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PSMA-1007 PET/CT与 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18F-PSMA)-1007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胶质瘤患者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9~79(50.3±13.2)岁。患者术前均行头颅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检查,2次扫描间隔时间均<1周;均接受颅内占位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WHO分级Ⅱ级14例、Ⅲ6例、Ⅳ级12例。根据WHO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Ⅲ~Ⅳ级18例为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Ⅱ级14例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观察指标:(1)比较HGG组和LGG组在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图像中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值(TBR)的差异,统计2种不同示踪剂PET/CT显像在诊断HGG和LGG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示踪剂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效能。(2)统计HGG组和LGG组中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数,比较2种显像方法在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度上的差异。 结果:L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0.69±0.32、8.87±3.20,TBR分别为1.05±0.45、0.89±0.30;H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5.39±3.88、11.85±3.54,TBR分别为12.99±10.60、1.25±0.54。L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TBR均小于H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18F-PSMA-1007 PET/CT的SUVmax和TBR对HGG和LGG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均高于 18F-FDG PET/CT。 18F-PSMA-1007 PET/CT中TBR的AUC最高,为0.988(95%可信区间 0.960~1.000),相应的阈值为2.15; 18F-FDG PET/CT TBR的AUC最低,为0.694(95%可信区间 0.512~0.877),相应的阈值为0.97。 18F-PSMA-1007 PET/CT图像上HGG组和LGG组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均高于 18F-FDG PET/CT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16)。 结论:18F-PSMA-1007 PET/CT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与 18F-FDG PET/CT相比, 18F-PSMA-1007 PET/CT在区分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可更清晰地描绘病变边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ET/CT对早期宫颈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对早期宫颈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5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因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分析术前PET/CT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探讨影响PET/CT诊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PET/CT诊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75.2%,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1.3%,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单因素分析显示,2009 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肿瘤直径>4 cm、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浸润深度、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升高及细胞学分级是PET/CT诊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重要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是PET/CT诊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5)。 结论:PET/CT对早期宫颈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能完全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真实性;肿瘤直径>4 cm是PET/CT诊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影响着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的预后。虽然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某些特殊情况无法明确组织病理学类型或亚型。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直观地反映肿瘤代谢程度,其代谢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像组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旨在从医学图像中提取自动化的定量成像特征,并能无创地预测肺癌的病理类型。笔者就 18F-FDG PET/CT在预测NSCLC病理类型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促进海马能量代谢和微血管新生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BMSC-Exo)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的海马微血管、能量代谢及其行为学的改善作用。方法:(1)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BMSC-Exo。采用透射电镜观察BMSC-Exo的形态,采用Zetaview分析仪测定BMSC-Exo的粒径分布范围,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MSC-Exo中CD9和CD63的表达。(2)取2只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症模型后于海马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iR标记的BMSC-Exo,24 h后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小鼠体内摄取BMSC-Exo情况。(3)将3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SC-Exo组,每组12只。后2组小鼠采用CUMS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后BMSC-Exo组小鼠海马注射1 μL BMSC-Exo,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及开放旷场实验(OFT)检测小鼠的行为学。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小鼠海马微血管数量及长度。采用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PET/CT)检测小鼠海马的能量代谢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小鼠海马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结果:(1)BMSC-Exo呈典型的盘状囊泡样结构,粒径为(100.5±1.4) nm。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证实BMSC-Exo表达CD9、CD63。(2)活体成像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BS后小鼠的脑和肝脏未见明显荧光,注射BMSC-Exo后小鼠的脑和肝脏呈现显著局部荧光。(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BMSC-Exo组小鼠FST、TST的静止时间较长,OFT的中央区域运动路程、中央区域运动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Exo组小鼠FST、TST的静止时间较短,OFT的中央区域运动路程、中央区域运动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BMSC-Exo组小鼠海马标准摄取值(SUV)、微血管长度及微血管数量、海马GLUT1的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Exo组小鼠海马SUV值、微血管长度及微血管数量、GLUT1的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小鼠海马微血管长度与SUV值呈正相关关系( r=0.540, P<0.001),海马微血管数量与SUV值呈正相关关系( r=0.600, P<0.001)。 