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手多发先天性斜指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女,5岁零9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多个手指桡偏畸形并伴有示中指皮肤并指,并且畸形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而就诊。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表现。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专科检查:双手多个手指明显伴旋转畸形,以右侧示、中、环指严重,并且示、中指掌指关节桡偏畸形,并且宽大,伴示、中指不完全性皮肤并指,环指远指间关节桡偏;左手畸形与右手类似,但程度较轻。各指指间关节僵硬,主被动活动均差,以示、中指近指间关节重。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30°、0°~50°,左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45°、0°~80°。X线片见双侧示、中指近节和环、小指中节桡偏畸形。示、中指近节指骨形状不规则,呈开口朝向桡侧的"C"形,内见畸形的骨骺生长线;环、小指中节指骨为梯形畸形。各指中节指骨短小畸形,以双侧示指显著。患儿诊断为双侧多个手指先天性斜指畸形,在全身麻醉下右手行手术治疗。在右示、中指间指蹼设计十字皮瓣重建指蹼,切开分离指蹼后,纵行切开伸肌腱,显露示指近节指骨,C臂机下定位生长板位置后行开放性截骨,纠正手指偏斜和旋转,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中指近节指骨以同样方法截骨和固定。修整十字皮瓣后缝合重建指蹼。环指于中节指骨中部行闭合性截骨,以1枚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1年,右示指无明显偏斜和旋转,近节宽大较术前有改善,但仍较明显,中指桡偏15°,环指桡偏10°,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为0°~40°、0°~55°。指蹼颜色正常,家长对瘢痕情况满意(图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有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十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治疗伴有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伴有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均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离断平面:掌骨水平1例,掌指关节水平3例,近节指骨5例,指骨间关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5 h。掌侧软组织缺损3.0 cm×1.0 cm~2.5 cm×0.8 cm,均应用神经、肌腱、血管一期移位再植,掌侧软组织缺损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进行修复。术后患者门诊随访4例,电话随访6例。结果:10例再植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肿胀瘀血,远端有张力性水疱,结痂换药后成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4个月。再植指皮瓣血运良好,拇指对掌活动可,全部患者均恢复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的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可以有效地保留拇指的长度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科应用游离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4例创面污染较轻,急诊行皮瓣修复;5例创面污染重,二期再行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2 cm~6 cm×5 cm。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9例游离皮瓣均存活,2例因皮瓣面积过大导致皮瓣边缘起水泡,后期均褪皮存活,无血管危象的发生。随访3~11个月,皮瓣外形稍臃肿,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与手指皮肤颜色相符,手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供区隐蔽、美观,功能未受限,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术,患者满意度高。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9例均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皮下脂肪组织少,切取简便,供区方便隐蔽,可携带肌腱、血管及神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指带状疱疹最终导致截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63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示指丘疹,后逐渐蔓延至拇指、手掌、前臂(图1),丘疹逐步进展为透明囊泡,伴疼痛,无指体麻木,无指体灼热感,无畏寒、发热,经外院皮肤科确诊为"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甲钴胺片及加巴喷丁胶囊(效果欠佳后更换为普瑞巴林)口服、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等对症治疗,经治疗囊泡干涸、结痂脱落(图2~4),但左示指仍感疼痛,呈刀割样,NRS评分4分,夜间疼痛时有加剧,NRS评分7分。1年前患者每日不定时用布带环扎左示指指根部,以缓解左示指疼痛感,后发现左示指指体逐渐萎缩,疼痛仍持续,严重影响睡眠,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0年,长期口服甲泼尼松片、塞来昔布胶囊及白芍总苷胶囊。临床检查:左示指较健侧萎缩明显(图5,6),中、远节压痛明显,NRS评分7分,两点分辨觉8 mm,左示指被动伸、屈活动差,指间关节僵硬。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9.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9%↑、淋巴细胞百分比8.3%,生化检查中超敏C反应蛋白19.1 mg/L。手术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手术利弊,患者要求行截指术。入院后2 d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示指截指术,于示指近节远端水平切开,近指间关节以近切断,用咬骨钳去除近节指骨远端关节面,高位切除指伸、屈肌腱及双侧指神经,结扎双侧指动脉,缝合残端创口(图7,8)。患者术后2 d诉左示指仅残存创口处疼痛,NRS评分4分,出院。术后3周复查诉出院后未因疼痛影响睡眠,疗效满意,检查创口愈合良好(图9,10),创口按压稍有疼痛,NRS评分2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指,男17例17指,女6例6指,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3例。均为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指11例,中指9例,环指2例。均为软组织及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8 cm~4.2 cm×2.6 cm,肌腱缺损长度1.6~2.6 cm;其中1例伴有伸肌腱终腱止点及中央腱止点缺损,5例伴有终腱止点缺损。