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鉴别四裂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方法 采集935~1720 nm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的高光谱图像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分类判别.结果 OPLS-DA比PCA分析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HSI和OPLS-DA分析结合可准确识别两种红景天.结论 所用方法可快速、无损地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为红景天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和评估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PLC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6种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和芦丁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叶下珠以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Phenon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70 nm。建立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不同产地叶下珠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结果: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和芦丁分别在0.042 8~0.641 6、0.033 4~0.501 4、0.142 2~2.133 1、0.383 1~5.746 5、0.063 1~0.946 2、0.019 2~0.287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5%、96.39%、101.85%、95.04%、98.79%、98.33%。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共有14个特征峰,鉴别指认其中6种化合物。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叶下珠所含化学成分具有差异性,OPLS-DA筛选出老鹳草素、鞣花酸和柯里拉京3个化合物为不同产地叶下珠的差异性成分。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叶下珠药材中上述6种成分含量的测定,建立的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结合6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叶下珠的质量控制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青少年和成人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并进一步分析总IgE升高与正常的AD患者间以及伴与不伴过敏性鼻炎的AD患者间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差异,从代谢途径探讨AD的发病机制。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的> 12岁AD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技术检测血浆样本中的代谢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数据,选取OPLS-DA模型中第一主成分的变量权重值(VIP)> 1及 t检验中 P < 0.05作为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软件分析可能存在的异常代谢通路,影响值(impact)>0.1及 P<0.05时认为是差异代谢通路。 结果:PCA得分图和OPLS-DA模型分析显示,各组间代谢物区分良好,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比较AD组与对照组,发现12个差异代谢物及8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差异代谢物如精氨酸[代谢水平:(28.257 ± 11.517)μmol/L比(21.038 ± 8.500)μmol/L,VIP = 1.32, P = 0.001]、鸟氨酸[(47.597 ± 18.158)μmol/L比(36.937 ± 5.813)μmol/L,VIP = 1.26, P < 0.001]和组氨酸[(78.322 ± 14.971)μmol/L比(100.694 ± 32.419)μmol/L,VIP = 1.33, P < 0.001],差异代谢通路如精氨酸生物合成(impact = 0.482, P < 0.001)及组氨酸代谢(impact = 0.221, P < 0.001);比较IgE升高的AD组与IgE正常的AD组,发现5个差异代谢物和3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差异代谢物如赖氨酸[(313.998 ± 61.252)μmol/L比(285.330 ± 58.388)μmol/L,VIP = 2.25, P < 0.001]和甘氨酸[(200.807 ± 53.320)μmol/L比(187.056 ± 50.941)μmol/L,VIP = 1.40, P = 0.014],差异代谢通路如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通路(impact = 0.105, P = 0.001);比较伴与不伴过敏性鼻炎AD组,发现6个差异代谢物和3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差异代谢通路有精氨酸生物合成(impact = 0.116, P < 0.001)。 结论:青少年及成人AD患者血浆氨基酸代谢水平与健康对照有差异,精氨酸、鸟氨酸代谢水平升高及组氨酸代谢水平降低可能与AD发病相关;赖氨酸、甘氨酸代谢水平升高与伴IgE升高的AD相关;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伴过敏性鼻炎的AD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的肺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代谢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代谢标志物在晚期肺腺癌软脑膜转移(L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肺腺癌LM患者脑脊液样本46例(LM组),另外选取同期神经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脑脊液样本48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脑脊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建模,采用多标准评价体系寻找两组间差异性代谢产物,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筛选与肺腺癌LM发病相关的代谢物及其通路。结果:LM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 Z=-0.41, P=0.210)、性别( χ2=1.19, P=0.275)、吸烟史( χ2=2.86, P=0.091)、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 χ2=0.65, P=0.419)及颅内压增高比例( χ2=0.65, P=0.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A模型(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R2X分别为0.608和0.583,Q2分别为0.462和0.513)和OPLS-DA模型(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R2Y分别为0.967和0.889,Q2分别为0.959和0.852)显示整体数据质量良好,具有较好的解释率和预测率,对数据进行200次重采集验证,不存在过度拟合现象。两组人群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别,应用多标准评价体系共筛选出30个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的6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酪氨酸(AUC=0.967,95% CI为0.906~1.000)、苯丙氨酸(AUC=0.992,95% CI为0.973~1.000)、丙酮酸(AUC=0.976,95% CI为0.935~1.000)、色氨酸(AUC=0.935,95% CI为0.880~0.973)、葡萄糖(AUC=0.932,95% CI为0.880~0.975)、一磷酸腺苷(AUC=0.993,95% CI为0.987~1.000)。将筛选的30种差异性代谢产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匹配到20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其中最可能引起代谢产物变化的4条代谢通路为:糖酵解及糖代谢合成,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 结论:非靶向代谢组学可有效筛查肺腺癌LM患者特异的脑脊液代谢物,6种潜在的代谢物如酪氨酸、苯丙氨酸、丙酮酸、色氨酸、一磷酸腺苷、葡萄糖及其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肺腺癌LM的发病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分析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其发挥药效的作用通路.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英-35组和苍附导痰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法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达英-35组给予达英-35灌胃,苍附导痰组给予苍附导痰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含量差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UHPLC-QE-MS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样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筛选出相关差异代谢物,并依据MetaboAnalyst数据库查询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究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使用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作用通路,并借助MetScape插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FSH含量明显上升(P<0.05),LH、T、E2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大鼠血清中LH、T、E2含量显著降低(P<0.01),苍附导痰组大鼠血清中T明显降低(P<0.05),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和苍附导痰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代谢组学筛选15个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差异代谢物,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靶点为AKT1、ESR1、EGFR等,KEGG富集显示涉及内分泌抵抗、类固醇合成、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采用MetScape插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发现6个关键靶点CYP1B1、CYP19A1、AKR1C1、AKR1C3、HSD17B1、HSD17B2,以及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结论 