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核素探针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显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过继细胞疗法,近几年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该疗法受复杂的肿瘤微环境、靶点特异性等因素影响而在实体瘤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通过对T细胞体内状态进行示踪,可更好地实现CAR-T的可视化与治疗监测,并反映CAR-T的功能信息与免疫状态,对CAR-T疗法疗效的预测与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系统介绍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成像策略在CAR-T疗法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31I标记PD-L1抗体在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中分子成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 131I标记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单克隆抗体(PD-L1 McAb)的物理性质及其在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中进行分子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氯胺T法以放射性核素 131I标记PD-L1 McAb,采用纸层析法测定 131I标记PD-L1 McAb的标记率,并计算放射性比活度;标记产物 131I-PD-L1 McAb采用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分离纯化,采用纸层析法测定 131I-PD-L1 McAb的放射性化学纯度,以及 131I-PD-L1 McAb在生理盐水和健康成人血浆中的稳定性。培养人乳腺癌PD-L1阳性细胞株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总结合实验(TB)组和非特异性结合实验(NSB)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各亚组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 131I-PD-L1 McAb溶液和PD-L1 McAb溶液,配制总量500 μL,使用GC-300型免疫γ-计数器测量各组细胞中 131I-PD-L1 McAb的每分钟计数(cpm)值。根据TB组与NSB组各亚组之间cpm值的差值,使用Scatchard作图分析方法计算 131I-PD-L1 McAb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评估 131I-PD-L1 McAb与MDA-MB-231细胞亲和力。取裸鼠3只,于右前肢前臂皮下接种MDA-MB-231细胞悬液制备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接种部位成瘤情况并计算肿瘤体积。裸鼠肿瘤接种后第15天按200 MBq/kg尾静脉注射 131I-PD-L1 McAb溶液,分别于注射后5 min、30 min、60 min、24 h、48 h、72 h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进行放射性核素成像检查,观察 131I-PD-L1 McAb在荷瘤鼠体内浓聚情况;在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查图像上选择肿瘤部位、对侧前肢相应部位为感兴趣区,计算相应的放射性计数靶(T)值和放射性计数非靶(NT)值,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部位与非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活度比值(T/NT)的变化情况。 结果:131I标记PD-L1 McAb的标记率为80.10%~82.20%(81.07%±1.06%),标记产物 131I-PD-L1 McAb的放射性比活度为(2.78±0.23)MBq/μg,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9.10%~99.60%(99.37%±0.25%)。 131I-PD-L1 McAb在生理盐水与人新鲜血浆溶液中6 h内放射性化学纯度均大于80%。 131I-PD-L1 McAb与MDA-MB-231细胞KD值为60~64(62±2)nmol/L。3只裸鼠均成功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接种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第6天触及肿块,第15天测量肿瘤体积为0.92~1.12(1.00±0.11)cm 3。尾静脉注射 131I-PD-L1 McAb后,不同时间点小动物活体放射性核素成像显示, 131I-PD-L1 McAb早期主要在荷瘤鼠腹部浓聚,24 h时荷瘤鼠右前肢肿瘤部位开始显影,48 h时肿瘤显影最为清晰,72 h时肿瘤部位显影开始模糊。不同时间点放射性计数T/NT值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48 h时T/NT值最大(6.66±1.10),72 h时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T/N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04, P=0.011)。 结论:放射性核素 131I标记PD-L1 McAb,具有较高的标记率。标记产物 131I-PD-L1 McAb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化学纯度及适宜的放射性比活度,在体外有良好的稳定性,且与MDA-MB-231细胞亲和力较高,可用于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分子成像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8Ga-DOTA-NT-20.3的制备及荷人胰腺癌裸鼠microPET/CT显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据CT、MRI和内窥镜超声,但这些成像技术对肝、腹膜和其他远处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低 [1]。肽受体核素靶向诊断是实现病灶精准定位的新技术,本课题组前期基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NET)高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用 68Ga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成功实现对pNET病灶的精准定位和肿瘤分期 [2]。近年来,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S)及其高亲和力NTS受体1(NTS receptor 1, NTSR1)被报道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密切相关 [3]。NTSR1已被证实在75%~90%的PDAC中异常高表达,在正常胰腺不表达,在胰腺炎和pNET中表达较低,有望成为PDAC的理想靶标 [4]。NT-20.3是新型NTS类似物,对NTSR1亲和力高 [5]。本研究制备了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 DOTA)-NT-20.3,考察其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经microPET/CT显像评价其对NTSR1(+)荷人胰腺癌裸鼠肿瘤的靶向性,为后续PDAC靶向诊疗一体化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浸润CD8 + T细胞SPECT/CT显像预测抗PD-1免疫治疗疗效的小鼠实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 99Tc m-联肼尼克酰胺(HYNIC)-αCD8/Fab( 99Tc m-αCD8/Fab)探针,并探讨其用于SPECT/CT显像以预测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 方法:合成前体HYNIC-αCD8/Fab和IRDye800-αCD8/Fab(Dye-αCD8/Fab);以SnCl 2为还原剂,进行 99Tc m与前体HYNIC-αCD8/Fab的标记反应,制备 99Tc m-αCD8/Fab探针,分析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并探究其与体外淋巴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通过SPECT/CT显像分析 99Tc m-αCD8/Fab的体内特异性结合能力;对荷瘤小鼠行抗PD-1治疗,然后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SPECT/CT显像,检测肿瘤CD8 + T细胞浸润状况,并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验证;经抗PD-1治疗后的荷瘤小鼠尾静脉给予抗CD8抗体,分析其损耗抗PD-1治疗疗效的情况。