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猕猴桃根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HPLC法建立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标准汤剂中出膏率、儿茶素含量及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收集15批猕猴桃根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特征峰,对特征峰进行归属。测定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中儿茶素含量,计算转移率。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儿茶素含量及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其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5批猕猴桃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在3.9%~6.3%范围内;特征图谱标定了6个特征峰,指认峰2为原儿茶酸、峰4为儿茶素;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均检测出6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猕猴桃根饮片中儿茶素含量为0.4%~1.4%,猕猴桃根配方颗粒中儿茶素含量为3.8%~4.9%;其饮片-标准汤剂转移率为13.6%~38.3%,饮片-配方颗粒转移率为15.5%~21.2%。结论: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成品颗粒之间的质量传递具有较好的移行性,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猕猴桃根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温室栽培对软枣猕猴桃叶片形态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深入研究温室栽培条件下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形态与叶绿素荧光特性,探明温室与露地栽培环境下叶片光形态建成的差异.[方法]以软枣猕猴桃品种'佳绿'和'魁绿'的5年生植株为试材,测定温室及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在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差异.[结果]温室与露地栽培软枣猕猴桃的光形态建成均处于1~40 d叶龄间,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同一品种荧光特性趋于一致;花期后,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同一品种荧光特性差异较大.温室栽培的软枣猕猴桃叶片叶面积较大,叶绿素b含量较高,趋于阴生叶特性,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等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对光能的吸收捕获能力较强,但热耗散较高,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低于露地栽培,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结论]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光形态建成时间为展叶后1~40 d,即在花期之前完成,不同栽培环境无明显差异;温室栽培软枣猕猴桃叶片的光形态建成与露地栽培具显著差异,叶面积明显增大;温室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降低了光合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利用猕猴桃雌雄同株材料发掘性别决定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探究猕猴桃雌雄异株变异为雌雄同株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满天红猕猴桃雌雄同株变异株的雌花与雄花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RT-PCR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结果表明,雌花和雄花间共有337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花中有241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有96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GO与KEGG富集结果表明,与雌花相比,雄花中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以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等路径;下调的基因则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合成、类胡萝卜素合成等途径.通过功能注释分析出30个潜在的性别相关调控基因,其中5个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路径中表达.选取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在雌花、雄花中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雌雄同株材料的创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猕猴桃AcHSP20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鉴定分析了猕猴桃的小热休克蛋白(HSP20s/sHSPs)基因家族,为猕猴桃AcHSP20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猕猴桃的抗性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猕猴桃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猕猴桃AcHSP2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亚细胞定位及启动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猕猴桃AcHSP20 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鉴定获得 34 个AcHSP20 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为 85-371,分子量介于 9.93-40.18 kD,等电点介于 4.4-9.3,AcHSP20s多定位于细胞质和叶绿体.34 个基因分布在 17 条染色体上,多数没有或只有一个内含子.基因的启动子含有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所有测定的AcHSP20 基因在猕猴桃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高温及其他多种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处理下差异表达显著.[结论]AcHSP20基因家族成员在猕猴桃的高温、ABA、MeJA、NaCl等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植物性别决定基因及其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是繁殖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如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猕猴桃(Actinidia spp.)和杨树(Populus spp.)的性别决定机制已被揭示,并应用于性别特异性产品开发和两性新品种培育.该文先从植物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两方面系统分析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学基础,并深入讨论非编码RNA和DNA甲基化两类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在性别决定分子通路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有待开展植物性别决定基因间的比较研究,并深入解析植物性别决定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深化对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认识并扩展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茶树NAC转录因子基因CsNAC79和CsNAC9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鉴定茶树NAC转录因子基因CsNAC79和CsNAC9,并分析它们在干旱、盐、高温、低温、外施ABA和外施GA3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解析CsNAC79和CsNAC9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茶树'龙井43'为材料,用RT-PCR扩增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CsNAC79和CsNAC9,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qRT-PCR检测CsNAC79和CsNAC9在茶树6种非生物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CsNAC79和CsNAC9分别编码409个和282个氨基酸,且分别在15-150氨基酸位点、11-134氨基酸位点含有NAC家族成员典型的NAM保守结构域.