结论:BMSC-Exo可促进抑郁症模型小鼠海马微血管新生,提高海马葡萄糖代谢,从而改善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八例临床特点及其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的临床表现以及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CBS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主诉、神经系统查体及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感染等实验室检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共收集到8例患者临床特征符合很可能或可能的CBS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对称的运动障碍,包括强直、震颤、肌阵挛、姿势步态异常等, 对左旋多巴反应差,其中7例患者存在失用,5例患者出现异己手,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8例患者中,7例患者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额、顶、颞叶等皮层萎缩,受累肢体对侧为著。5例患者行头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FDG PET)检查,结果显示额、顶、颞、枕叶及基底节有广泛的葡萄糖代谢减低,症状较重的对侧更加明显。6例患者伴有疼痛,疼痛类型包括肌张力障碍性疼痛3例、神经病理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和不明原因疼痛各1例,其中1例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疼痛缓解。 结论:皮质基底节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对称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失用、皮层感觉障碍和异己肢。头颅MRI和PET检查有助于明确临床诊断。疼痛可能是CBS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例 68Ga-Exendin-4 PET/CT及 68Ga-DOTATATE PET/CT双阳性胰岛素瘤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罕见肿瘤,胰腺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1,2]。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94.8% [2]。胰岛素瘤首选手术治疗,所以术前定位尤为重要。胰岛素瘤常为单发,且直径常较小,所以胰岛素瘤的定位较为困难。随着新的显像技术的出现,胰岛素瘤的诊断率较前明显提高。本文现报道1例长期漏诊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被 68稼( 68Ga)标记的艾塞那肽(Exendin-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 68Ga-轮环藤宁-乙二胺四乙酸-奥曲肽(DOTATATE)PET/CT检查准确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器官受累结节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告1例29岁女性患者,婚检发现无症状肝功能损伤,肺CT和腹部MRI显示多处结节和淋巴结肿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发现多处结节和肿大的淋巴结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增高,腮腺活检组织学显示非坏死性肉芽肿伴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肝功能正常且多处结节和淋巴结消失。年轻女性无症状肝功能损伤以及肺外多处结节病灶和淋巴结肿大时,应当考虑多器官受累结节病可能,及时活检组织学检查并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T/MRI/PET-CT进行鼻咽癌大体肿瘤区及淋巴结勾画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3种图像勾画鼻咽癌(NPC)大体肿瘤靶区(GTV)及淋巴结的差异,并以MRI为参考研究基于PET自动勾画NPC GTV的最佳标准摄取值(SUV)。 方法:选取拟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3例,依次获得CT模拟定位、MRI模拟定位及PET图像,在3种图像上分别勾画GTV与阳性淋巴结,分别命名为GTV MRI、GTV CT、GTV PET2.5(SUV=2.5)、Lymph MRI、Lymph CT、Lymph PET2.5,比较不同图像确定的GTV及淋巴结差异。将MRI与PET-CT配准后,得到相交区域GTV ∩2.5,依据SUV=4.0、4.5、5.0、5.6为阈值分别在PET上自动勾画GTV PET4.0、GTV PET4.5、GTV PET5.0、GTV PET5.6,比较不同GTV之间体积、相似系数(DSC)的差异。 结果:在3种图像中,GTV MRI分别较GTV CT增加了1.73%( P>0.05),较GTV PET2.5减小了21.34%( t=-3.52, P<0.05);Lymph PET2.5的体积分别为Lymph MRI、Lymph CT的1.61、1.87倍( t=-4.12、-5.18, P<0.05)。PET上表现为高摄取的淋巴结体积平均为无或低摄取的4.07倍( t=5.50, P<0.05)。GTV PET4.0与GTV MRI的DSC为0.78±0.27,低于GTV PET2.5与GTV MRI的DSC(0.84±0.18),但GTV PET4.0与GTV ∩2.5体积基本相当( P>0.05)。 结论:基于CT、MRI、 18F-FDG PET-CT勾画鼻咽癌GTV及淋巴结时,MRI可更好显示肿瘤边界;而基于 18F-FDG PET-CT自动勾画GTV时,推荐SUV=4.0作为阈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在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与多发性骨髓瘤(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3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和3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0例,年龄33~87岁,分别纳入肺癌组、前列腺癌组和MM组。分析3组患者骨骼病灶的位置分布、骨质破坏类型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差异。 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63、 χ2=17.17, P值均<0.001)。3组患者骨骼病灶部位70%以上累及肋骨、脊柱及骨盆,其次好发于四肢;3组患者骨骼病灶位于肋骨、骨盆、四肢、颅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位于脊柱和胸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病灶分布位置组间比较显示:前列腺癌组骨转移灶分布于骨盆、四肢者分别为96.7%(29/30)、53.3%(16/30),均多于肺癌组的71.4%(30/42)、19.0%(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MM组病灶位于肋骨者[100%(36/36)]多于前列腺癌组[70%(21/30)],位于骨盆者[72.2%(26/36)]少于前列腺癌组[96.7%(29/30)]、位于颅骨者[55.6%(20/36)]多于前列腺癌组和肺癌组[6.7%(2/30)和4.8%(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患者骨质破坏类型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94, P<0.001):肺癌组和MM组患者骨骼病灶的骨质破坏均以溶骨性病变为主[81.0%(34/42)和94.4%(34/36)],成骨性病变较少[7.1%(3/42)和2.8%(1/36)],还有部分混合性病变[11.9%(5/42)和2.8%(1/36)];前列腺癌组患者则以成骨性病变为主[90.0%(27/30)]。在代谢特征方面,肺癌组、前列腺癌组和MM组的SUVmax水平依次由高到低( F=54.66, P<0.001)。 结论:18F-FDG PET/CT有助于综合评价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和MM病灶的骨质结构和代谢特征,对它们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对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对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TA)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PET/CT检查的10例早期活动性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0~72(44.9±17.7)岁,为TA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10例非TA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 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观察研究对象的显像结果,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勾画血管病变,测量TA组病变段血管壁与对照组主动脉段血管壁对 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2组SUVmax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TA组病变动脉段血管壁局部对 18F-FDG的SUVmax值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 结果:10例早期活动性TA患者 18F-FDG PET/CT显像中均可看到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壁葡萄糖代谢轻至中度增高。TA组的 18F-FDG SUVmax值为3.38±0.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2, P<0.001)。TA组的 18F-FDG SUVmax值与ESR无相关性( rs=0.489, P=0.151),与CRP呈正相关( rs=0.758, P=0.011),ESR与CRP间无相关性( rs=0.479, P=0.162)。 结论: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TA的病变范围,并通过血管壁的SUVmax反映TA的活动性,是诊断早期活动性TA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