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结果:99Tc m-αCD8/Fab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为95%,于PBS和胎牛血清(FBS)中放置720 min,放化纯仍达80%以上,稳定性良好;细胞结合实验显示, 99Tc m-αCD8/Fab与小鼠脾CD8 + T细胞受体和人外周血CD8 + T细胞受体结合值分别为(10.30±0.81)和(1.78±0.61)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10 6个细胞,过量冷αCD8抗体可导致结合值降低至(1.59±0.25) %AD/10 6个细胞( F=10.07, P<0.001)。SPECT/CT显像示, 99Tc m-αCD8/Fab在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摄取。近红外荧光成像示,对抗PD-1免疫治疗响应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为(8.9±1.1)%,明显高于非响应组的(7.1±0.8)%( F=4.69, P=0.024),SPECT/CT显像同样显示响应组肿瘤摄取较高;HE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响应组肿瘤和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明显高于非响应组。此外,CD8 + T细胞损耗显著削弱了抗PD-1治疗疗效。 结论:成功制备了 99Tc m-αCD8/Fab,该探针能对肿瘤浸润CD8 + T细胞清晰显像;CD8靶向SPECT显像对临床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零期临床助力中国原创药研发新范式迭代
编辑人员丨2024/7/6
新药研发是一项耗时长且风险高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由于药物的安全性很难预料,药物开发失败花费的 75%左右都在早期临床阶段.零期临床研究主要通过"微剂量"研究快速获得人体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的药物临床试验节约资源,提高成功率.但在我国零期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和专业的研究人员.本文就创新药物零期临床研究的内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与如何在中国有效开展零期临床等作一概述,以期为我国的原创药研发提供新范式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68Ga标记四嗪探针68Ga-NOTA-Tz的制备与体内外性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索一种68Ga标记四嗪探针(68Ga-NOTA-Tz)的优化标记条件,并评价其体内外性质.方法:开展68Ga-NOTA-Tz的标记条件优化实验,包括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时间和前体用量等4种影响因素.利用放射性快速薄层色谱(Radio-iTLC)和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Radio-HPLC)测定68Ga-NOTA-Tz的标记率和体外稳定性,并进行脂水分配系数log P、血浆蛋白结合率、BALB/c正常鼠血液半衰期和生物分布、以及在SMMC-7721移植瘤模型MicroPET/CT显像等体内外性质评价.结果:根据优化实验结果,68Ga-NOTA-Tz最佳标记条件是反应体系pH=3.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0 min、前体用量5 nmol,在此条件下其标记率大于95%.体外实验显示,68Ga-NOTA-Tz在生理盐水和胎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4 h内),其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2.06±0.02,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左右(1.5 h内).血液半衰期实验表明,68Ga-NOTA-Tz的早期快速分布半衰期为1.1 min、终末缓慢清除半衰期为29.1 min.体内生物分布和肿瘤MicroPET/CT发现,68Ga-NOTA-Tz主要分布于肝、胆、肾脏和膀胱等代谢器官,对应的%ID/g均较高,同时在肿瘤组织均匀分布,0.5、1.0、1.5 h时的%ID/gmean分别为1.6±0.11、1.3±0.15和1.3±0.12,与肌肉和心脏的较为接近.结论:本研究优化建立了四嗪探针68Ga-NOTA-Tz的制备条件,其标记率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亲水性,在体内能快速而均匀地分布至肿瘤组织,有利于其应用于基于体内生物正交点击反应的肿瘤预靶向PET/CT显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放射性标记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PET/CT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活化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与心室重构直接相关,而成纤维活化蛋白(FAP)在活化的CF中高表达,它可以作为CF的标志物.靶向FAPPET/CT成像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就靶向FAP PET/CT分子探针及其在心肌梗死、肿瘤心脏病、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和心肌淀粉样变等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分子影像:无创评估与显示泌尿系统疾病功能与生化改变的利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子影像是在人或其他生物活体中,对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特征化和量化检测的显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和肿瘤中,通过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准确、无创评估分肾功能、鉴别尿路梗阻的性质;通过葡萄糖、胆碱、脂肪酸代谢显像,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并对恶性肿瘤准确进行分期和再分期;通过对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特异性结合配体进行核素标记,可以实现对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而且核素靶向治疗对去势治疗抵抗性前列腺癌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通过PET/MR的应用,结合MR成像软组织对比度高,实现多序列、多参数、多模态成像.分子影像为无创显示泌尿系统疾病功能和生化改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特异性靶向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其使用的示踪剂主要有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和活性蓝染料,包括近年应用较多的荧光示踪剂,均为非特异性示踪剂,且存在次级淋巴结显影的问题.以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CD206为靶点的新型特异性靶向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通过放射性核素、荧光或两者共同对其进行标记,与常规示踪剂相比,其具有注射部位快速清除、SLN可快速、高摄取以及较少的远端淋巴结显影等特点,满足理想示踪剂的特性.此外,受体靶向荧光放射性药物可以实现术前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术中荧光成像,研究应用于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SLN活检.笔者主要对新型特异性靶向SLN示踪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