(2)CsNAC79蛋白与中华猕猴桃、柿、洋蓟亲缘关系较近,CsNAC9蛋白与桃、荔枝、榴莲亲缘关系较近;2个NAC转录因子均是亲水性蛋白,皆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sNAC79和CsNAC9的启动子区域都含有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蛋白质空间结构分析显示,CsNAC79和CsNAC9蛋白主要是由不规则卷曲和a-螺旋组成.(3)表达分析表明:CsNAC79和CsNAC9基因在6种不同非生物胁迫下均上调表达.[结论]茶树CsNAC79和CsNAC9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总皂苷抗肝癌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根内生真菌C15(Trichoderma sp.)发酵提取物中的总皂苷成分对2种肝癌细胞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作用与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软枣猕猴桃根总皂苷(AARTS)和内生真菌C15总皂苷(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P53信号通路中3种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HepG 2和Huh-7细胞的凋亡时期.结果:根据细胞活力测试得出浓度为5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对HepG 2和Huh-7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表明浓度为200、400μg/mL时AARTS和C15TS可以降低HepG 2和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在Transwell小室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和C15TS均可抑制对HepG 2细胞和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在WB实验中,AARTS和C15TS经200、400 μg/mL孵育24 h后,HepG 2和Huh-7细胞胞内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在Annexin V-FITC/PI染色实验中,浓度为200、400 μg/mL时AARTS组和C15TS组均具有促进HepG2和Huh-7细胞凋亡的能力,且多为早期凋亡.结论:C15TS与AARTS的作用效果相似,也可抑制HepG 2和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猕猴桃AcMYB88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MYB转录因子在猕猴桃花青苷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挖掘调控花青苷生物合成的MYB家族转录因子并验证其功能,可进一步明晰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AcMYB110 是猕猴桃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猕猴桃中 97 个MYB家族转录因子,筛选出与AcMYB110 高度同源的 12 个MYB转录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它们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12 个MYB转录因子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 200-423 个;分子量范围为 22.3-45.5 kD,均为定位于细胞核的亲水性蛋白.12 个候选MYB蛋白的潜在磷酸化位点大多位于丝氨酸残基处;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α-螺旋为辅.在 12 个候选MYB转录因子中筛选得到 1 个花青素积累相关的转录因子AcMYB88,在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AcMYB88 基因与AcMYB110 基因表达模式非常相似.[结论]烟草瞬时过表达研究表明,AcMYB88为花青苷积累的正向调控因子,且能与AcMYB110 和AcbHLH42协同作用从而促进花青苷的积累.该研究为猕猴桃花青素生物合成以及育种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猕猴桃BBX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转录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BBX(B-Box)作为锌指转录因子亚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猕猴桃BBX家族的基因特征和潜在功能.[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对猕猴桃BB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其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特征、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以及同源特性等,同时研究它们在不同组织部位和果实贮藏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48 个AcBBX不均匀地分布于 22 条染色体上,编码的氨基酸长度 126-515 aa,蛋白分子量 14172.09-57905.84 Da,预测有 4 种亚细胞定位;家族成员有 0-4 个内含子;启动子含有光反应、植物激素调控、逆境胁迫调控、生长发育调控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进化树及保守结构域被聚为 5 个组,基因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是家族成员扩张的主要原因.AcBBXs在猕猴桃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有差异,7 个成员在成熟果中表达量较其他部位高,3 个成员在幼果中表达较高,7 个成员在叶中表达量较高,3 个成员在花中表达量较高;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3 个成员受果实外源激素调控影响表达上调且高于其他处理组,6 个成员在果实室温贮藏一周后表达上调且高于其他处理组.在果实4℃低温贮藏过程中,10个成员的表达随时间增加而上调,5个成员的表达随时间增加而下调.[结论]揭示了BBX家族不同成员在猕猴桃生长发育和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转录特征,为后续猕猴桃BBX基因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国内外期刊论文分析全球猕猴桃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依据科瑞唯安公司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平台(CNKI)期刊数据库,重点对 2003-2022年期间的SCI 和CNKI 核心期刊收录的猕猴桃(Actinidia)研究论文 5 320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论文发表年限、发表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20年内SCI 和CNKI核心期刊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SCI 论文收录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新西兰、意大利等;CNKI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涉及植物科学、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果品贮藏与加工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生物信息学等131个学科,很多论文来自跨学科研究.近5年发展最快的学科是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以及果品贮藏与加工学.本文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全球猕猴桃研究动态、确立未来研究方向、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