学描述.目前已有DSM-5临床定式检查(SCID-Ⅴ)中的SSD诊断模块,患者健康问卷-15 (PHQ-15),SSD B标准量表(SSD-12)等一系列工具用于该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提示与SFD患者相比,SSD患者的功能损害更重、生活质量更低,并且符合SS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可能存在内部异质性,因而需更多神经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为SSD诊断标准提供支持和(或)修订的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进行随访观察6月,治疗组进行社区康复治疗6月.采用国际脑卒中ICF简要核心组合,在入组前、入组后6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行走、入厕、直系亲属家庭类目得分较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行走、入厕、直系亲属家庭类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大脑结构、入厕得分低于随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肌肉力量功能、行走、入厕、吃、直系亲属家庭得分低于治疗前,大脑结构类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简要版COPD-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组合"活动与参与"类目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构建简要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核心组合"活动与参与"类目评测模型.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构建初版COPD-ICF核心组合"活动与参与"类目评测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模型中的评定指标及评定方法进行修改及完善.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 和8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6和0.828.函询过程中,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度及协调性.构建出COPD-ICF核心组合"活动与参与"类目评测模型.结论:COPD-ICF核心组合"活动与参与"类目评测模型的建立是制定评定细则的重要一步,可为后期收集大样本数据进行量化分级以及实测提供基础,以便于制定完整的评定细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CF-CY影响青少年久坐行为相关环境因素Scoping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青少年久坐行为相关环境影响因素的内容与结构,并对相关文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 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库,英文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中文检索截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与青少年久坐相关的文献.提取文献内容,包括作者、国家、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年龄、数据收集工具以及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结果 共检索文献3217篇,最终纳入21篇,主要来自8个国家,多数文献源于公共健康、公共卫生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19年,研究方法多为调查法,对久坐行为的测量包括问卷和客观测量.根据ICF-CY环境因素架构,共得到17个影响因素,具有促进或障碍作用的因素共14个,其中用品和技术9项(e150、e160、e110、e115、e120、e125、e140、e165、e130),包括社区居所/锻炼场所设计、街道/土地利用,学校灵活学习空间、可调节高度课桌,家庭娱乐/运动设备;自然环境和对环境的人为改变2项(e225、e245),包括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量、日照时长;支持和相互联系3项(e310、e320、e325),包括家人、朋友、同伴活动参与/支持程度.态度,服务、体制和政策两个类目的研究较少.土地混合利用率、步行设施完善程度、感知邻里美学程度、行人/汽车交通安全程度、可调节桌椅设施与灵活教学空间的使用程度等指标越好,青少年久坐时间越短;家庭娱乐设备越多、街道连通性越高、日照时长较短、气候条件越差,青少年久坐时间越长.家人、朋友及同伴活动支持程度,空气质量,客观测量的社区居所/邻里等指标对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结论 基于ICF-CY环境类目架构,影响青少年久坐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用品和技术、自然环境和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以及支持和相互联系三大类.为使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久坐时间,应从上述三类因素入手,消除消极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