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10—2022年成年人24 h活动行为指南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国内外针对成年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相关指南进行范围综述,以了解促进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最佳24 h活动行为的时间组合,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以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Embase、Ovid、CINAHL、ClinicalKey、中国知网、万方、医脉通临床指南网、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和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纳入对成年人24 h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进行推荐的指南。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指南,只有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的2篇指南对成年人24 h的身体活动(频率、强度、类型和时间)、久坐时间和睡眠进行了明确的时间推荐,其余9篇指南仅对成年人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或者只对身体活动进行了推荐。结论:未来应综合衡量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的最佳时间分配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的成年人24 h活动行为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社区老年人屏幕久坐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屏幕久坐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27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久坐行为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屏幕久坐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5.0%(627/660)。结果:627名社区老年人的屏幕久坐行为时间为(3.53±1.52)h/d,睡眠质量总分为(7.11±3.58)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7.48%(235/627)。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屏幕久坐行为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正相关( r=0.466,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屏幕久坐行为( OR=1.892,95% CI:1.638~2.185)、女性( OR=1.963,95% CI:1.120~3.441)、自诉健康状况差( OR=3.332,95% CI:1.380~8.043)是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屏幕久坐行为和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屏幕久坐行为、女性、自诉健康状况差是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社区医疗工作者可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帮助老年人减少屏幕久坐行为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与久坐行为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久坐行为、衰弱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太原市4所养老机构的181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久坐行为问卷、Tilburg衰弱量表(TFI)对老年人的久坐时间和衰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老年人久坐时间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老年人久坐时间、TFI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0%。172名养老机构老年人TFI总分为(6.10±3.01)分,衰弱发生率为69.2%(119/172),总久坐时间为(8.31±2.54)h/d。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FI总分与总久坐时间呈正相关( r=0.755,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患病种数的老年人久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F值分别为2.480、18.998、33.101、-2.211、3.967、54.261; 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患病种数是老年人久坐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86、-0.133、-0.155、0.500; P<0.05),可解释46.8%的变异量。 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久坐行为与衰弱状况存在相关性,老年人久坐时间越长,衰弱状况越严重,减少久坐时间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衰弱情况。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可从久坐行为方式角度进行护理干预,改善老年人的衰弱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新疆3所血液净化中心315例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久坐行为部分)、病人健康问卷-9、Frail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结果:28.89%(91/31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社会隔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59岁: OR=4.815,95% CI 1.362~17.017;≥60岁: OR=8.968,95% CI 2.349~34.236)、透析龄( OR=2.788,95% CI 1.334~5.826)、久坐行为( OR=2.504,95% CI 1.406~4.461)、抑郁状态( OR=2.095,95% CI 1.179~3.722)、衰弱状态( OR=2.043,95% CI 1.062~3.93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发生与高龄、高透析龄、久坐行为、衰弱及抑郁状态密切相关,提示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以预防或改善患者社会隔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期至青春期晚期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与高危儿童2型糖尿病的因果关联:QUALITY队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与儿童2型糖尿病发展的因果关联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QUALITY 队列,研究对象为2005—2008年父母任一方肥胖的8~10岁西欧儿童(基线样本量=630),并在其10~12 岁进行第一次随访(样本量=564),15~17岁进行第二次随访(样本量=377)。使用加速度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周内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其视屏时间。结局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使用纵向边缘结构模型、逆概率处理和删失加权法调整时依性混杂因子,评价MVPA、久坐行为和视屏时间对2 型糖尿病的平均因果效应。结果显示,从8~10岁至15~17岁,每天增加10 min 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5.6%(95%CI:2.8%~8.5%),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降低3.8%(95%CI:0.5%~7.1%)。每天增加1 h久坐行为或视屏时间分别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8.2%(95%CI:3.9%~12.3%)、6.4%(95%CI:2.5%~10.1%),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增加5.9%(95%CI:1.9%~10.1%)、7.0%(95%CI:-0.1%~14.7%),并使空腹血糖值增加0.030 mmol/L(95%CI:0.003~0.050 mmol/L)、0.020 mmol/L(95%CI:0.010~0.030 mmol/L)。本研究使用现代因果推断方法支持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是高危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应将其作为预防的主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方式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不但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高发密切相关。