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侧矫治器预置转矩弓丝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探讨舌侧矫治器预置不同转矩角度弓丝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整体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弓丝预置0°、9°、13°、17°正转矩,分别在腭侧加力1.50 N以及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条件下关闭间隙,分析上前牙牙周膜范·米塞斯(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弓丝预置9°、13°、17°正转矩时,随着预置正转矩角度加大,侧切牙、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增大,并且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位于牙颈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②腭侧加力1.50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牙周应力在尖牙牙颈部及根中,中切牙及侧切牙未见明显分布。随预置转矩角度增大时,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从尖牙牙根颈部牙周膜扩展到牙根中部牙周膜;侧切牙、中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也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集中在牙周膜颈部区域;③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分布在侧切牙及尖牙牙颈部。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开始分布在侧切牙颊侧远中牙颈部,随后中切牙腭侧颈部偏近中区域及尖牙颈部近中牙周膜出现应力集中区。结论:在个体化舌侧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预置转矩弓丝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有不同的影响;随着预置正转矩的增大,上前牙牙周膜所受应力水平及应力集中区域也随之扩大。颊腭侧同时加力关闭间隙,比单纯腭侧加力关闭间隙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域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应力水平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畸扩展间隙后树脂填充对食物嵌塞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正畸扩展间隙后树脂填充治疗食物嵌塞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食物嵌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正畸扩展间隙后树脂填充治疗,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填充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治愈率为7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复查,观察组牙边缘密合度、邻接关系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牙龈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畸扩展间隙后树脂填充治疗食物嵌塞的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正畸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埋伏阻生牙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可由多生牙、乳牙根尖周炎症、牙瘤、创伤、及乳牙早失等引起[1].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为 0. 06% ~0. 20% [2]. 本病例通过对1例埋伏倒置阻生的右上中切牙CBCT定位、扩展间隙,配合外科开窗术和正畸牵引等方法,将其牵引至正常位置,历时9 个月,术后中切牙牙根形态稍弯曲,长度尚可,根尖闭合完全,牙髓活力与对侧同名牙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牙齿的三维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临床上对于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微种植支抗的出现给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使用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全牙列可以很好地扩展间隙以解决这类患者的问题.目的 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牙列矫治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观察上颌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变化,为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全牙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正畸科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矫治的17例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建立术前术后三维模型,观察牙齿临床冠中心在近远中、颊舌向、垂直向的移动变化.结果 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4岁.术后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其中13牙远中移动量最大[(2.174±1.235)mm,P<0.05],21牙齿腭向移动最少[(1.035±0.729)mm,P<0.05].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其中第一磨牙颊向移动量较小,16牙颊向移动(0.667±0.462)mm(P<0.05),26牙颊向移动(0.642±0.504)mm(P<0.05);第一前磨牙颊向移动量最大,14牙颊向移动(1.211±0.641)mm(P<0.05),24牙颊向移动(1.240±1.078)mm(P<0.05).前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11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最多[(1.051±0.490)mm,P<0.05],21牙临床冠中心术后增加(0.986±0.551)mm(P<0.05).除第一磨牙外后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变化较小.结论 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越靠近牵引钩的位置,颊向移动范围越大.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使前牙垂直向压低,而后牙垂直向变化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活动矫治器推磨牙远中进行乳磨牙早失间隙管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磨牙早失是儿童口腔科的常见问题,容易造成缺牙间隙缩小甚至丧失,最终可能导致恒牙列拥挤,甚至继承恒牙的阻生。间隙扩展是解决牙间隙缺失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一例通过活动矫治器推第一恒磨牙远移扩展间隙,治疗乳磨牙早失引起的间隙丧失的病例,介绍该活动矫治器的设计和临床操作,并讨论推下颌磨牙远移的不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埋伏阻生牙是一类复杂的错畸形,不同人种、性别以及牙位的发病率不甚相同.埋伏阻生牙的病因包含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急慢性传染病等;局部因素包括在牙齿发育到萌出至正常位置的过程中,能够造成牙齿发育异常或者萌出异常的任何因素,如局部炎症或外伤造成的恒牙胚受损、乳牙早失导致的萌出间隙不足、多生牙或牙瘤等局部病变导致的萌出道障碍.埋伏阻生牙临床表现为正常牙位的恒牙缺失,锥体束CT能精确进行阻生牙的诊断与定位.正畸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助萌、拔除滞留乳牙或多生牙、去除牙瘤或囊肿等病变、正畸扩展间隙提供条件自行萌出;当外科手术去除局部软硬组织障碍后,牙齿仍不能顺利萌出,则需要配合正畸牵引导萌或拔除后正畸以及自体牙移植等方法.明确诊断、合理评估治疗难度、采取合适的矫治方法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回顾埋伏阻生牙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方法等,全面阐述埋伏阻生牙的正畸综合治疗,期望为临床医生治疗埋伏阻生牙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