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德堡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赋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背景 先天性心脏病(CHD)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心挑战,赋能水平是衡量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缺乏相应的评估工具.目的 对哥德堡CHD青少年赋能量表(GYPES-CHD)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以便在中国的CHD青少年群体中推广应用.设计 信、效度分析.方法 运用Brislin翻译模型经直译、回译和对比回译进行量表翻译,邀请 7 名相关领域专家,抽取 15 名不同年龄段和学业程度的CHD青少年行认知性访谈.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确诊为CHD并处于我院长期随访队列,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能够理解问卷的 10~18 岁青少年.排除合并影响智力发育、需多次手术的其他系统疾病及导致精神异常的疾病的患儿.通过问卷星由患儿或家长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GYPES-CHD和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校标关联效度以中文版GSES为校标量表,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评价.主要结局指标 中文版GYPES-CHD信度和效度.结果 共发放 166 份问卷,回收 153 份(92.2%),153 例进入本文分析.中文版GYPES-CHD分为 5 个维度,共 15 个条目;量表各条目及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 0.210~0.538(P<0.001);15 个条目的决断值为 4.218~12.358(P<0.001).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905,5 个分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740~0.851.重测信度为 0.869,5 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 0.783~0.837,两次量表总分相关系数 0.841.中文版GSES总分与中文版GYPES-CHD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52(P<0.01),与 5 个维度的效标关联效度为 0.375~0.495(P均<0.01).结论 中文版GYPES-CHD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文化背景下CHD青少年的赋能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沈阳市大气O3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O3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特征和季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 收集沈阳市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逐日死亡人数、O3逐日平均浓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并计算逐日寿命损失年(YLL),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O3污染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ER及YLL效应值).结果 O3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在累积滞后3d(lag03)达到最大效应,O3每增加10 μg/m3,ER及YLL效应值分别为1.08%(95%CI:0.53%~1.62%)和3.97(0.54~7.40)人年.不同人口特征下,O3对女性、≥65岁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死亡风险 ER 更高,分别为 1.23%(95%CI:0.48%~1.98%),1.33%(95%C/:0.73%~1.93%),1.17%(95%CI:0.08%~2.27%),但仅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L效应值在男性、≥65岁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表现出更高风险,但不同亚组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暖季,O3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ER及YLL效应值的影响均明显增加.结论 沈阳市大气O3污染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YLL有一定相关性,女性、≥65岁人群为O3健康损伤的脆弱人群,暖季可增加O3对人群死亡风险及YLL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与气温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大气温度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收集2017-2021年丹东市元宝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温、气压等数据,描述气象因素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本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讨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暴露-反应及滞后关系.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与最高气温,出血性脑卒中与日均气温,心脏病与日均气压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日均气温在-13.3~9.5℃范围内时,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且温度为-13.3 ℃时RR值最大为14.00(95%CI:1.01~193.77).当气温在-8~2.3 ℃范围内时,日均气温是男性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气温在14.8℃以上时,日均气温是女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低温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在lag2达到最大值,为1.04(95%CI:0.94~1.16);高温下lag7的相对危险度最大,为1.02(95%CI:0.96~1.0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调查人群在日均气温较低时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应在冬春季节注意保暖,加强对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Gal-3、NGAL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D治疗的老年CHF病人286例为CHF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172例,Ⅳ级114例,根据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34例)和死亡组(52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90名.检测研究对象血清Gal-3、NGAL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NGAL水平对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建立Kaplan-Meier曲线描述累积生存率.结果:CHF组血清Gal-3、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NYHA心功能Ⅳ级病人血清Gal-3、NGAL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病人(P<0.001);死亡组病人LVEF值低于生存组,病程、NYHA分级Ⅳ级占比以及血清Gal-3、NGAL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HR=0.775)、NYHA分级(HR=1.932)、Gal-3(HR=2.496)、NGAL(HR=2.018)是老年CHF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Gal-3、NGAL指标联合预测老年CHF病人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优于单独检测Gal-3、NGAL的0.837,0.862.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Gal-3病人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低Gal-3病人(70.24%与86.63%,P<0.01);高NGAL病人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低NGAL者(68.54%与87.82%,P<0.01).结论:老年CHF病人血清Gal-3、NGAL水平升高,与心功能、预后有关,是CRTD植入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Gal-3联合NGAL可提高对老年CHF病人CTRD植入术后死亡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结合的临床试验结果分类方法及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试验结果解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时,临床意义的评估常被忽略,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简单且明确的试验结果新分类方法,重点针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评估其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公布结果的临床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荟萃流行病学方法,提取研究水平的特征变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试验设计阶段假设的目标效应值及试验结果所得的观察效应值,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进行细分,识别出临床意义可能不充分的研究;并基于检验把握度的理论提出阈值,作为对该类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12项临床试验多发表于顶尖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研究设计与报告质量;观察效应值与目标效应值间有一定相关性( r=0.892),但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并聚焦获得了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的7项试验,其中被分类为临床意义不充分的共2项,按ACC和ESC公布的试验进行划分,有统计学意义却可能无临床意义的研究各1项(1/3和1/4)。 结论: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结果的试验,仍有必要对其临床意义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结合的分类标准及在其基础上对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辅助研究者识别因临床意义不充分导致的潜在风险,为临床研究结果的合理解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6年至2018年国内33家医院4 981例住院儿童心肌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33家医院近12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心肌病患儿的精准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心肌病患儿,收集其性别、年龄、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入院时伴发疾病、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心肌病患儿出院后情况。结果: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共收住心肌病住院患儿4 981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的0.079%(4 981/6 319 678例),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DCM)最多[1 641例(32.95%)],其次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 283例(25.76%)]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635例(12.75%)];年度住院人数整体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1 566例(31.44%)];其次为1~3岁[1 015例(20.38%)]和7~12月龄[664例(13.33%)]。入院时3 548例(71.23%)患儿临床呈现心力衰竭状态,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及以上、Ross评分≥7分者占47.83%(2 262/4 729例);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5.90%(294/4 981例);住院期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0.64%(32/4 981例)。37.50%(1 868/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存在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最常见。17.95%(89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有心包积液,瓣膜返流的发生率为79.32%(3 951/4 981例),以二尖瓣返流最多。分别有35.88%(1 787/4 981例)和42.84%(2 13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异常;3.33%(166/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行基因检测。总体病死率为7.31%(364/4 981例)。结论:国内儿童心肌病患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多发生瓣膜返流;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病患儿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移植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总结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期因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的受者资料,通过该病例诊疗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O 2/FiO 2和ROX指数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失败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SpO 2/FiO 2(S/F)和ROX指数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能力。 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经HFNC治疗的患儿371例。主要结果为撤离有创通气后48 h内是否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S/F和ROX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能力,并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共纳入371例患儿,其中有27例(7.3%)需要48 h内再插管。HFNC治疗6 h后S/F预测准确率最高(AUC=0.712,95% CI 0.599-0.825, P=0.001),S/F的最佳分界点为178 mmHg(1 mmHg=0.133 kPa)(敏感度74.9%,特异度69.6%)。而HFNC治疗12 h后ROX指数预测准确率最高,AUC为0.737(95% CI 0.623-0.851, P=0.002),ROX指数的最佳分界点为5.865(敏感度72.4%,特异度66.7%)。HFNC治疗6 h后S/F与12 h后ROX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44),前者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预测时间提前了6 h。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经HFNC治疗6 h后S/F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且S/F<178 mmHg的患儿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