高热量、高脂肪、富含果糖的饮食结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肥胖和肌肉衰减综合征是NAFL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鉴于至今仍然缺乏能够长期用于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临床医师主要推荐改变生活方式作为治疗和管理NAFLD患者的一线措施,旨在通过节制饮食、加强锻炼和修正不良行为等措施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本文综述改变生活方式治疗NAFLD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和优缺点,提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闭症患儿智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自闭症(AD)患儿智力水平与体力活动变化,并探究智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收治的68例AD患儿作为AD组,另以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35名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两组智力水平,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两组儿童体力活动[久坐行为(SB)、轻体力活动(LPA)、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大强度体力活动(VPA)、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总合(MVPA)],Pearson相关分析AD患儿智力水平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结果:AD组总智商(FIQ)、LPA、MPA、VPA、MVPA明显低于健康组,而SB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性别、年龄、BMI、户籍AD患儿FIQ评分、体力活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FIQ评分<69分AD患儿的SB较FIQ评分≥69分患儿的明显更长,LPA、MPA、VPA、MVPA更短(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AD患儿FIQ评分与SB呈明显的负相关( r=-0.508, P<0.05),与MPA、VPA、MVPA均呈明显正相关( r=0.274、0.420、0.376,均 P<0.05),但与LPA无明显相关性( r=0.036, P>0.05)。 结论:与健康同龄儿童相比,AD患儿智力水平明显降低、体力活动异常减少,且其智力水平与体力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或可通过增加AD患儿体力活动以改善智力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久坐行为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久坐行为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The Rehabilitation & Sports Medicine Source、Sedentary Behavior Research Database、万方、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久坐行为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月23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质量,最后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8项队列研究、2项横断面研究及1项病例对照研究,整体研究质量中等。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为5.04%~26.8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和孕期久坐行为的流行率分别为39.47%~40.21%和28.86%~93.50%。关于孕前久坐行为,有4项中等质量的研究报道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无关。关于孕期久坐行为,4项中等质量的研究报道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无关;4项研究(1项高等质量、3项中等质量)报道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存在正相关,其中2项研究关注妊娠中期。此外,妊娠期糖尿病和久坐行为的诊断方法研究间均存在较大异质性。结论:孕前久坐行为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无关,而孕期久坐行为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妊娠中期久坐行为水平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学生久坐行为/屏幕时间与心理健康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梳理久坐行为/屏幕时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屏幕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14日,研究久坐行为/屏幕时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相关文献。由一名研究者按照拟订方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质量评分,再由另一名研究者进行复核;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根据文献可提取数据的情况,采用Stata 1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35篇观察性研究和1篇干预性研究。对久坐行为(4篇)、屏幕时间(9篇)与大学生抑郁、屏幕时间与大学生焦虑(4篇)进行Meta分析,对其他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久坐行为与大学生抑郁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久坐时长增加了大学生抑郁风险( OR=1.07,95% CI:1.05~1.10)。亚组分析显示,未校正混杂因素模型中,较长的久坐时长与抑郁不存在相关性( OR=1.74,95% CI:0.93~3.25),但校正混杂因素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OR=2.15,95% CI:1.18~3.90)。屏幕时间与大学生抑郁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屏幕时间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OR=1.03,95% CI:1.02~1.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校正混杂因素模型和校正混杂因素模型中,较长的屏幕时间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 OR=1.27,95% CI:1.13~1.42; OR=1.45,95% CI:1.18~1.79)。久坐行为与大学生焦虑的Meta分析显示,较长的屏幕时间与较高的焦虑风险呈正相关( OR=1.44,95% CI:1.31~1.5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模型和校正混杂因素模型中,较长屏幕时间与焦虑呈正相关( OR=1.47,95% CI:1.31~1.65; OR=1.38,95% CI:1.17~1.62)。对不符合Meta分析的文献综述发现,久坐行为/屏幕时间与大学生压力和其他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久坐行为或屏幕时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可能存在学习日和休息日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衰减现状及其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肉衰减状况及自我管理的现状,探究糖尿病自我管理对肌肉衰减的危险因素识别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至9月在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84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专家共识对患者进行肌肉衰减状况筛查和相关健康检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肌肉衰减状况将其分为无肌肉衰减状况组和有肌肉衰减状况组。结果:284例老年T2DM患者肌肉衰减状况的发生率为48.9%,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5.9%。有肌肉衰减状况组女性、70岁以上、有久坐习惯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无肌肉衰减状况组,优质蛋白摄入、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握力、6 m步速显著低于无肌肉衰减状况组(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情况、久坐、优质蛋白摄入是老年T2DM患者肌肉衰减状况的影响因素( P<0.05);两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和运动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握力和6 m步速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握力和6 m步速是老年T2DM患者运动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其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偏下。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更多关注70岁以上、有久坐习惯、优质蛋白摄入较少以及女性患者,建议通过握力和6 m步速测试对老年T2DM患者进行肌肉衰减状况的初筛,尽早识别风险并开展老年T2DM患者针对性的健康管理,促进患者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