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不同行业新发尘肺病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9至2018年不同行业新发尘肺病的分布特征,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收集天津市2009至2018年新发尘肺病病例资料,根据行业进行划分,分析不同行业新发尘肺病时间、病种、工种、年龄和工龄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天津市2009至2018年共报告新发尘肺病4 657例,壹期4 640例(99.63%),贰期13例(0.28%),叁期4例(0.09%),在时间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男性3 482例(74.77%),女性1 175例(25.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发尘肺病患者中女性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行业中新发尘肺病病种分布有差异(χ 2=4 920.11, P<0.05),矽肺主要分布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铸工尘肺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水泥尘肺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种分布以冶炼、浇铸工、原料工和成型工多见,三者之和占总数的36.46%(1 689/4 657);所有病例诊断年龄 M( P25, P75)为56.0(50.0,63.0)岁,工龄 M( P25, P75)为19.0(16.0,26.0)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新发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为19.0(16.0,26.0)年,短于其他各行业接尘工龄( P<0.05);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诊断年龄为54.0(49.0,59.0)岁,小于其他各行业诊断年龄( P<0.05);新发尘肺病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中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中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 结论:天津市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根据尘肺病行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重点危害行业的监管,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22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近5年的诊断情况。方法: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2022年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数据和2018—2022年的诊断病例报告,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和诊断病例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共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95家。2018—2022年,各诊断机构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76例(5年病例数分别为21、17、13、10和15),其中放射性肿瘤最高(43例,56.6%),其次是放射性白内障(17例,22.4%)和放射性皮肤病(9例,11.8%)。按照职业类别分,医学应用最高(57例,75.0%),其次为工业应用(9例,11.8%)和核燃料循环(6例,7.9%)。按照射类型分,以慢性照射为主(70例,92.1%),急性照射较低(6例,7.9%)。结论: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病例数呈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辐射事故应急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能是一种环保且能量巨大的新型清洁能源,其相关技术及应用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核安全问题是安全利用核能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辐射事故应急机器人作为核应急事故处理与救援中的重要工具,在帮助救援人员提前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并做出科学决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近年来在辐射事故应急机器人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包括新型屏蔽材料、摄像元件的辐射防护、机器人通信、新型核应急机器人、机械臂的参数优化、核燃料组件破损泄漏监测机器人以及核应急处理机器人的快换装置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3 165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体检类型(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工种、性别、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结果:进行离岗时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较少,仅为2.3%(74/3 165);在岗期间组放射工作人员的胸片、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上岗前组( P<0.05),在岗期间组和离岗时组的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医疗应用组和工业应用组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核燃料组( 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压和肾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 P<0.05);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电图、胸片、血压、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的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 结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放射职业健康监护,尤其重视离岗时放射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敏感指标变化,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贫铀肾毒性和促排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贫铀是铀浓缩加工成核燃料过程中的副产品,既有放射毒性,又有化学毒性。一旦被意外释放到环境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易蓄积在肾脏等器官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促排剂是促进铀排出,减轻机体损伤的重要制剂。因此本文从贫铀肾毒性和促排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了解当前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高效的贫铀促排剂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北京市产业生态效率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提高生态效率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为了了解北京市产业转型过程中各产业部门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识别提高影响北京市产业生态效率的关键部门,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运用指标体系法,选取水资源效率,以及废水、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率作为生态效率的衡量指标,核算了北京市2007、2010和2012年各部门的水资源效率以及2005、2007和2010年各部门的环境效率,并比较分析了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完全用水系数以及污染物的完全排放系数,计算各部门之间完全排放量的相互贡献比例,识别了提高生态效率的关键部门.研究结果:(1) 2007-2012年,北京市各部门水资源效率和2005-2010年废水、二氧化硫(SO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农林牧渔业和废品废料部门是提高水资源效率的关键部门.(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提高废水环境效率的关键部门.(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提高SO2环境效率的关键部门.(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效率的关键部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高温气冷堆(HTGCR)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辐射危害特点,并提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的辐射防护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确定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0.11~6.26 μSv/h),α表面污染(最高0.02 Bq/cm2)、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0.009~0.810 μg/m3)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结论 化工转化、核芯制备等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焙烧、还原、烧结工序应合理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在生产线达到设计指标运行后,需进一步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指数法在某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应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某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生产线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氨和硝酸,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不同于现行的标准限值比较法,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的结果更有利于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降低风险水平,保护职业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辐射危害特点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确定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各工序辐射源项、职业人员接触情况、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通过现场检测和个人剂量估算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得出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该生产线辐射源项为铀的不同化合物,职业人员接触途径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工作场所γ剂量率处于较低水平,α表面污染、空气中铀气溶胶浓度均满足控制值要求,主要岗位个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要求,该生产线采取的辐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合理有效.干法UO2粉末制备、制粒成型等8个工序为该生产线辐射危害关键控制点,应加强化工部分的现场防护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组件制造部分岗位定员、工作制度及化工部分的密封措施及自动化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燃料元件制造副产品含铀氢氟酸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核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铀氢氟酸潜在再利用途径,以及不同再利用途径的辐射影响.方法 结合氢氟酸的应用范围,以及含铀氢氟酸的特性,研究含铀氢氟酸可以再利用的领域.通过工艺分析,确定操作人员的辐射照射途径,并估算其辐射影响.结果 含铀氢氟酸可在不锈钢酸洗、蚀刻、除去金属氧化物和汽车清洗液等行业进行再利用,对公众产生的附加剂量均低于1 mSv/a.其中,在蚀刻再利用过程中所致操作人员的附加年有效剂量最大(1.20×10-3 mSv/a).结论 从辐射影响方面分析,含铀氢氟酸在不锈钢酸洗、蚀刻、除去金属氧化物和汽车清洗液等行业的应用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