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其对类固醇激素合成代谢路径的调节作用有关,治疗的内源性标志物包括17a-羟基孕烯醇酮、孕酮、皮质酮,这些指标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HPLC-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的畲药树参综合品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畲药树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芥子醛葡萄糖苷、松柏醇、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HPLC-QAMS)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TOPSIS)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乙腈-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为参照物,建立内参物与其他8个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RCF),进行RCF耐用 性考察及色谱峰定位,同时与外标 法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HPLC-QAMS法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以及 W-TOPSIS 法对 9 个成分 HPLC-QAMS法含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挖掘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建立畲药树参综合质量优劣评价方法.结果 9 种成分分别在 3.27~81.75μg/mL、9.85~246.25 μg/mL、0.43~0.75 μg/mL、0.31~7.75 μg/mL、1.58~39.50μg/mL、0.59~14.75 μg/mL、1.26~31.50 μg/mL、4.55~113.75 μg/mL 和 1.98~49.5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6.82%~100.07%(RSD<2.0%);HPLC-QAMS和外标法(ESM)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LC-QAMS法可用于畲药树参多组分定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9.589%,绿原酸、紫丁香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是影响畲药树参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浙江地区所得畲药树参质量最优,其次为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产树参,云南和贵州产树参位于排名后4位.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多组分定量控制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多元统计分析联合加权TOPSIS法全面客观,可用于畲药树参品质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COX-2抑制活性筛选红树共生放线菌中防治药源性听力损失成分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药源性聋细胞模型寻找红树共生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No.1624117)代谢产物中防治药源性听力损失成分.方法 从菌株粗提物中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极性分段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对菌株粗提物和活性分段样的化学成分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差异成分;经过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点分离目标差异点,利用核磁和质谱鉴定结构;最后通过顺铂诱导的HEI-OC1细胞损伤模型考察化合物对耳蜗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有38个差异代谢物,结合抗炎活性测定结果,分离纯化出6个化学成分并确定了结构.在顺铂诱导的HEI-OC1细胞损伤模型中,化合物1,2,3,4和6均显示出对耳蜗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挖掘放线菌代谢产物中防治药源性听力损失成分的方法,为寻找防治听力损失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流感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共感染小鼠肺炎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四级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xactive mass spectrometry,UPLC-Q-Exactive MS)技术探究宣白承气汤加味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Influenza vir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Ⅳ/Spn)共感染小鼠肺脏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旨在阐明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共感染小鼠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宣白承气汤加味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小鼠在造模成功6 h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周.给药结束后,取小鼠肺脏组织,利用UPLC-Q-Exactive 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分析并筛选潜在的代谢产物,并基于R语言对已鉴定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和鉴定出36个潜在的代谢产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27个代谢产物含量显著上升,有9个代谢产物含量显著下降.宣白承气汤加味干预后,36个代谢产物的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回调趋势,主要影响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核黄素代谢等通路.结论 宣白承气汤加味对Ⅳ/Spn共感染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调节体内代谢产物失调,恢复体内正常生命活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QAMS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GRA分析法评价白花蛇舌草的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一测多评(HPLC-QAMS)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白花蛇舌草质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0 μm,250.0 mm×4.6 mm),0.2%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芦丁为参照物,建立其与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2-羟基-3-甲基蒽醌、1,2-二羟基-3-甲基蒽醌、槲皮素、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校正因子耐用性考察.同时采用ESM和QAMS法测定收集到的16批白花蛇舌草中该13种成分的含量,再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化学计量学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13种成分方法学验证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2-羟基-3-甲基蒽醌、1,2-二羟基-3-甲基蒽醌、槲皮素、山柰酚、齐墩果酸、熊果酸、豆甾醇、β-谷甾醇与芦丁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 0.948 9、0.703 3、0.782 4、1.135 9、0.584 5、0.800 5、0.893 3、1.068 3、0.740 6、0.864 0、0.674 5、0.542 4.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6批白花蛇舌草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产区差异.芦丁、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和齐墩果酸是影响白花蛇舌草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法分析结果显示7个省中浙江和江西地区所得白花蛇舌草质量最优.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结合化学计量学及GRA方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质量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UPLC-MS/MS的夏枯草不同时期的果穗差异代谢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夏枯草因夏至而枯得名,不同采收时期对其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然而,目前对夏枯草不同时期果穗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所涉及的代谢产物尚不清楚.为了阐明夏枯草果穗的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整体表征夏枯草不同时期的果穗化合物差异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并且对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分析.代谢组学的结果共鉴定出了 602 种代谢物,其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数量最多,黄酮类次之;根据VIP>1 且P<0.05,发现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等为其主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氨基苯甲酸盐的降解、苯甲酸盐的降解、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植物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苯丙酸类物质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主要通路.这些结果旨在阐明夏枯草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夏枯草果穗采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