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胶联合铝板背侧固定技术治疗腱性锤状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布胶联合铝板背侧固定技术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自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腱性锤状指患者25例,均采用布胶联合铝板背侧固定技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测量患指及健侧同指各关节屈、伸度数,并计算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根据Crawford标准评价患指功能情况(优良率).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35±1.5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0%(22/25).患指DIPJ屈、伸度数均小于健侧同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PJ、MPJ屈、伸度数与健侧同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指TAM为(265.97±12.89)°,虽然略小于健侧同指(269.10±13.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布胶铝板轻微松动,予及时粘贴加固处理后继续治疗.结论 布胶联合铝板背侧固定技术治疗腱性锤状指,不仅临床疗效可靠,而且取材方便、耗材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可作为腱性锤状指保守治疗外固定方法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种游离皮瓣修复指端Ⅱ度缺损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三种游离皮瓣修复指端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根据损伤的性质、严重程度、受伤指别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采用三种游离皮瓣修复45例指端Ⅱ度缺损患者,并通过统一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结果 45例皮瓣均存活,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6、12、18个月时,全形再造组、腕横纹皮瓣组以及游离静脉皮瓣的2PD(m2PD和s2PD)与健康对照组2PD(m2PD和s2PD)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皮瓣仍是修复手指缺损的主要手段,三种游离皮瓣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且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介绍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我们共收治20例手部重度电烧伤患者,采用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进行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3.0cmx2.5cm~12.0cmx4.0cm.结果 术后所有患指均存活,5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手部外观和功能均感到满意.结论 控制动脉血流的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一种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的重建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与修复创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趾末节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 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 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一期行 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指全形再造术的患者2例:男1例,19岁,右中指Ⅱ度缺损,一期行左 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左足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女1例,36岁,右中指Ⅴ度缺损,一期行双足 趾末节增宽、右中指骨延长术,二期行左足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 甲骨皮瓣供区旷置后延期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手指全形再造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再造手指指骨愈合、成活情况及 趾供区外观功能。 结果:2例患者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指骨一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和术后血管危象, 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趾外观饱满、功能无明显异常。 结论: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用于手指缺损全形再造,能保留 趾供区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尤其是 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7例多个手指背软组织缺损,其中累及3指者1例,4指者6例。一期手术通过设计手部创面,将多指并指后采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关闭;二期手术分指同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定期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3~24(平均12.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经二期手术分指后皮瓣修薄整形,外形美观。供区肢体仅留一线形瘢痕,对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合理的创面设计,选用供区损伤小、供瓣区能直接缝合的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 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 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 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 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联合静脉移植修复手指不全离断伴环形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联合静脉移植修复手指不全离断伤伴环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采用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治疗伴环形缺损的手指不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指动、静脉缺损长度及环形创面面积,于足底内侧设计并切取静脉皮瓣(包含2~3条浅静脉),再于皮瓣供区伤口内切取2条浅静脉,桥接修复伤指优势侧指动脉及远端指体静脉,将皮瓣内的1条浅静脉桥接修复伤指非优势侧指动脉,另外1~2条浅静脉与近端伤口皮下静脉吻合,皮瓣与创缘缝合。皮瓣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对皮瓣外观、两点辨距觉,以及手指外形、两点辨距觉和伸、屈功能进行随访,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1例手指热压伤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6~46岁,清创后环形缺损面积为1.4 cm× 4.5 cm~ 3.2 cm×5.4 cm,动脉缺损长度为1.6~3.5 cm,静脉缺损长度为1.7~3.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6 cm×4.6 cm~3.3 cm×5.5 cm,切取静脉长度为1.7~3.5 cm。术后11例远端指体及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术后2~3 d出现张力性水疱,给予抽吸引流、针刺放血等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11~18个月,皮瓣外观无臃肿,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两点辨距觉为7~11 mm;手指外形可,两点辨距觉为5~8 mm,指体伸、屈活动良好,10例手指功能被评为优,1例为良。供区轻微色素沉着,但无破溃、疼痛,穿鞋、行走、奔跑无明显异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flow-through静脉皮瓣联合血管移植修复手指不全离断伤伴环形缺损,既能可靠地重建远端指体血运,又可修复近端指体环形缺损,且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对供区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滑县新区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25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5 cm,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皮瓣设计成网球拍状,切取面积1.8 cm×2.5 cm~3.0 cm×4.0 cm,以拇指腕掌关节桡侧与拇指指骨间关节桡侧的连线为轴心线切取皮瓣,皮瓣蒂部携带0.8 cm宽的筋膜蒂,将皮瓣向远端旋转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内携带拇指桡侧指背神经与受区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直接闭合或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门诊随访23例,微信随访2例。结果:术后25例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皮瓣外形饱满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6~9 mm,平均7.5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良率为92%。结论: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且解剖位置恒定,同时根据拇指缺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旋转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