3例为急诊手术修复,20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和供区外形。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指近侧及远侧指骨间关节总活动度145°~170°,平均162.6°,按Strickland手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全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与改良Henry入路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与改良Henry入路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或改良Henry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57例;年龄(53.8±12.7)岁。按照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单一横切口组( n=42)和改良Henry组( n=40)。记录并比较患者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手术止血带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 & OSAS)、末次随访时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2±3.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单一横切口组1例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损伤,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及肌腱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单一横切口组切口长度[(2.4±0.9)cm]显著短于改良Henry组[(5.3±1.6)cm];单一横切口组OSAS评分[(8.1±4.2)分]和PSAS评分[(10.1±5.8)分]均优于改良Henry组[(10.3±5.7)、(14.7±6.4)分],以上项目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止血带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改良Henry入路相比,单一掌侧横切口的微创入路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更美观,且术后患者也可以迅速恢复工作和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伸肌支持带组织瓣在骨性磨损致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伸肌支持带组织瓣在骨性磨损致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2年3月,我们共收治16例因骨性磨损致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其中原发病为桡骨远端骨折10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骨质增生4例,均采用掌长肌腱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将伸肌支持带远1/2制成组织瓣作为"腱床"保护伸肌腱,避免肌腱再度受到磨损。结果: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伸指功能以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系统评估:优11例,良5例。无伸肌腱再发断裂;与健侧对比,无伸指肌力下降,无弓弦畸形等并发症。结论:伸肌支持带组织瓣作为"腱床"能隔离骨性磨损,有效保护伸肌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5例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障碍患者,分期采用转位示小指指浅屈肌腱重建蚓状肌功能,转位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掌长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屈伸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20年7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9例,创面缺损面积为3.8 cm×1.5 cm~5.8 cm×3.0 cm,均伴指骨、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4.0 cm×1.8 cm~6.0 cm×3.3 cm。根据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长、宽均比缺损创面大0.2~0.3 cm,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切取,切取穿支血管长2.0~3.0 cm。在显微镜下将皮瓣大部分脂肪组织剔除,保护好脂肪组织间微小动脉。将皮瓣覆盖手指缺损创面,皮瓣穿支动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与受区指背静脉吻合,皮瓣内的皮神经和指背神经缝接,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间断缝合。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觉及皮瓣供区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皮瓣感觉恢复到S 4 4例,S 3 9例,S 2 6例,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功能恢复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结果优18例、良1例。 结论: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外形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避免了二期修薄整形手术,治疗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拇指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修复,并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皮瓣的两点辨距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左手6例,右手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2.0 cm×1.5 cm,最大3.0 cm×2.5 cm,肌腱缺损范围1.0 ~1.7 cm。均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2.5 cm× 1.8 cm~3.5 cm× 3.0 cm,拇短伸肌腱切取长度为2.0~3.4 cm。术后10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平均9 mm,感觉恢复至S3级;对指、对掌功能正常,拇指屈伸活动度为60°~90°。拇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供区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桡侧指背动脉皮瓣可一期修复拇指皮肤和肌腱缺损,并具有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及皮瓣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